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本 细品情感——记林洁娜老师《那个星期天》公开课

冬日曉痕

<p class="ql-block">  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路径,2025年3月24日上午,我校在六年级教室举行公开课活动,由林洁娜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语文组全体教师和行政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林洁娜老师紧扣单元教学要求,以“情感线索梳理”为主线,引导学生沉浸式感受文本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她巧妙创设情境,通过环境对比,带领学生捕捉“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等细节描写,分析作者如何将孤寂与期盼的情感融入具体事例。在互动环节,学生们通过情境朗读,生动演绎了“等待—焦虑—绝望”的情感脉络,现场不时迸发思维的火花。林老师用细腻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深刻体会情感起伏,让学生不仅读懂了文字,更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情感深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林老师是揭阳市黄桦烨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揭阳市榕城区2024—2025学年度联片教研学科带头人,一直以来,林老师的课堂都十分注重方法引领,通过勾画批注、小组研讨等方式,指导学生聚焦文本,让学生直观呈现情感流动,有效提升了文本解读能力。这节课也不例外,林老师在课堂最后,还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享自身经历,通过小练笔强化情感表达实践,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这种教学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p> <p class="ql-block">  课后,方吉龙老师主持了评课活动,参与观摩的教师纷纷表示,林洁娜老师的课堂设计紧扣新课标要求,既注重文本细读,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生动的情境创设、巧妙的问题引导和扎实的语言训练,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式。正如黄慧珠老师在点评中所说:“这样的课堂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品味情感,更示范了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共鸣的桥梁。”林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教学充分展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