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3.21~3.22 兄弟两家自驾去易县清西陵、保定一游。</p><p class="ql-block">2025.3.21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整个建造过程历时185年(公元1730年-1915年),陵区内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3座妃园寝,4座王爷、阿哥及公主园寝,共计14座陵寝建筑群及行宫、永福寺2座附属建筑群,432座单体建筑,共埋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朝的帝王后妃和王爷、公主、阿哥80余人,在我国现存的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群中,陵寝体例最为完备、资源保存最为完好。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评为5A景区。</p> <p class="ql-block">泰陵、昌陵是清西陵的核心景区,景区内古松参天、环境宜人、风光秀美,是中国古代皇陵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泰陵是雍正皇帝的陵墓,建于1730年至1736年,是清西陵之首陵,内葬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雍正皇帝,名胤禛,在位13年(1723年一1735年),位于康乾盛世的中期。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执政期间,勤政务实,整顿纲纪,革除弊端,励精图治,锐意拓新,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古代帝王。雍正登基后,曾在河北遵化清东陵选择陵址,后因风水和土质原因废掉,又另选址在今天的河北易县,并于雍正八年(1730年)开工建造泰陵,从而开辟了清西陵陵区。</p><p class="ql-block">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风水格局最为完整。泰陵建筑以一条2500米长的神道为中轴,由南向北错落有序排列着石牌坊、大红门、圣德神功碑亭、石像生……单体建筑74座。虽历经三个多世纪,但至今保存完整。无论是选址,还是规划布局,都是雍正年间国家繁荣与稳定的写照,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辉煌时代的产物。</p><p class="ql-block">昌陵是嘉庆皇帝的陵墓,建于1799年一1803年,内葬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嘉庆皇帝,名颙琰。1796年,乾隆皇帝将皇位传给颙琰,年号嘉庆。1799年,太上皇乾隆去世,嘉庆皇帝开始亲政。亲政伊始,就惩治了权臣和珅,并力图整顿吏治,重振纲纪,但成效甚微。嘉庆一朝处于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1820年,嘉庆皇帝崩逝于承德避暑山庄,在位25年,终年61岁。昌陵陵址是由太上皇乾隆选定并赐予嘉庆皇帝的。其地上建筑仿泰陵,地下宫殿仿乾隆皇帝的裕陵,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是清西陵唯一一座可以和泰陵相媲美的皇陵。此外,昌陵功德碑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皇帝功德碑,其隆恩殿内以紫花石墁地,享有“满堂宝石”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崇陵是清朝入关后第九代皇帝光绪的陵墓,修建于公元1909年至1915年,附葬有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封建帝王陵墓,也是清西陵中唯一开放地宫的陵寝。</p> <p class="ql-block">崇陵地宫1938年被盗掘,1980年对外开放。地宫为石结构建筑,面积349.95平方米,墓道全长63.19米,为四门九券结构。八扇巨大的石门上分别雕有八大菩萨立像。金券内有宝床,宝床上安放着光绪帝后的棺椁。</p> <p class="ql-block">昌西陵是清朝入关后第五代皇帝嘉庆皇帝孝和睿皇后的陵墓,修建于公1851年至1853年,其弧形围墙及宝顶前神道产生的奇特回音壁、回音石回声现象,是声学原理与建筑布局的巧妙融合,也是中国陵寝建筑中的孤品。</p> <p class="ql-block">慕陵是清朝入关后第六代皇帝道光的陵墓,修建于公元1831年至1835年,附葬有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及孝全成皇后,是西陵埋葬人数最多、建筑规模最小的帝陵,其隆恩殿及东西配殿的木构架均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雀替及天花板上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云龙、游龙和蟠龙共1318条,清代帝王陵寝建筑中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在蜿蜒的易水河畔,肃穆的陵区之间,15000余株古松、200000株幼松柏,守护气势恢宏的古建群周围,其风骨奇绝,神形各异,随山起伏,顺道蜿蜒,风来松涛轻响,百鸟跳枝鸣唱,自然与人文环境和谐优美。</p> <p class="ql-block">从清西陵出来,驱车前往保定,当晚在市中心住下。</p><p class="ql-block">2025.3.22 一早起来,去转清晨的西大街。</p><p class="ql-block">保定西大街是河北省保定市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位于保定市区中心,是保定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大街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保定第一街”,是保定市的文化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保定西大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保定古城的主要街道之一,曾是保定最繁华的商业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在明清时期,保定作为直隶省(今河北省)的省会,西大街成为官府、商贾、文人聚集的重要区域,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p><p class="ql-block">随着保定城市的发展,西大街逐渐成为一条集历史、文化、商业于一体的老街,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西大街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北方传统建筑为主,街道两旁的建筑多为青砖灰瓦,古朴典雅,体现了北方传统建筑的风格。许多建筑采用四合院布局,院落幽深,门楼高大,展现了古代北方民居的特色。西大街曾是保定的商业中心,街道两旁有许多老字号店铺,如药店、布店、茶馆等,至今仍有一些老字号在经营。</p> <p class="ql-block">西大街上的井盖</p> <p class="ql-block">大慈阁是保定市的标志性古建筑,始建于元代(1264-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原名“大悲阁”,为供奉观音菩萨而建,后成为佛教圣地。大慈阁高约31米,共三层,采用典型的中国古典楼阁式建筑风格,红墙黄瓦,飞檐翘角,气势恢宏。阁内供奉观音像,香火旺盛,是保定历史文化与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保定天主教堂是保定市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教堂建于清末民初,具有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尖顶高耸,彩色玻璃窗精美,整体庄严肃穆。它是天主教在保定地区的重要活动场所,见证了近代西方文化在保定的传播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古莲花池始建于元代(1227年),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园林以莲花池为核心,池中种植莲花,夏季荷花盛开,景色宜人。园内布局精巧,融合了江南园林的婉约与北方园林的厚重,主要景点包括临漪亭、藻咏楼、君子长生馆等。古莲花池曾是明清时期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是中国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清代成为直隶省(今河北省)最高行政长官——直隶总督的办公场所。衙署占地面积广阔,建筑布局严谨,分为中、东、西三路,主要建筑有大堂、二堂、官邸、花园等,体现了清代官衙的庄重与威严。直隶总督署见证了清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变迁,是了解清代官制与历史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门前广场上的两个大红旗杆有说道。</p><p class="ql-block">是全国最高的大旗杆!就连很多保定人也因为过于熟视而无睹了它的存在。保定大旗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1368年)年间始建的保定府署,也是清代总督署的前身。据史料记载,明初兴建保定署衙时,按规制建起了一对高18米的木制红漆旗杆。本来保定大旗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总督的旗杆都是九丈九,是因为后来曹锟将旗杆改成十丈(33.6米),比北京的前门楼还高出六尺(前门楼高九丈九尺),这才成了唯一,而且因为当时水泥非常罕见,用进口水泥制作的全国最高的旗杆非常罕见,后来曹锟还真的当了大总统,因此保定府大旗杆就名扬天下了。</p><p class="ql-block">大旗杆不仅是保定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保定历史文化的象征。虽然在WG期间,大旗杆被拉倒,后来又在1994年经过思考、征求意见、设立方案后,新的大旗杆重新耸立在原地,如今它们依然还傲然屹立,伴着时间俯瞰着古城的岁月变迁。</p> <p class="ql-block">总督署的卫生间标识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在百年老号“白运章包子”铺吃午饭,味道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保定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与保定历史、文化、艺术相关的文物和展品。博物馆建筑现代大气,展览分为常设展和临时展,常设展包括保定历史文物展、古代陶瓷展、书画艺术展等,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保定历史文化发展脉络。馆内珍品丰富,如汉代金缕玉衣、唐代三彩俑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了解保定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二层有美术展览</p> <p class="ql-block">三层是保定长城历史文化展—太行龙脊</p><p class="ql-block">中国长城始筑于春秋时期,终于明代,分布在内蒙古、甘肃、河北、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404个县域,现存长城全长21196.18公里,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保定长城是中国长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饱经2000多年沧桑,纵横250余公里,如苍龙盘亘于太行山脊;它缘山而建,就地取材,因势起伏,连缀一体,在青山绿水间留下永恒的印记,成为保定大地美丽雄奇的符号。保定长城沿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诞生地,承载着晋察冀边区军民不屈不挠、浴血抗战的革命精神;长城脚下各民族间融合共兴、守望相助,彰显着保定人民开放包容、和合天下的价值追求。</p><p class="ql-block">展览从历史长城、英雄长城和人文长城等三个方面,全面展示保定长城的卓越风姿和文化内涵,生动诠释新时代保定精神、保定力量、保定担当的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从博物馆出来,驱车回到北京,至此行程结束。</p><p class="ql-block">清西陵是清朝皇室陵墓群之一,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后妃。陵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风格庄严肃穆,融合了满汉文化特色。泰陵的恢宏、慕陵的楠木大殿、崇陵的地宫,展现了清代皇家陵寝的独特魅力。清西陵四周群山环抱,环境幽静,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览清西陵,可以感受到清代皇室的威严与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保定是河北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京畿重地”之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清代直隶省省会,保定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展现了其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辉煌历史。保定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既有古城的风韵,又有现代化的气息。其特色美食(如驴肉火烧)、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便利的交通(紧邻北京)使其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保定给人的印象是古朴与现代交融,历史与未来并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