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岭南广府文化二:佛山风情

張立

<p class="ql-block">  佛山是一座充满岭南风情的城市,融合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间艺术和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佛山的风情既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也展现在现代城市的活力与创新中。无论是古建筑、民间艺术,还是自然风光与美食,佛山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和市民。我们此行除了寻味顺德,也游览了佛山的禅城、南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佛山祖庙</b></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又名“北帝庙”和“灵应祠”,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中原人南迁到岭南时所带来的北帝崇拜的产物;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佛山祖庙是最有岭南风情的地方,堪称一座艺术殿堂。佛山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之称,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粤剧发源地,这些风情除龙舟赛外在祖庙都有体现。</p> <p class="ql-block">走进庙门</p> <p class="ql-block">双龙壁(石湾陶塑)</p> <p class="ql-block">灵应牌坊</p><p class="ql-block">灵应牌楼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所建,正面是“灵应”,北面是“圣域”金箔大字。佛山祖庙灵应牌楼的“灵应”题字是由明代皇帝朱祁钰(明代宗)所题。牌楼不仅是祖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岭南古建筑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佛山石刻</p> <p class="ql-block">万福台-祖庙内的戏台</p><p class="ql-block">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年),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也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古戏台。它是佛山作为粤剧发祥地的见证。只可惜未看到一场粤剧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锦香池</p><p class="ql-block">锦香池开凿于明正德年间。原为土池,于清雍正年间改为带石雕栏的石池。里面有巨大的石刻龟蛇,象征着真武大帝的原身,在清池里仿佛随波起伏。</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p><p class="ql-block">钟鼓楼位于祖庙三门前的东西两侧,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都建在2.6米高的青砖平台上。祖庙里的钟鼓楼除起到一般庙宇“晨钟暮鼓”的作用外,还具有“峙左右之钟鼓,而壮庙貌之形胜也”、“闻鼓兴思莫不信奋忠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三门</p><p class="ql-block">三门建于明景泰初年(1450年),是整座祖庙的门面。面宽九开间共31.7米,顶部装饰一条1米多高,30多米长手工艺陶塑人物瓦脊。檐下有通栏贴金木雕花衽。整个建筑考究,给人以壮丽、威严之感。</p> <p class="ql-block">前殿</p><p class="ql-block">前殿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屋脊正中悬挂有“国朝典祀“的金字匾额,为景泰二年(1451)明代宗御赐。匾额之下,是层层相叠的朱红色如意斗拱。殿前的香亭中,设有一座清嘉庆蝉翼纹兽足立耳大铁鼎,供祭祀之用。</p> <p class="ql-block">前殿内陈列有黄广华创作于清代光绪年间(1899年)的贴金木雕大神案,分上下两层,雕刻内容为“荆轲刺秦王”和“李元霸伏龙驹”等故事,被称为佛山祖庙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前殿屋脊上的陶塑和灰塑,题材多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吉祥图案,极具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刻有建造地(石湾)</p> <p class="ql-block">刻有建造年代(光绪年间)</p> <p class="ql-block">前殿正中悬挂有一件漆金木雕彩门,其作用与屏风相仿。彩门呈花篮状,为樟木镂空多层高浮雕,分上、中、下三层,方寸之间,数十个人物形象生动活泼,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前殿的后方屋檐中间,正、背两面分别悬挂有“辰居端拱”和“泽普安定”两块金字匾额,赞颂北帝的恩泽。</p><p class="ql-block">匾额之下,立有一座贴金双面镂空木雕屏风,正好介于前殿与正殿之间的过渡地带,在视觉上起到了欲扬先抑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屏风中心的圆形内,雕刻着“狮子滚绣球”的图案,圆形上部雕刻着“孔雀开屏”的图案,两侧雕刻着“高官进爵”的人物图案,造型恢宏大气,整体效果显得格外豪华富丽。</p> <p class="ql-block">正殿</p> <p class="ql-block">正殿的正脊上,横梁上,悬挂有“天理昭彰”和“忠义鸿名重地”两块匾额。前檐雄大的斗拱,使出檐显得更深远。</p> <p class="ql-block">庆真楼</p><p class="ql-block">庆真楼建于清嘉庆年(1796年),为供奉北帝圣父母(明真大帝、善胜皇后)的神殿。楼高三层,面宽进深各三间,锅为歇山顶,正脊有光绪年间后加的陶塑人物瓦脊一条,梁架抬梁式,檐柱为花岗岩石方柱。</p> <p class="ql-block">各种陶塑瓦脊</p> <p class="ql-block">砖雕</p> <p class="ql-block">贴金木雕</p> <p class="ql-block">褒宠牌坊</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321年),1972年易地迁建至祖庙内。</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使用的大炮(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祖庙内还有黄飞鸿纪念馆和叶问堂,分别纪念两大武林宗师黄飞鸿和叶问,两位都是佛山南海人。在黄飞鸿纪念馆外边的广场,每天会按时举办多场武术和醒狮的表演。“未学舞狮,先学武术”,说的就是武术是舞狮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是舞狮名家、洪拳大师。</p> <p class="ql-block">叶问是人咏春拳的宗师,李小龙的师付。</p> <p class="ql-block">武术与醒狮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我们正好赶上了观看醒狮表演,真是提神鼓气,振奋人心!</p> <p class="ql-block">醒狮表演在黄飞鸿纪念馆后面的广场上</p> <p class="ql-block">先习武</p> <p class="ql-block">再舞狮</p> <p class="ql-block">同行友人挤入人群抢拍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与狮子亲近,摸摸狮子的胡须会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风古灶</b></p> <p class="ql-block">佛山的制陶工艺有700多年历史,石湾窑是中国著名窑口之一,始兴于唐宋,繁盛于明清。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p> <p class="ql-block">南风古灶,又名“龙窑”。</p><p class="ql-block">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镇岗上,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沿用了5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南风古灶对研究中国明清时期制陶业的专业化生产、龙窑型制结构以及煅烧技术的演变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南风古灶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紧靠东平河畔,全长34.4米,内长30.87米。因窑向正南,夏日凉风习习,故称为南风古灶。</p> <p class="ql-block">古灶榕风</p><p class="ql-block">在南风古灶窑尾,有一棵大榕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据《佛山市古树名木图集》记载,这棵榕树树龄约430岁,树高约21米,胸围约7米,平均冠幅约16.5米。</p> <p class="ql-block">据说此树的种子由鸟粪传来,落在温度十分高的灶后墙壁上顽强地生长着,形成大树抱灶的奇特景观古灶榕风。树长在窑顶上,根扎在地下,露出地面的根和窑一样高,足有四五米高。砖石上,榕树无土可依但枝繁叶茂;生活在古龙窑尾上,窑内最高温达1250度,龙窑旁也是热气逼人,可大榕树和龙窑一样越来越旺。日本侵略中国时,在南风古灶上扔炸弹,被榕树挡住了,龙窑没炸着,只把榕树炸了半边,如今还能看到榕树身上的疤痕。</p> <p class="ql-block">南风古灶以“世界保存最完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传统柴烧龙窑”,载入了世界吉尼斯之最。</p> <p class="ql-block">现在仍在使用。这是工人在装窑。</p> <p class="ql-block">窑内如隧道(参观时正装窑,不让入内,只好网上截图)</p> <p class="ql-block">窑门</p> <p class="ql-block">使用的柴木</p> <p class="ql-block">烧好的成品</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南风古灶时正赶上3月8日“女神节”,旅行社为全体女成员献上一朵玫瑰花,祝节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樵山</b></p> <p class="ql-block">西樵山座落在佛山市南海区,海拔也就300多米。我一直望山兴叹,担心爬不上去,在同行友人的坚持和鼓励下,硬着头皮走一趟。到了景区才发现,西樵山环境优美,景点众多,又有观光车送到半山腰,游览很便捷。我们主要游览了宝峰寺、牌坊广场和云海莲台。</p> <p class="ql-block">宝峰寺</p><p class="ql-block">宝峰寺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为南粤四大名寺之一。2005年易地重建在大仙峰下蛇岗,并于2007年1月28日正式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石刻壁画</p> <p class="ql-block">砖绘壁画</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p> <p class="ql-block">香火旺盛</p> <p class="ql-block">牌坊广场</p> <p class="ql-block">从山上眺望佛山市景</p> <p class="ql-block">云海莲台景区</p><p class="ql-block">南海观音文化苑,坐落于西樵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大仙峰。1995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奠基,历时三年营建,于1998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开光并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观音圣像,铜质,端坐海拔292米的大仙峰顶,圣像通高61.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坐像。背南朝北,双足交盘趺坐在莲花座上,头戴宝珠天冠,身披天衣,着罗裙,弯眉朱唇,眼似双星,面部亲切慈祥,俯视南海大地,祝愿人间安乐祥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海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在佛山的南海区有一个区域的博物馆-南海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6月18日,2020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这是因为南海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珠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自隋朝置县起,南海一直处于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西樵山遗址石器</p> <p class="ql-block">狮头</p><p class="ql-block">在广东地区流行的狮舞主要是南狮,又称为广东醒狮。中国南狮在广东,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有“狮王之王”之美誉。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南海木雕</p> <p class="ql-block">金箔锻造艺术</p> <p class="ql-block">南海砖雕</p> <p class="ql-block">广绣</p> <p class="ql-block">佛山是岭南成药业的发祥地,有400余年历史。成药老字号在佛山遍地开花。</p> <p class="ql-block">佛山南海各人辈出:康有为、陈启沅、詹天佑、黄飞鸿、叶问、邹伯奇、何香凝、陈香梅、陈铁军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都出自南海。</p> <p class="ql-block">馆藏名人书画</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手迹</p> <p class="ql-block">  佛山风情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多重感官与情感的碰撞与交融,既有穿越千年的文化震撼,又有贴近生活的细腻温度,让人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岭南乡愁”与“烟火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