<p class="ql-block">春分至,万物生,昼夜平分,春暖花开,古城南阳迎来一年中最富诗意的时节,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在盎然春意中感受“满城春色入画来”的盛景。</p><p class="ql-block">我这个人也不例外,没事的时候总爱到街上闲逛。超市也好、服装店也罢、街心公园、白河边,要么就是在老街旧巷里转一转看一看,随手再拍几张照片,古宛城的春天,每到一处都是美景。</p><p class="ql-block">一天, 正在外面闲逛,突然有微信信息提示音,拿起来一看,是王同学发过来的:“你这一会儿在哪?想找你玩里。”秒回:“过来吧”立即停下向前的步伐,三脚并成两脚往回赶。</p><p class="ql-block">到家一阵忙乎,端茶倒水拿水果,边喝边吃边聊。说起这位王同学,还是在去年见过一面,屈指算来,也已经有几个月了。现在退休了,时间都自由了,这要是搁在以前,一年也难得见上一回。</p><p class="ql-block">王同学是我在郑州上学时的一位校友,比我低一届,学的是一个专业,并且还都是社旗老乡,毕业后,又在同一个城市工作,所以在情感上又亲近了一步。</p><p class="ql-block">我们曾在一个学校就读,共同度过了难忘的校园时光。曾经的欢声笑语,共同努力的学习时光瞬间都涌上心头。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我们相遇的瞬间好像又回到了当初的样子,彼此之间没有丝毫的陌生和疏离感,</p> <p class="ql-block">重逢的喜悦仅停留在刚见面的那一刻,之后我们便开始交流彼此的生活状况。在这个短暂的相聚中,我真切感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我们已经成长为各自不同的个体,拥有这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p><p class="ql-block">想当年,两个人没成家的时候,都是快乐的单身一族,只要有时间,隔三差五不是她到我工作的单位找我,就是我到她工作的地方去,陪吃陪喝陪聊,标标准准的“三陪小姐”。</p><p class="ql-block">她工作的地方在解放路南头,紧邻白河边,没事的时间总是顺着解放路到她单位去。一到她那里,只要有好吃的,一定会第一时间拿出来分享。工作中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也总是给她讲讲,听她那么一分析,不满的情绪瞬间就减少了一半。在她那只能容一个人做饭的厨房内,我炒菜,做饭,她到食堂去买馍,然后两个人一起津津有味地坐在那里享用。晚上,两人挤在她的单人床上,天南地北地聊到半夜也没有倦意。</p><p class="ql-block">春天,星期天的时间,我俩会拿上塑料袋,小铲子到白河边去挖黄花苗、茅草根,挖累了,就坐在河沿上看白河两岸来来往往的人流。那个时候还没有滨河路,白河南都是庄稼地,河滩上种有大片的杨树。也没有淯阳桥,整个河床很窄,河水也不大,人们都是踩着河中间用石头搭起来的石凳一步一步慢悠悠地过河,生怕一不小心掉到水里。</p><p class="ql-block">有一年夏天,街上流行白色镂空人造革的凉鞋,为了能赶上时兴,星期天就相约一起到新华后街去买。王同学是个仔细人,买东西挑过来挑过去,一会儿穿到脚上试一试,一会儿又拿到手上看有没有毛病,让我这个性急的人有点“不耐烦”,而后;两人又和老板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她买了一双带脚后跟的凉鞋,我则买了一双露脚后跟的凉鞋,两人这才满意而归。</p> <p class="ql-block">时光不经用,一转眼就是几十年。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和王同学相处这些事,总觉得还发生在昨天。时光温柔,往事总堪回首。那些往事总能温暖着时光里逐渐成熟并老去的我们。</p><p class="ql-block">后来两人成家后,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繁忙使得见面的机会渐渐少了起来,有事的话也往往是打个电话拉拉家常、相互之间道一声问好。</p><p class="ql-block">再次与老同学相逢,我不禁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慨,岁月的痕迹刻画在我们脸上,但心灵的纯真却依然存在。或许,它是一次重拾昔日情谊的机会,让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彼此的变化,也使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的友情。</p><p class="ql-block">毕竟都是从企业里出来的,虽然都不在一线了,王同学三句话不离本行,时刻还记挂着企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听她说,现在环保严查、原料涨价、人工成本上升、如今的企业真的是“压力山大”!环保严查其实是国家在倒逼企业转型,没实力的企业趁早关门,就这么简单!对国家而言,税收没捞着,你还制造一大堆污染问题出来,你不关门谁关门!就环保这一项,如果没有达到排污标准,企业就别想生存下去。</p><p class="ql-block">聊到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她说到,就我们这个专业,截止到目前,在沿海地方还非常抢手,但在我们内地,毕业生现在宁愿进公司就不愿到工厂里来。尽管现在企业也为这些毕业生开出了所谓的“高薪”,并且单位出钱还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住房,但还是留不住人才。</p><p class="ql-block">听王同学说,她们单位现在就急需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但就是招不到人。她们厂长也是我们学校的校友,每年都会回学校参加供需见面会,但毕业生都到沿海城市发展去了,根本招不到人。</p><p class="ql-block">说到这个话题,不由得让人心生感慨。当今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跑网约车也不愿意进工厂,表面上看是由于他们缺乏老一辈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层次原因则是我国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工作性价比已低于互联网服务行业,而现在的年轻人在择业时自然而然地也会更加关注工作的薪资水平、工作环境还有发展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很多工厂能给年轻人提供的工作仍然是流水线工作,工作时间较长、强度较大,工作环境不佳,能提供的薪水也没有较强的竞争力,各种制度非常严格,员工稍有不慎就会被扣钱,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发展机会,这也是年轻人不愿到企业中来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就这一问题我们也各抒己见,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p><p class="ql-block">回想起自己才上班的时候,那时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相差无几,年轻人都还想到企业中工作,为的是学一门技术,有个一技之长。</p><p class="ql-block">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在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大批的国有企业纷纷改制,关、停、并、转,使得职工的收入很不稳定,铁饭碗被打破。作为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这一场企业改革发展的大潮,每个人也在这场改制中得到了洗礼。</p><p class="ql-block">好在王同学的单位一直在经营,自己也兢兢业业干到了车间主任的位置,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真快,眨眼之间可五点多了,王同学起身告辞,再三挽留吃顿便饭,不中,还得回去给孩子们做饭里。唉,瞅瞅,这在单位可退休了,但在家都还是一线,老了咋都还恁忙里。</p><p class="ql-block">这次重逢让我感到了岁月的无情、时光的流逝,当年风华正茂的两个年轻人,现在不知不觉都变成了小老太太。我们从青涩少年变成了独立的个体,经历了无数的坎坎坷坷,累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人生的思考。与过往相比,我们的容颜虽然已经改变,但是内心的情感和友谊一直还保存着。</p><p class="ql-block">老同学大概是:不需要靠时时发微信、常常见面来维系关系,当好久不见、再次相逢、不用唏嘘过往、不必高谈将来、而是觉得、只是见到你就足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