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月的阳光明媚,我与以往的同事一同前往广东国营紫坭糖厂。这里曾是我们工作的地方,如今却成了网红打卡地。三十年前的记忆涌上心头,不禁感慨万千。</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我三十多年前工作的地方——广东国营紫坭糖厂(现紫泥堂文化创意园),这座承载着新中国工业记忆的“甜蜜工厂”,正以全新的面貌讲述着时代的蜕变。以下是关于它的历史与新生:</p> <p class="ql-block">如今,400 亩江岛园区内,锈蚀管道与绿植共生,巨型糖罐改造的艺术装置、江边栈道与工业遗迹交织。日均游客超千人,既有老工人感慨“重现生机”,也有年轻人打卡“怀旧工业风”。部分厂房空置,但 4 栋苏式建筑被列为文保单位,机修厂设备仍可运作,成为活态历史标本。</p> <p class="ql-block">典型苏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我们青春奉献的场所,更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的缩影。从制糖车间到创意园区,从“含笑牌”白砂糖到“紫泥堂”文化符号,它的转型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城市更新逻辑的探索——保留工业脉络,激活多元价值。若您曾在此工作,漫步园区时,或许能从龙门刨床的轮廓、红砖烟囱的剪影中,触摸到那些年的热火朝天。</p> <p class="ql-block">原糖厂博物馆、手作工坊保留“前店后厂”场景;苏式办公楼改造为文化街,引入轻餐、艺术展览;旧游泳池变为荷塘,更衣室成为游客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