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徐悲鸿作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枢纽人物,其艺术实践始终贯穿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学术逻辑。从史诗性主题创作到寓言式图像重构,从笔墨语言革新到意境表达的突破,他开创了中西艺术融合的现代语法体系。展览通过徐悲鸿的“江南徐生:启蒙、求学与艺术蜕变(1895-1925)”“生于忧患:艺术教育与家国情怀(1926-1936)”和“自强不息:民族责任与美育思想(1937-1953)”三大历史切片,结合73件代表作品与大量文献的互文性叙事,深度解码其“艺术救国”理念与“写实主义”方法论的时代生成机制。</p><p class="ql-block">作为华南地区核心学术机构,广东美术馆新馆的启用标志着中国美术博物馆发展的新里程。本次展览既是对徐悲鸿艺术遗产的世纪性重估,亦是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战略的学术呼应。通过构建数字化艺术文献库与国际化学者网络,新馆将持续推动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的范式创新,在文明互鉴中书写中国艺术的当代史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