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风韵,岁月静好,漫步其中,悠然自得。

如拟

<p class="ql-block">从蒙自驱车不到两小时,我再次抵达了建水。入住古城附近的民宿后,稍作休息就迫不及待地奔向古城。</p> <p class="ql-block">客栈旁边的玉皇阁,这是一座罕有的南明木构建筑,它见证了明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是访古者不可错过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玉皇阁的另一侧,则是白阙寺。白雀寺始建于清代,由大门、前殿、中殿、后殿及厢房和耳房组成,原本是民国时期的茶楼,后改为了玉皇阁的护院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古代临安城的呼吸,感受到那个年代繁荣昌盛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气势恢宏的朝阳楼映入眼帘。这座古老的建筑比天安门还早建了28年,虽然历经风雨,但依然屹立不倒,仿佛一位智者,静静地诉说着古城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进建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商贾云集的繁华年代。</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朱家花园。从客栈出来步行10分钟,就到了朱家花园,入口为垂花大门,坐南朝北。单是从大门口就能看出这里曾经居住的人家或大富或大贵或大富大贵。</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地乡绅朱渭卿弟兄历时近30年精心建成的家宅和宗祠。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p> <p class="ql-block">踏入朱家花园大院后,迎面就是一个圆形拱门,上面书写“循规蹈矩”,是朱老爷子告诫子孙,无论在外身居何要职、知名度多高,回到家里就都是普通家人,一切都必须遵循长幼有序,循规蹈矩。</p> <p class="ql-block">而门背后则是 “谨言慎行”,意思是走出了这个家门,凡事必须小心谨慎,切勿乱说乱讲。</p> <p class="ql-block">整个园子按照'前宅后园'的格局建造,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云南民居的特色。走在里面,处处都能看到精美的雕刻和考究的装饰。垂花大门透着隐隐的富贵气,五段式、三重檐,门屏上有画,门柱上有联,梁上坊上精雕细琢,屋脊弯弯,如展翅欲飞的鸟。</p> <p class="ql-block">四水归堂不仅是朱家花园的中心,也是整个园林布局的核心。它象征着财富的汇聚,寓意着财气不外流。站在四水归堂,可以看到周围建筑的高雅布局和精细的雕刻,展现了朱家花园作为“滇南大观园”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后院有一池塘,池塘前是戏台,当年的朱家人便是坐在这里听曲看戏。戏台对面是私家花园,假山瀑布、亭台楼阁俱全,据说当年的花园比现在还大得多。</p> <p class="ql-block">寝殿内设的神龛雕龙画凤、描金绘彩,巧夺天工的技艺让老宅子尽显华美,没有丝毫颓败感,仿佛躲过了岁月的消耗。</p> <p class="ql-block">从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建筑中走出来,走进后花园,视野豁然开朗,一方池水倒映着天光,倒映着岸边的亭台楼阁、假山湖石,明亮华丽,好像是跌进了一幅绝美的画中。</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梁,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要用手机狂拍几百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这打造得可媲美江南园林的后花园中,听风、赏花、戏雪、望月,园内亭台楼阁和奇花异草相映成趣,悠闲自在,真的会让人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烦恼。</p> <p class="ql-block">饭后走到朝阳楼,共有三层,由48根合抱粗的大木柱和许多粗大的楹梁接合形成坚固的构架,再以砖石砌成城墙及城门。它已有600多年历史,比天安门还早建成28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从楼上俯瞰, 城市的喧嚣成了风景的配乐, 为这画卷添上一抹生动。</p> <p class="ql-block">城楼飞檐翘角处,风铃在风中轻晃,奏响一串清脆悦耳的铃声,这声音仿若穿越千年,为饱经岁月的古楼添了几分空灵,诉说着源远流长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团山村,这是一个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始祖张福于明洪武年间定居经商。</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落,青石板路、斑驳的墙皮、雕花的屋檐、沉木门槛,每一处都散发着古朴与厚重 。</p> <p class="ql-block">屋主张和曾领导民众平息匪乱,被云南都督蔡锷委任为营管带兼督察员,并授与“将军第”匾额。</p> <p class="ql-block">张家花园,这是团山村规模最大、最华美的家宅,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花园的雕梁画栋、各种浮雕、门窗、檐部装饰都非常精美。这里曾是中共建水县委“九人团”的活动地址,历史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张家宗祠里还篆刻着张家古训:“莫言人短、莫道己长,施恩勿讲、受恩不忘”。</p> <p class="ql-block">秀才府始建于清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竣工,因屋主张桂金、张桂明早年参加临安府学考试,分获贡生、库生,被村民称为“大秀才”“二秀才”,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琳琅满目的商铺,只有随便支个摊就开始卖货的村民,也没有包装精美的零食礼盒,只有手编的竹篓、竹篮和新鲜的蔬果。</p> <p class="ql-block">走进团山村,不经意间的回眸,都能发现写在墙上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在团山村的静谧小巷中,你会看到当地村民在干农活,老人们坐在树荫下摆龙门阵,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村里的居民还会制作蒲扇、蒲团和编制竹篮子,做一些小生意,价格也非常实在。</p> <p class="ql-block">一只猫儿正懒洋洋的享受时光。</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样的小巷里,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宁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青砖建造的四合院,房子没有经过太多修整,保留着原来的结构模样,木雕建筑可见有一定的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团山曾经的繁华,都浓缩在这一方院子中,山水园景,古旧戏台,还有门窗上的梅兰竹菊图案,都体现着主人的雅致情趣。</p> <p class="ql-block">在村里悠悠然一上午,不必谈收获,不必谈感悟,只为回到那无忧无虑的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毛孩子在地图上留下它小爪子印记,看着它兴奋地探索世界,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妙。</p> <p class="ql-block">告别团山村来到了名为双龙桥的十七孔桥,无法停车只能远观。询问度娘,知道此桥建于明代,全长近150米。最神奇的是,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石块的巧妙咬合,承重力极强。</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在清乾隆年间先建了三孔,道光十九年继续建了十四孔,和前三孔首尾相连合为一体,这就是十七孔桥。双龙桥桥身全部用青石砌成,桥体中段和桥头各存阁楼一座,远看如一艘楼船。</p> <p class="ql-block">团山村不仅是一个古村落,更是建水米轨小火车的终点站。这条铁路将建水古城与团山民居紧密连接在一起,让这个沉寂了数百年的古村落被更多人发现。</p> <p class="ql-block">这次弥补了上次遗憾,专程来看中国工业革命的活化石—米轨小火车,沿线的车站或是法式老建筑,或是中西合璧的混合风格建筑,都是百年老货;而火车车厢则是木质结构,十足的仿古风,很适合拍一些清新照片,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p> <p class="ql-block">很多农民拎着摘好的草莓在火车站卖,又红又可爱,我说我怕酸,婆婆反复跟我保证很甜,并且不用洗,没有打农药的……我半信半疑买了一篮子,10元,开心地拎上车。</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站特别值得停留打卡。这个车站的建筑是中法合璧的,单檐现代建筑,时代特点鲜明。老车站的售票处、候车室、调度室、办公楼、站台、货场等,如今都已改造成拥有中西餐厅、咖啡馆、果汁奶茶店等休闲旅游消费的商业空间,文艺范儿十足,时尚感颇浓。</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在车站餐厅享用美食,边品味咖啡的香醇,边感受这慢时光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打卡蚁工坊,这里绝对是创意和艺术的天堂!蚁工坊的迷宫、高塔、各种雕塑都成了网红打卡点,不拍几张照片都对不起这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最醒目的是各种形状的巨大直立构件,均由方形有孔的陶砖一块块拼装,颜色有赭红、乳白等多种颜色,拍出照来效果不错。这些建筑的外观或像宏伟的城堡,或似高耸的尖塔,或为幽深的长廊,风格自由奔放,想象力丰富大胆,充满后现代主义色彩。</p> <p class="ql-block">窑狱咖啡吧看着就有点意思,半圆的窑门很低,游客须佝偻着身子才能进入,里面的窑炉、炉壁全都刷成了鹅黄色,摇身一变成了一处喝咖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光影交错间, 美到窒息, 是孤独时最好的伴侣。</p> <p class="ql-block">时隔两年,再到建水紫陶街,感受到紫陶艺术的美真是一种享受。于是买了两个壶回去,准备细品茶香浓情, 感受自然韵味, 让生活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建水古城游,首先来到位于建水县临安镇崇正社区临安路中段377号的学政考棚,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94年)移至今址,清光绪年间重建。</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为云南提督学政定期至此举行院试的考场。当年,考生来自临安、元江、今文山州的开化、今思茅市的普洱等四府,合格者才能到省城参加乡试。带着十万只能在外面等。</p> <p class="ql-block">然后来到临安府署,大门两边放置着“登闻鼓”(又名鸣冤鼓)和“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的石碑及介绍,一下子增加了官府的威严。继续带着十万在外面。</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文庙,大成殿前的石阶,据说是用整块巨石凿刻而成,每一级都能清晰地看到岁月留下的痕迹。最特别的是,这里还保存着大量的古代科举考试文物,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学子们求学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爱学习的我选择进入,走进去第一眼就被"泮池"震撼了 - 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高级的椭圆形,本地人还亲切地叫它"学海"。池水波光粼粼,周围的树木青翠欲滴,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文化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杏坛简直就是文化界的后台硬汉。据说这里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四季常青的树木仿佛在说:知识,永不凋零!黄色琉璃瓦、雕梁画栋、龙纹柱子,元朝的工艺水平绝对吊打当代。</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这座气势雄伟的建筑,更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礼门"和"义路"石坊虽然小巧,但气场满满,石雕的厚重感让你忍不住想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最牛的要数"洙泣渊源"坊了,这可是清乾隆年间的大作,讲述的是孔子的家乡故事,一看就知道是正宗的文化范儿。</p> <p class="ql-block">先师殿更是重头戏。褪色的朱红、斑驳的栏杆、精美的石雕,让你一秒穿越到古代。正中供奉的孔子彩塑,手持交手礼,上面还有康熙、雍正的御笔金匾 - 这阵容,绝了</p> <p class="ql-block">绿树红墙间,每一块砖每一瓦都在诉说着中国儒家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走在那些青石板路上,两边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偶尔传来几声悠远的鸟鸣,让人恍惚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几百年前。</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真的是时光镌刻的诗篇,更是生活凝练的艺术。古老建筑如沉默史官,静静诉说千年往事;特色美食似舌尖精灵,传递着人间烟火的热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离开后仍心心念念。</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生活的温度与历史的厚重完美交织。城楼下阿爷们惬意打牌,古井边嬢嬢们洗菜打水,奶奶在路边躺椅安享时光,古迹巷道与飞檐斗拱,都藏着岁月的故事。此刻,方能深切领会作家于坚赋予建水的美誉——“一座真正活着的古城”,感受其鲜活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来到充满历史韵味的建水临安站,置身其中,心中满是感慨与思索,这里不仅是一个车站,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寸轨机车和英国蒸汽机车静静矗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人的旅程与故事。建水之旅,时间虽短,印象良好,收获不小,还有些意犹未尽,期望以后有缘再来建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