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梭布垭石林景区

包包米229

<p class="ql-block">相传4.6亿年前 奥陶纪时期洪水爆发,整个大地成为汪洋大海,相传当时只有一只大葫芦在水面漂浮,葫芦里端坐着两兄妹,一个叫傩哥,一个叫傩妹。葫芦最终飘到一个地方停下来,洪水也慢慢退去,葫芦被露出的山岩戳破,最终葫芦和山、树融为一体,形成了这片葫芦形的区域。</p><p class="ql-block">……这片区域就是梭布垭。</p> <p class="ql-block">四亿六千万年前石林啊,星辰坠落深海,浪纹凝成石纹。一座被地壳捧出汪洋的史诗——石峰如凝固的海浪,溶纹是潮汐的笔迹,每一道裂隙都封印着远古鱼群的私语‌。</p> <p class="ql-block">在梭布垭石林里密布着一种我国特有的生物化石,它是海洋中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学名叫做中华震旦角石,发源于震旦纪,在奥陶纪达到鼎盛。中华震旦角石是央视《地理·中国》栏目考古专家主要考证化石,据专家介绍:中华震旦角石是远古深海中的顶级猎食者,通常生活在一百米到二百米左右的深海中。目前已经发现最大的化石,长度超过两米,它的外形呈现圆锥形,表面发育有节,形如宝塔,这种动物(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华震旦角石)</span> 的化石在奥陶系灰岩中广泛分布,被地质学家公认为是奥陶系地层形成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独行峡</p><p class="ql-block">绝壁两相对峙,天然形成的一段狭窄的通道,仅容一人单向通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千佛岩灵蛇听禅</p><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凿成千上万形态各异的佛像于岩壁之上,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佛手,象形石,岩石形状像佛祖合十的双手。</p> <p class="ql-block">群蛙啸天</p><p class="ql-block">四面山石环绕,仿佛置身于井底,眼前有三只石蛙,仰天鸣叫,听取蛙声一片。</p> <p class="ql-block">顶天立地,不足几米的石头支撑着天降千斤巨石,屹立大地万年不倒,被称作千斤顶。</p> <p class="ql-block">“莲花寨里,石莲在寂静中盛放。</p> <p class="ql-block">俯身触摸青苔斑驳的岩壁,指间流淌的,是比人类更古老的月光。”</p> <p class="ql-block">犀牛沟</p><p class="ql-block">犀牛沟是在造山运动时期,因山体运动而形成的一条天然地缝,全长400米,深39米。这里平均温度只有16摄氏度,尤其在盛夏的时候,沟内和沟外的温差可达10度,是一个避暑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坐并观天</p><p class="ql-block">抬头往上观看,自己宛如井底之蛙,如今身处井底,依然可以观天时、晓地理。</p> <p class="ql-block">喜酒坛,象形石,水流湿处形如土家美酒坛。</p> <p class="ql-block">滩婆石</p><p class="ql-block">传说此石为摊婆(土家族的祖先之一)死后所化,远观似一婆婆伛偻前行,近视婆婆慈祥面孔尽显,从头巾到五官,甚至额头上的皱纹都清晰可辨。其实摊婆石是由于喀斯特岩溶所形成的特殊景观,岩石嶙峋,时有蝴蝶、喜鹊、白鹤绕石而飞,令人感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石塔涧</p><p class="ql-block">两座石峰相对矗立,形成一段石涧,一座形似大雁塔,一座形似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绿野仙踪’里苔痕爬上眉梢,恍然惊觉:青苔是时光的吻痕,而我们皆是蜉蝣过客‌。”</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为石林镀上铜锈色,磨子沟的溪流开始吟诵轮回的谶语。那些被流水雕琢的群蛙、折扇与九龙,原是海底的旧梦,却成了人间的新寓言‌,离去的旅人啊,请带走一片‘会唱歌的罄石’——它空灵的回响,是梭布垭写给未来的情书‌。”</p> <p class="ql-block">🌿“此去经年,石林仍在生长:以每世纪一毫米的速度,将我们的惊叹与凝视,刻进下一场四亿年的沧海桑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