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棋子湾</p><p class="ql-block">告别海花岛的繁华与喧嚣,我驱车前往西线被誉为最美的棋子湾景区。棋子湾位于昌江县石碌镇,此湾呈S状,石多、沙白、浪静、水清见底,沙细质软,洁白如银。海岸奇峰林立,怪石磷峋多姿,林木苍翠,是难得的天然浴场,也是日光浴和沙浴的理想之地。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更以免门票和免停车费政策而展现了一份难得的慷慨与包容。</p> <p class="ql-block">莺歌海盐场</p><p class="ql-block">莺歌海盐场,坐落于海南岛南边乐东县海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蔚蓝的海岸线上。它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不仅承载着国家食盐定点生产的重任,更以其3800公顷的广阔面积和平整辽阔的地貌,成为了盐业生产的一片沃土。</p><p class="ql-block">莺歌海盐场,不仅是中国南方盐业的辉煌代表,更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它以其独特的盐业风光和海滨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南海观音</p><p class="ql-block">海南三亚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一尊高达108米的南山观音雕像,以其巍峨壮观之姿,屹立在大海之中,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人造观音,吸引着无数信众与游客的目光。</p><p class="ql-block">红尘中,各有信仰,只要心中有明灯,总会照亮前程。这尊南海观音雕像,用慈悲与智慧,给人一种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香水湾</p><p class="ql-block">香水湾位于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东线的陵水县,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名字,它如一幅绚丽的画卷,舒展在世人面前,让人们感受其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海面和沙滩上,那一刻,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象,金辉洒满波光粼粼的海面,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温暖的光芒所拥抱,让人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分界洲岛</p><p class="ql-block">分界洲岛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东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它是一个充满分界意味的地方。一是气候的分界点,热带海洋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点。</p><p class="ql-block">二是人文的分界点。岛的南面,是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北面,则是汉族聚居地区,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这里得以传承。</p><p class="ql-block">三是旧时琼州府境与崖州府境的分界地,如今则是陵水黎族自治县与万宁市两地的行政分界点。</p><p class="ql-block">另外,分界洲岛是人们调换心情的“心灵分界线”。在这里,游客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让心灵得到宁静与放松。岛上的每一处风景,都仿佛是一剂心灵的良药,治愈着游客内心的创伤。</p> <p class="ql-block">潭门古渔港</p><p class="ql-block">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东线琼海市潭门镇,隐匿着一处历史悠久、声名远扬的渔港潭门古渔港。这处渔港不仅是海南岛最大的渔业远海捕捞集中地,更被誉为“南海渔港的第一大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潭门渔民最早使用罗盘和手抄的“更路簿”,凭借星象、海况和洋流,进行远洋捕鱼。这份“更路簿”航海指南,成为了三沙归属中国的历史证据,见证了南海诸岛与中国的深厚渊源。</p> <p class="ql-block">中国南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潭门港最吸引游客的是伸向大海的古代码头和历代建的多个灯塔。看到这些灯塔和古代建的海堤,就让人们想起在没有任何动力的航海时代,渔民依靠风帆成群结队,扬帆出海打鱼的艰辛。中国南海博物馆就建在潭门镇。</p> <p class="ql-block">牛奶海</p><p class="ql-block">牛奶海位于琼海市潭门镇孟菜园村的海边,这是海南岛一片独特的海域,它因海水冲刷珊瑚贝壳而形成的乳白色海水而得名“牛奶海”。这片海域,宛如一颗镶嵌在海岸线上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海上图书馆</p><p class="ql-block">逸龙湾海上图书馆位于文昌市逸龙湾距离海岸600多米的大海中,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万顷之上。通过一条蜿蜒的栈桥与陆地相连,栈桥上建有多座亭榭,错落有致,从海岸望去,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叹为观止,其独特风貌不输马尔代夫的海上客栈,这样的图书馆在全国堪称独有业远海捕捞集中地,更被誉为“南海渔港的第一大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潭门渔民最早使用罗盘和手抄的“更路簿”,凭借星象、海况和洋流,进行远洋捕鱼。这份“更路簿”航海指南,成为了三沙归属中国的历史证据,见证了南海诸岛与中国的深厚渊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