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村,时光是流动的诗,南湖的水倒映着粉墙黛瓦,每一道涟漪都晕染着千年的温柔。

月婉妍

<p class="ql-block">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最早称为“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已有800余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瑰宝。2011年5月19日被国家旅游局评委5A级旅游景区。 </p> <p class="ql-block">宏村古巷,灯火摇曳,鱼龙花灯穿梭其间,嬉闹声打破夜的寂静,千年徽韵在这场闹灯会中肆意流淌 。</p> <p class="ql-block">月沼:俗称“半月形池塘”,位于宏村中心,开凿于明代永乐年间,水面如镜,四周古建筑倒映其中,美如画卷。</p> <p class="ql-block">制作鱼灯要经过劈篾选料、骨架塑形、绵纸糊制、白描定型、填色完工等多重工序。以竹篾为骨架,通过烘烤使其变得柔软以便弯曲定型,再用绵纸严丝合缝地糊在骨架上,最后用五彩颜料精心绘制鱼鳞、鱼鳍等,让鱼灯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宏村会在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举办鱼灯巡游活动。花灯队员们手持鱼灯等30余盏各色花灯,在鼓点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沿着宏村的古街古巷、湖边河畔巡游,形成壮观的景象,吸引众多居民和游客参与。</p> <p class="ql-block">宏村鱼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宏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希望风调雨顺、年年有余、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在发展过程中,鱼灯逐渐演变成集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每年元宵节前后,宏村都会举行盛大的鱼灯巡游活动,成为宏村乃至整个徽州地区独特的文化标识之一。</p> <p class="ql-block">宏村鱼灯的灵感源自宏村承志堂的百子闹元宵木雕图,从木雕中逐渐演变出来,成为宏村新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南湖书院:位于南湖北畔,明朝末期修建,清嘉庆十九年合并后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是传统徽派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主要选用葛粉、玉米粉、山芋粉、荞麦粉等多种粗粮粉,搭配核桃粉增加口感与营养,再加入皖特制高汤、土猪肉丝、土鸡蛋末等,还会添加青菜、萝卜丁等作为配料。</p> <p class="ql-block">黄山臭鳜鱼又称臭桂鱼,是徽菜的代表菜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鱼贩将鳜鱼运往徽州山区出售。为防止鲜鱼在途中变质,鱼贩们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方法,并经常上下翻动。到达徽州后,鱼贩们发现鳜鱼虽有一股异味,但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反而鲜香无比,于是这种做法逐渐流传下来,成为了当地的特色菜肴。</p> <p class="ql-block">宏村鱼灯是安徽黟县宏村的传统民俗艺术</p> <p class="ql-block">明代永乐年间开始建设,运用八卦阴阳学说,建成了水圳、月沼、南湖等,形成了独特的古水系网络,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p> <p class="ql-block">中国画里乡村“宏村〞</p> <p class="ql-block">宏村是天然影视拍摄基地之一,《卧虎藏龙》《武林外传》《小花》《菊豆》等众多影视作品都曾在此取景。</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高20米,形如利剑,直刺天空。其树形优美,枝干向四面伸展,每至秋天,树叶渐渐变得金黄,秋风拂过,叶片如金色蝴蝶般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这两棵大树是宏村牛形村的“牛角”,也是宏村的“风水树”,有着吉祥的象征。按照当地过去的风俗,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p> <p class="ql-block">古枫杨:高19米,围6米,需4、5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形状像一把巨伞,把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之中。其枝叶多下垂如柳,果序像一道道绿色门帘,果实为带小翅膀的翅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