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写:正心修身</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9993533</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心底,亲情就好像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坚固堡垒,是疲惫灵魂得以休憩的温暖港湾。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纽带,本应深厚且坚韧,流淌着无尽的关怀与温情。可现实却常常背离大家的愿望,父母满心的热切期盼,往往被冰冷的现实无情浇灭,徒留满心失望与难以排遣的郁闷。</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那次朋友聚会,席间两位朋友截然不同的讲述,就像两条背道而驰的轨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p><p class="ql-block"> 一位朋友满脸笑意,兴致勃勃地分享自家姑娘的贴心事。她姑娘经常主动打电话,关心他们吃了没有,穿得暖不暖,话语里的关怀细致入微,旁人听着都觉得暖意融融,满是子女对父母的拳拳孝心。可另一位朋友的经历,却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所有美好的想象。这位朋友的孩子极少主动联系他们。多数时候,是她带着深深的思念拨通视频电话,可迎接她的却是孩子满脸的厌烦和不耐烦。她不过是想和孩子唠唠家常,了解一下孩子的近况,这份简单的心愿却被冷漠对待,这无疑像一把锋利的刀,直直地刺进她的心窝。而这仅仅只是痛苦的开始,后续的事情,更是让人心如刀绞。</p><p class="ql-block"> 她勤俭持家了一辈子,对孩子的饮食喜好了如指掌。吃饭时,她总是和老伴默默把肥肉吃掉,把瘦肉留给孩子。有一回,她格外耐心地在一盆肉臊子中,一颗一颗仔细地挑出肥肉,那专注的神情背后,是深沉而浓厚的母爱。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她觉得整个世界都亮堂起来。离开时,她还精心把一部分打包好,满心期待孩子能继续品尝这份美味。然而,几天后,当她看到长满毛的肉臊子被孩子随手扔进垃圾桶,她的心瞬间碎成了无数片。这一扔,扔掉的哪里只是食物,分明是她沉甸甸的爱与数不清的付出。</p><p class="ql-block"> 每到妇女节、母亲节,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孩子给母亲送礼物的温馨画面,她却只能在屏幕这端暗自羡慕。别人收获的是子女满满的感恩与爱意,她等来的却只有无尽的失落与孤独。更让人心酸的是,她生病时,无论多么难受痛苦,孩子从未在身边陪伴过,更别奢望着能吃上孩子亲手做的一顿饭。</p><p class="ql-block"> 不禁让人想问,她做错了什么吗?显然没有。她一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导孩子要善良、要孝顺。在孩子成长的漫长岁月里,她倾尽全力为孩子遮风挡雨,付出了自己的一切。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有人觉得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让人变得浮躁,孩子被外界五花八门的诱惑迷了心智,整日忙于事业打拼和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从而无暇顾及父母。但这真的能成为合理的借口吗?再忙碌,也总有抽出片刻打电话问候一声的时间;新家庭的组建,更不应成为忘却父母养育之恩的托词。</p><p class="ql-block"> 从更深层次分析,这反映出家庭教育和社会价值观引导的双重缺失。在家庭教育中,或许缺少切实有效的方法,未能将感恩与孝道深深扎根于孩子的内心深处;在社会大环境里,过度聚焦个人发展与物质追求,使得亲情的重要性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孩子逐渐变得冷漠、自私,渐渐忘却了父母的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这种亲情的淡漠在现实生活中还有着更为残酷的表现,背后所隐藏的养老困境和情感漠视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刻反思。</p><p class="ql-block">我曾经住院时,看到这样令人心酸的场景:一位老人孤孤单单地躺在病床上,眼神空洞而迷茫地望着天花板,身边没有一个子女陪伴。老人身患重病,急需长期住院治疗和悉心照料,可子女们却以工作太忙、没时间为借口,很少前来探望。即便偶尔来一次,也是匆匆待上一会儿就匆匆离开,留下老人独自在病房里,默默承受病痛的折磨。(其实她心里的疼痛比肉体的疼痛更为刻骨铭心),他们似乎早已忘却,自己小时候生病时,父母是怎样不辞辛劳、日夜守在床边,无微不至地照料自己的。这便是一种毫不掩饰的情感漠视,子女们忽视了父母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将养育之恩抛诸脑后。</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些家庭,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供他们读书求学,帮他们成家立业。可当父母年老体衰,最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几个子女却互相推诿责任,谁都不愿意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他们仅仅为了一点经济利益,便在父母面前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完全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和内心的伤痛。曾经充满欢声笑语、温馨和睦的家庭,如今因为赡养问题变得矛盾重重、硝烟弥漫,父母的心被伤得千疮百孔。这种现象,不仅凸显出子女的不孝与冷漠,更深刻揭示了亲情在物质利益面前的脆弱不堪。</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类似父母为子女奉献一切,却得不到丝毫回报的情况还有很多。有些子女心安理得地啃老,把父母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有些子女在父母犯错时,不仅没有一丝宽容和理解,反而恶语相向、态度恶劣。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例,就像一根根尖锐的针,不断刺痛着父母的心,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亲情在冷漠与自私面前,竟是如此不堪一击。</p><p class="ql-block"> 面对如此种种令人痛心的现象,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亲情变得如此淡薄?是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迷失了自我,还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让我们忘却了亲情的珍贵与无价?我们绝不能再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每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重新唤醒内心深处那份对父母的关爱与尊重。</p><p class="ql-block"> 子女必须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要知道,父母所求不多,一个充满关心的电话、一句贴心的问候、一顿亲手做的家常饭,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举动,却足以慰藉他们那颗渴望被爱的心。</p><p class="ql-block"> 同时,社会也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学校应当加强亲情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通过系统、全面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深刻明白亲情的价值与意义,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孝道意识;企业可以积极倡导员工重视家庭,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社区也应多组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营造出重视亲情的浓厚氛围,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搭建起温暖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父母操劳一生,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精心浇灌孩子成长。他们不应该遭受如此冷漠的对待。当他们在暮年独自承受着心寒与孤寂,这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伤痛。我们不能任由这种状况继续恶化下去,而要从自身出发,从教育抓起,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去努力,重新找回对亲情的敬重与热爱,让父母不再因子女的冷漠而添堵,让他们的晚年能够充满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 此外,老人们也需要转变观念。即便遭遇孩子无情无义的对待,也要学会释怀。当面对如此冷漠的孩子时,不如放下对他们养老的期待。辛苦一生积攒下的积蓄或者房产(尤其是多子女家庭),不妨交给真正关爱自己的人继承。要明白,自己的生活与幸福,不应完全寄托在那些不懂珍惜亲情的孩子身上,好好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些家庭,处处洋溢着阳光,尊老爱幼的美德代代相传,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尊重,走进这样的家庭,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温暖与和谐。而有些家庭,却仿佛被乌云笼罩,亲子关系紧张,冷漠与争吵充斥其中,让人压抑又痛心。但无论家庭现状如何,都要明白,父母的今天,或许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对待父母的方式,很可能会被子女复刻。所以,珍视亲情,从当下做起,莫等追悔莫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