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浪奇观 湿地魅力

满园杜鹃红似火 美篇号2872189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满园杜鹃红似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287218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自拍及图络(感谢原创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雁字拉开三月序,诗情直引到云霄”。当湿润的海风轻柔地拂过鸭绿江口湿地,这里便迎来了一场生命的盛大聚会——鸟浪。候鸟们如同灵动跳跃的金色音符,随着春风的旋律,翩然而至,在这片天地间绘制成涌动起伏、如梦似幻的云团。它们时而分散,时而汇聚,自由欢畅,为这片湿地奏响了春天的序曲。目睹此景,心中的诗意瞬间被点燃,仿若有一双温柔的手牵引着心灵,直上云霄,令人对诗意与远方充满了无尽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口湿地位于辽宁省东港市境内,地处黄海生态区北端,沿鸭绿江入海口分布。2024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鸭绿江口湿地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国际生态名片。在全球鸟类迁徙的宏大版图里,它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路线上至关重要的生命驿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年3至5月数十万鸻鹬类水鸟挣脱南半球温暖的怀抱,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区跨越重洋,穿越浩渺苍穹,万里奔赴,降落在这片温暖的港湾。在此停歇觅食,为北飞的艰难征程储备能量,每一次振翅都饱含对远方的渴望;秋季南下的候鸟大军,也会在这片湿地稍作栖息,养精蓄锐,而后继续踏上南迁的漫漫征途。</span></p> <p class="ql-block">“鸟浪”是人们对候鸟迁徏季鸭绿江口湿地海天之间候鸟类聚集,并集体飞行所构成的雄浑壮阔、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的形象称谓。候鸟儿们为抵御天敌、高效觅食,在空中紧密汇聚。起飞刹那,它们于无形力量的指引下迅速排列,紧密而有序 。飞行时,它们的队伍仿若翻涌的海浪,高低起伏,又似灵动的飘带,蜿蜒盘旋。</p><p class="ql-block">铺天盖地的鸟浪规模宏大,是大自然最震撼的杰作。白色与黑色的鸟群相互交织,整体呈现出弯曲的形态,光影变幻间如汹涌浪潮奔腾。<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一次挥动翅膀,都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不息,绘就出鸭绿江口湿地独有的自然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万羽齐,浪花如雪拂春堤。” 千万只鸟儿一同展翅,好似如雪的浪花铺满江岸,它们的身影在春日的大地上肆意舞动,处处洋溢着春天独有的生机与活力,让人深切感受到大自然在春季焕发出的无限魅力。</p> <p class="ql-block">夕阳的余晖如金色薄纱,轻柔地挥洒在鸭绿江口湿地上。潮水缓缓退去,露出大片的滩涂,一群候鸟振翅飞翔。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一团团黑色的音符,在空中跳动、盘旋。瞬间,鸟浪涌起,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激昂乐章。每一只鸟儿都像是灵动的舞者,它们在天空中变幻着队形,与落日的暖色相映,成了湿地最绚丽的风景。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生命的赞歌和大自然的神奇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暖黄色的天空背景下,鸟浪如同一道巨大且连绵的黑色浪潮,从画面左侧延伸至右侧,呈现出流动的弧线形。下方隐约可见的一艘船,为这幅壮丽的画卷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飞鸟伴渔归,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p> <p class="ql-block">鸟浪中,鸟鸣声此起彼伏,一场听觉的盛宴也在同步上演。高亢的啼鸣穿透云层,划破长空,唤醒沉睡的春之活力;低沉的共鸣仿若大地深处传来的鼓点,沉稳有力,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执着。长短音符交织,<span style="font-size:18px;">宛如一曲雄浑与灵动并存的自然交响乐,每一声鸟鸣都是乐曲中灵动的音符;</span>每一只鸟儿都是这乐章的演奏者,它们用清脆悦耳的歌声,诉说着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这声音,穿透喧嚣,直抵人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而神圣的世界,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口湿地候鸟“鸟浪”中,不乏珍稀鸟类的身影。湿地内记录的鸟类有324种,其中包括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如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8种,二级保护鸟类58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收录的受胁物种26种。这些珍稀鸟类的存在,彰显着鸭绿江口湿地在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上发挥的关键作用。</p> <p class="ql-block">斑尾塍鹬每年春季从新西兰北迁,中途不休不眠不进食,可一口气飞行1万余公里到达鸭绿江口湿地,补足能量后再直飞6000余公里到达阿拉斯加繁殖地,每年迁徙距离超过3万公里。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近危(NT)。</p> <p class="ql-block">这是国家地理杂志绘制的斑尾塍鹬迁徙路线及距离。</p><p class="ql-block">春季北迁:3月17日从越冬地起程,向西北方向飞行,3月24日到达中国辽宁等地停歇补充能量,这一段飞行距离约10300公里 。短暂停歇后,5月2日再次启程,飞行6500公里,于5月8日到达繁殖地。</p><p class="ql-block">秋季南迁:从繁殖地(图中靠近北极圈附近区域)出发,于8月30日启程,一路向东南方向飞行,跨越太平洋,9月1日到达越冬地(位于新西兰等地 ),飞行距离约11700公里。</p> <p class="ql-block">大滨鹬体型小巧,却充满活力,在浅滩边快速奔跑啄食微小生物。</p><p class="ql-block">黑腹滨鹬腹部独特的黑色羽毛,在阳光下别具一格,它们总是成群活动,觅食时分工明确。</p> <p class="ql-block">小青脚鹬数量稀少,对栖息环境要求严苛,在中国为偶见旅鸟,多于春季3-4月、秋季9-10月迁经中国。鸭绿江口湿地却能满足它们的生存需求,足见这片湿地生态的优质与独特。</p> <p class="ql-block">黑脸琵鹭,是禽类界的大熊猫。体长60-78厘米,体重约1250克。全身白色,嘴基到额、脸、眼周呈黑色,扁平而长的黑色喙先端变宽呈琵琶状,腿呈黑色。主要以小鱼、虾、蟹、昆虫以及软体动物等为食,觅食时采取群体围捕的方式,在20-30厘米深的浅水区,通过将喙探入水中左右晃动头部扫探食物。</p> <p class="ql-block">黑翅长脚鹬是反嘴鹬科长脚鹬属的一种鸟类,嘴细而长,呈黑色。胫与跗跖细长,为粉红色,足有三趾,跗跖及趾呈粉红色,飞行时长腿拖于尾后。以其修长的双腿格外超众,号称候鸟界的"超模”。</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丹东市区鸭绿江畔黑脸琵鹭和黑翅长脚鹬的铜雕塑,它们被雕琢得活灵活现,每一处细节都精致入微。它们向过往的人们无声诉说着鸭绿江口湿地的故事,展示着候鸟在这片生态家园中或悠然栖息、或自在翱翔的优美身姿,让人们即便身处市区,也能感受到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与和谐之美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雄浑壮阔的</span>丹东鸭绿江口湿地“鸟浪”视频,已经收入国家地理影像库,它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一扇窗,让世界看到丹东对生态的守护。它吸引着无数海外及国内游客前来,为丹东文旅注入活力,成为丹东走向世界的生态名片。</p> <p class="ql-block">丹东百年防洪大坝“丹东印象”彩绘画卷中的一幅五彩斑斓的艺术绘画,将候鸟群飞、遮天蔽日的“鸟浪”鲜活地定格下来。画中所题“漫长的回归线上,是候鸟书写的邀请函”,这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大自然发出的诚挚邀约。来到此地,仿佛拆开了这份来自候鸟的邀请函,能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这些灵动的候鸟共度春天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是“丹东发布”中登载的一幅摄影师在鸭绿江口湿地拍到的“金晖映鸟浪”的摄影作品。作品中夕阳洒下的金色光辉,映照在如浪般翻飞的鸟群上,勾勒出一幅绝美的自然图景 。“金晖映鸟浪”简洁却意境深远,将特定时刻下大自然的壮丽与灵动凝于笔端,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震撼与美妙。</p> <p class="ql-block">每到候鸟迁徏季,鸭绿江口湿地都会聚集着大量的市民和游客,他们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span style="font-size:18px;">目光紧紧追随着鸟浪的每一次律动,</span>静静观看着这难得一见的奇观。</p><p class="ql-block">鸭绿江口的鸟浪,不只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心灵洗礼。候鸟的迁徙,是对生命本能的执着坚守,是对自然规律的深深敬畏。每一只鸟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它们的飞行轨迹,串联起整个地球生态的脉络,编织成一张生命的大网,将世间万物紧密相连。 站在这片湿地中,仿佛与天地相连,心底满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深知这和谐美景的珍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成了每个人心中难忘的永久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