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悟真寺水陆庵创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1年-公元600年),是举行“水陆大斋”“水陆道场”的重要场所。由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奉旨修建,由唐朝最著名的雕塑家杨惠之到水陆庵雕塑神像。唐时这里已经佛寺林立,香火旺盛,有南北普陀之分,常住僧达千人以上。悟真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是一座著名的皇家寺院。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和净业大师曾在此开坛讲经。其后,净土宗的高僧法成、慧远、慧超等都曾先后在此长时间居住。诗人白居易、王维、杜甫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都留下了著名诗篇。唐末因战乱,诸寺遭兵燹,寺院渐趋荒芜。明代,秦藩王朱怀埢喜爱这里的山水,奉水陆殿为家祠佛堂,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动工,大兴土木,重修庙宇,至隆庆元年(1567年)竣工,历时5年。同时,聘用山西能工巧匠“佛像士山西匠人作像人乔仲超”等,精雕细绘,重塑壁塑。水陆殿盛于隋唐,败落于唐末兵火。此后水陆庵屡遭损毁,清道光二年(1822年)和民国9年(1920年)先后两次对水陆庵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曾闯至庵前欲捣毁壁塑,因有驻军保护,得以幸免。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八十年代按照明代建筑原貌对其进行了全面维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