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古雅集的美篇

醉古雅集

<p class="ql-block">2024年度中国最贵中外通宝关平银一两捡漏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熊新发</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5日阳春3月,春光明媚,历史文化名城襄阳的古玩街,注定又是不平凡的值得记忆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故事发生在下午17时许,我坐在文人会馆里,又烧了一壶来自南漳的山泉水,为紫砂名家周桂珍制作的我常用的紫砂壶中添滿了水,壶身雕刻着“多心经”,名壶中的茶叶是来自二弟熊新友从广东中山寄来的名茶“英红九号”,红色的茶汤显得浓郁孰厚,品一口心旷神怡。本是快下班的时候,而我的心十分平静。不由想起2008年在上海中福古玩城开店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一个下午,许多老板已经关门打烊,而我却不慌不忙地品茗。这时进来一位安徽人,背着一个小包。卖东西呀?拿出来看看。此人拿出了几张民国时期的考卷。你把包里的东西都放在柜台上我看看。我从一堆旧纸堆中挑出一张旧书稿,落款“聋叟”。这张纸多少钱?来人说150元。120元行吗?好吧!我迅速地付款。来人高兴地走了。我仔细地察看着这一小幅行云流水般的草书,感觉绝对不平凡。这时,隔壁店里的小伙子走了进来,打量了一眼,问道卖吗?我说“一万”!他是温家宝的侄儿,他说你跟我下去,找人看看。跟着他来到一楼,一位经营字画的女子看了一眼,林散之的草书真迹,要不你放这儿我帮你卖?我说行吧!她没卖掉。拿回襄阳,装裱了一下。卖了三万五千元。这时我又呷了一口红茶,看了看手机,五点多了。师傅!一个小伙子应声而入。你好呀?请坐!他坐在店里的太师椅子上,从包里掏出两块银元。我想换你的那个大盘。看来是有准备而来,早就看好了我的明代青花盘,一下拿出了两块银元。我扫了一眼,银元不错!俗话说:货换货,两头乐!接过银元,把青花盘给他,盘子和银元易主了。</p><p class="ql-block">得到这枚珍稀银元之后,我仔细调查了它背后的故事。1945年,家住陕西商洛的老爷子被抓了壮丁,一直打到湖北襄阳的宜城,老爷子看到队伍中天天死人,心里真不是滋味。部队经过宜城流水期间,趁夜深人静,开了小差,躲进了流水的一农户家中。正巧这户农家只有一个女儿,老爷子就当上了上门女婿。83年的一天,老爷子的孙子也不小了,当时已经年事已高的老爷子把他在当国民党兵时无意得到的银元送给孙子。当时就放在一个旧木箱之中。前不久,孙子想起爷爷送给他过一块银元,找出木箱,翻了出来。使这块稀世之宝重新面世。2024年中国弘盛拍卖全球最贵,成交价近两千万的银元到了我手上。这只是一种巧合,高兴之余,我的身体不自觉的分泌了多巴胺。</p> <p class="ql-block">  在2024年5月的“上海泓盛2024春拍-机制币珍品之夜”中,一枚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试铸样币以‌1932万元‌(含佣金)成交,刷新了该品种的全球公开拍卖最高纪录。这枚银币品相顶级,包浆淡雅,设计独特,正面为太极八卦图与双龙纹,背面为“关平银壹两”字样。</p> <p class="ql-block">喜悦之余,为得之珍稀之宝作赋:</p><p class="ql-block">《喜得中外通宝官平银一两赋》</p><p class="ql-block">粤若稽古,宝货流芳。喜今日之奇遇,得异币之琳琅。中外通宝,铸岁月之沧桑;官平一两,凝时代之辉光。</p><p class="ql-block">观其形也,质地精良。篆文俊逸,勾勒往昔之盛景;轮廓规整,彰显制作之周详。银光熠熠,映历史之画卷;锈色斑斑,藏故事之玄黄。</p><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海贸初张。西洋之货,来东土之邦。此币应运而生,为交易之津梁。穿梭于市井,流通于商坊。见证中外之交流,记录经济之繁昌。</p><p class="ql-block">或曾伴商贾之舟楫,漂洋过海;或曾随官宦之行囊,历暑经霜。历经风云变幻,饱尝世态炎凉。幸得今朝,入吾之藏。</p><p class="ql-block">吾得此币,如获琳琅。抚之再三,情思悠长。忆往昔之岁月,念先辈之荣光。虽仅方寸之间,蕴乾坤之气象。愿以此币为鉴,悟兴衰之无常。藏之于匣,守之如璋。珍此奇珍,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4日晨6时于古襄阳文人会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