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石头城是公元初期塔吉克人先祖建立的“朅盘陀国”的都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北角塔什库尔干河左岸高约20米的孤丘上,是晋朝至清朝时期的城池遗址。</p> <p class="ql-block"> 汉代时,古石头城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蒲犁谷即后来朅盘陀国王宫所在地石头城。</p> <p class="ql-block"> 《汉书·西域传》记载:“蒲型国,王治蒲犁谷,去长安九千五百五十里。户六百五十,口五千,胜兵二千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五千三百九十六里,东至莎车五百四十里,北至疏勒五百五十里,南与西夜子合接,西至无雷五百四十里。侯、都尉各一人。寄田莎车。种俗与子合同。</p> <p class="ql-block"> 整个石头城分外城与内城,外城还可分为北区和南区,内城里面又包含三个呈鼎足之势的子城,即北子城、东子城和西子城。北子城是后来清代城所在位置,应该是当时的宫城。北子城本身具有复杂的高、中、低三层结构,各自有城墙和马面等建筑结构。</p> <p class="ql-block"> 据考古发掘发现,整个石头城遗址内有相对独立的宫殿区、居住区、寺庙区、羊马城、商业驿站等不同的功能分区。</p> <p class="ql-block"> 石头城在历史上是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地,从古至今有许多中外历史名人都曾经驻足于此。</p> <p class="ql-block"> 东晋的僧人法显,曾经早于玄奘前往印度求取真经;在他的《佛国记》中曾经记载:朅盘陀国在葱岭之中,这里是高寒山区,除了麦子能成熟之外,其他谷物都不能生长,当地生活有一千多名和尚,都属于小乘佛教。</p> <p class="ql-block"> 玄奘法师更是记载了“汉日天种”的故事;马可波罗、斯坦因都曾往返于帕米尔高原。石头城(朅盘陀国)在当时的帕米尔高原是一个有影响的佛教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据《法显传》记载,朅盘陀国“每五年举办一次佛事大会,佛会期间,四方沙门云集,众僧庄严而坐,坐处悬缯幡盖,作金银莲花,而国王及群臣则像遵照法令一样供养众僧一至三月”。供养完毕后国王还会赠予贵重珍宝。</p> <p class="ql-block">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唐朝僧人玄奘在求取真经回国时路经帕米尔高原,在当时的朅盘陀国曾逗留22天。</p> <p class="ql-block"> 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有关“童受伽蓝”的故事:据说在700多年以前(约1世纪),朅盘陀国在无忧王执政时,他的势力在帕米尔比较强大,当他听说呾叉始罗国(今巴基斯坦北部)的童受(印度佛教的四大思想家之一,又名鸠摩罗多,与当时的马鸣,提婆,龙树齐名,号称四日照世)的大名后,不惜兴兵征伐呾叉始罗国,强行把童受接到本国,并为之修建伽蓝,将自己的王宫改建为寺庙。</p> <p class="ql-block"> 朅盘陀国无忧王将高僧童受接回自己王宫的时间正是1~2世纪的事。童受到来时王宫已建成,由此可以推测,塔什库尔干的古石头城建于东汉中期(25~220年),即50~60年间。</p> <p class="ql-block"> 唐开元年间(713年~727年),藏族先民建立的吐蕃古国,势力达到了帕米尔地区,朅盘陀国国王裴星带领一部分塔吉克人离开帕米尔,归附了吐蕃,从此朅盘陀国灭亡。</p> <p class="ql-block"> 石头城内有不少的佛龛遗址。</p> <p class="ql-block"> 石头城遗址东面有一寺院遗址,现残存墙壁长约18米、宽约4米,有房屋4至5间,土坯筑成。在墙壁上敷三层草泥,其中二层有色彩,局部还保留有壁画残迹,寺院西北角的壁画为佛像。居住遗址有两处,一处在城西,另一处在城的东南。</p> <p class="ql-block"> 北子城西南发掘的结果和玄奘的记载相吻合,出土的佛像残块表明此地原来应该是佛寺,这里地势最高、面积最大,是北子城中位置最好的地方,应该就是改建为童受伽蓝的老王宫所在地,而北子城北端应该是新王宫所在位置。</p> <p class="ql-block"> 石头城遗址的发掘提升了考古人员对石头城和古代葱岭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了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研究,对证明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体现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地区,进一步探讨历代中原王朝对新疆的管辖和治理具有重要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