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建筑画第十二集,德县路中A

老嘎

李老师近照 德占青岛初期是城市大规模开发时期,这时的德县路上已散见几栋别墅建筑,大都是总督府的官员公寓。<br> 德县路最早的建筑是德国建筑商阿伦斯兄弟在现德县路中山路路口南侧建造了一层商业房,属于集市贸易交易场所。1901年进出口商哈拉尔德·克列纳在现德县路3号建造了自己的公寓,1905年位于现德县路4号的路德公寓开始施工,等等,这些早期的建筑标示着德县路是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br>  德县路8,10,12号建筑建于民国时期的30年代,属于天主教堂的附属建筑。 这是德县路与湖北路口的位置,地处在德县路观海山边缘,地势东高西低,建筑都能有较好的开阔视野,能一览整个市区风景,海滨风貌,许多建筑都配有阳台或连廊。 这是局部的街景 位于青岛市德县路3号的总督牧师宅第旧址,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建于1901年,占地面积530平方米。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吸引了众多目光,山墙顶设计为折角式,涡卷状线角装饰山墙,老虎窗点缀半圆图样,展现出丰富的建筑元素。 这座建筑展现了德国三段式建筑特点,包括山木结构、花岗岩砌基座等,是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别墅之一。它不仅是青岛城市发展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德国在青岛历史影响的重要场所。 建筑外观细节精致,东南立面山墙采用仿木桁架结构装饰,墙角局部贴有花岗岩,主入口位于西北侧,大门在大楼东南侧,正是一级石梯至转角平台。这座建筑不仅是青岛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了解德国在青岛历史影响的重要地点。 建筑的历史沿革同样引人入胜。最初作为德国商人哈拉尔德·克列纳的住宅,后来被称为克列纳公寓旧址。在日据时期,这里曾是一家私人诊所。解放后,青岛市劳动局曾在这里办公。劳动局搬迁之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曾是民办小学的教室,现为民居。 从1900年5月起,魏玛传教会的威廉·舒勒被胶澳总督府聘任为青岛的新教牧师,那时他与卫礼贤同住在传教山魏玛传教会新盖的房子里(上海路青岛九中内),卫礼贤住在东翼,舒勒住在西翼。因他居住的传教山离欧人区太远,1902年总督府便为他租了德县路3号哈拉尔德·克烈纳公寓里的住宅。但舒勒在那里只住了一年半,1904年他辞去了牧师一职回到了上海路的魏玛传教会。1912年克列纳将该建筑转手给了一位德国人。 这是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总督牧师宅第旧址”的鸟瞰,建于1901年,这栋建筑属于商人哈拉尔德·克列纳所有。克列纳在当时华人聚居的大鲍岛区经营着一家进出口公司,因另有住处,克列纳在德县路买地建房的目的是用于出租,租给那些来青岛短期工作和旅游的欧洲人居住。因总督府牧师的名气大而取其名。最底层的(石砌墙基)是地下层,主入口的门头是后来加上的。 这是德县路街景中最美的一段,中间的主要建筑是路德公寓。<br>  建筑为德国三段式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带阁楼,砖木结构,花岗岩墙基。 路德公寓旧址建筑为典型的德国青年风格派,体现了欧洲近现代建筑艺术美学倾问以及文艺复兴到近现代所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独特的文物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 这是街景的局部,近处的建筑师德县路6号,远处有消防塔,圣言会。 这是路德公寓的正立面。在建筑风格上,路德公寓秉承了设计师热衷的青年风格派,总体架构严谨、对称而富于变化,这种变化由中间虚空的外廊和两端的实墙共同完成,而巨大的红色坡顶成为其最明显的标志,富有德国乡村气息。 晚霞下的德县路街景,很漂亮,远处可以看到德县路6号楼10号楼。 <br>  路德公寓旧址建筑大门北向,一层为木制拱形窗户,北立面以木制阳台及露木架构装饰,阁楼上有老虎窗,以六根绿漆露木分割装饰,窗户中间装饰有两根爱奥尼式木立柱,窗楣上有大型木雕花纹。二楼南侧和东侧均设有敞开式回廊。 建筑以红绿相间的三联方柱为装饰和支撑。南侧门楣和老虎窗窗楣装饰有立体花朵图案,并穿插波浪形线条。东南角山墙有一处花卉植物浮雕,图形对称,枝桠般的线条相向弯曲,所有空间填满与窗楣上相仿的叶片及花朵。 远处的街景 这是德县路街景,在路德公寓建筑内部,高4米,室内木板地。一楼曾是四间带外廊的客房,北面是客厅和餐厅,其下方的地窖里设有厨房。<br> 主楼梯通向二楼,上设原为两间套房和五个军人间。除了一间军人房外,其余军人间内均无浴室和厕所。现二楼回廊西侧有两个错层空间,下层为球场,上层为小型观景台。<br>  画中右边的建筑有德县路1号楼,3号楼.中间(远处)的是15号楼,17号楼路西边的是6号楼。 这是路德公寓的鸟瞰 <p class="ql-block">  这是德县路5号楼。建于1909年,这栋建筑曾是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会长的宅邸,抗战期间是日本特务机构的“武公馆”,抗战胜利后是国民党的中统局青岛区室所在地,内设有地下室、牢房,曾有许多革命志士在这里惨遭迫害致死。</p> 这是德县路与湖北路口的鸟瞰,远处的消防塔及绿色塔楼(圣言会),近处的建筑是德县路6号楼和左边的湖北路3号楼。 位于湖北路交口西北拐角的这栋德式建筑是德县路6号,它在湖北路上还有个大门,门牌是1号甲——这栋建筑的主人登记为“克莱茨格”,被称之为“克莱茲格别墅”。 这是德县路6号的鸟瞰,建筑建于1906年,后又扩建过。在青岛解放后曾一度是青岛市劳动局的办公地,文革 时曾是解放军青岛市“支 左”办公室。 这是在湖北路东部由西向东来看德县路的街景,从路德公寓到德县路6号各个建筑的西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