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衡的美篇

明衡

<p class="ql-block">一道闪光的印记一一原武汉供电局变电工区汉口中心站纪略</p><p class="ql-block">在武汉供电局变电工区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特殊单位叫汉口中心站,它是变电工区大胆进行机构改革的产物,在缩小设备检修半径、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实现职工一专多能、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变电工区的历史上留下一道闪光的印记。作为当时汉口中心站的副站长,我参与到改革活动的实践中,亲眼目睹了中心站的发展变化,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最近,在中心站诞生49周年的日子里,我凭着当年的记忆,乘公交,搭地铁,到中心站曾经管辖过的变电站去转了转,虽然这些站因为现在全部实现无人值班而无法进入,但仅仅从外表看都感到十分亲切。我还找出一些当年的照片与资料,抚今追昔,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汉口中心站成立于1976年3月16日,站址设在西马路变电站。主要做法是变电工区将原由工区班组负责的江北片变电站的部分检修职能交由汉口中心站执行,汉口中心站负责各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及10千伏设备的修、试、校工作。检修人员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由各变电站抽调的人员,另一部分是由工区派出的部分班组骨干进行技术指导,组建成运行、检修合一的运检班。运检班中又分为检修组、试验组和继电保护校验组,每天班长向各组长分派由工区生技部门审定的检修任务,然后分头执行。变电站缩减一半运行人员值班,其余人员到运检班参加检修工作。当变电站值班人员因特殊原因请假或其他原因出现空缺时,运检班就派出人员前往代班。汉口中心站管理的变电站共有8座,分别是汉口的陈家墩、宗关、西马路、新华路、谌家矶变电站,汉阳的栖贤寺、英武洲和小英武洲变电站。中心站第一任站长是田常博,他当时是工区分管运行的副主任,以后有于柏松、叶祖贵担任过站长。副站长邓楚卿、丁明衡。运检班班长为陈荣耀、杨元恺。中心站配有一台由工区调来的汽车,司机为杨建群、郭天运。党支部书记周天生、熊守睦,团支部书记丁明衡(兼),工会主席万环先。</p><p class="ql-block">汉口中心站的主要功绩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采取运检合一模式,有利变电设备的及时维护。过去检修半径长,有时设备缺陷得不到及时处理。成立中心站后,维护半径缩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做到了“重大缺陷不过天,一般缺陷不过周”,保持较高设备健康水平。二是下放管理权限,有利工区检修队集中精力抓好主系统设备的修、试、校。中心站担负了所属变电站10千伏开关设备的修、试、校工作,工区检修班组可以集中精力搞好35千伏及以上设备的检修和改造工作。三是打破工种界限,有利职工的一专多能。原来搞运行的同志通过参加检修工作,较熟练地掌握了修试校技术;一些原来搞检修的同志通过到变电站代班,也熟悉了抄负荷、报时报、巡视检查、倒闸操作等流程。四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中心站定期举行站长运行分析会,查找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措施,总结推广了陈家墩、宗关、新华路、谌家矶等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经验,各站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五是艰苦奋斗精神得到发扬,小改小革活动普遍开展。发挥每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自制“六带”工具,把带电测温、带电加油、带电加装分流线等工作跟上去,为各站制作模拟图,还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变电站加装了旁路母线。六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群团活动有声有色。党支部坚持搞好“三会一课”,积极发展新党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支部坚持办好《变电工人》油印刋物,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文体活动。工会主席深入职工家庭走访,带去组织的温暖与关爱。全站同志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支讲团结、顾大局、思想技术双过硬、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任务、能打硬仗的战斗集体,多次受到局和工区表彰。</p><p class="ql-block">图为作者在英武洲变电站大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110千伏西马路变电站是个有人值班变电站,也是汉口中心站的工作基地。这里地处汉口中心位置,到各变电站出工比较方便。但由于地盘狭小,同志们因陋就简地搭起工具材料房和汽车棚,同时从西马路变电站清理出已废弃的蓄电池房作为办公和值班用房。基地周围卫生条件很差,一边是橡胶回收场,一边是酱品生产厂,滋生一种毒性强的麻蚊子,咬得人毛焦火辣。同志们克服困难,一方面保持站内整洁,经常喷洒消毒水,另一方面随身携带清凉油、风油精用于止痒,排除干扰,一心一意搞好中心站工作。</p> <p class="ql-block">西马路变电站是个“三八”站,值班员全部是女同志。站长、共产党员朱凤英以身作则,带领全站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值班纪律,确保全站安全运行。她还和姐妹们热心快肠地协助中心站做好后勤工作,烧开水,热饭菜,做清洁,不分彼此,班、站关系十分融洽,大家亲切地称她为“朱太婆”。李友珍、张利琳同志也曾担任过该站站长。图中的其他女同志分别为万环先、张丽琴、孙淑萍、王宜阳、夏中芳,男同志是党支部书记熊守睦。</p> <p class="ql-block">110千伏陈家墩变电站坚持做到“一严三全四不断”,确保了安全运行。一严:严格执行两票四制;三全:规章制度全,图纸资料全,记录报告全;四不断:事故预想不断,安全活动不断,运行分析不断,反事故演习不断。孙良杰、吴瑞和、黄伯堂、黄明娥、黄春娥等同志曾担任过该站站长。</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110千伏宗关变电站在值班工作中坚持做到“三清两配合”,确保了安全运行。三清:接到调度命令要听清,填办操作票要写清,倒闸操作前要核对清;两配合:操作票填写人与审查人配合,倒闸操作人与监护人配合。肖锡章、严修盛、黄安琪、朱建国、李莹等同志曾担任过该站站长。该站现已升压为220千伏变电站。</p> <p class="ql-block">110千伏新华路变电站,李洪恩、金庭、潘士云、洪建桥等同志曾担任过该站站长。该站在值班工作中坚持做到“标、严、赞、督”四个字,标:在站内墙壁上贴出醒目的安全警示语;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赞:及时表扬好人好事;督:两班之间互相督促,有效地保证了安全运行。</p> <p class="ql-block">110千伏谌家矶变电站总结出安全运行经验:“严格把好关,认真是关键,拉闸先打油开关,送电检查接地线”。陈荣耀、冯玉珍、王莉莉、韩建国等同志曾担任过该站站长工作。</p> <p class="ql-block">110千伏英武洲变电站,张正森、王从用、贾洪忠、密家传等同志曾担任过该站站长。除搞好本站工作外,该站还负责小英武洲变电站的停送电操作工作。</p> <p class="ql-block">离英武洲变电站不远处是新建的220千伏墨水湖变电站,向周边110千伏变电站输送电力,气势磅礴,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110千伏桥机变电站不知是否是在原小英武洲变电站的旧址上修建的,它静静地矗立在鹦鹉大道旁,源源不断地向电力用户输送着优质电源。</p> <p class="ql-block">110千伏栖贤寺变电站,杜德玉、厉步恩、阮义芳、李开梅等同志曾担任过该站站长工作。</p> <p class="ql-block">栖贤寺变电站是武汉市解放后建成的最早的35千伏变电站之一,始建于1952年10月,1953年6月与武昌珞珈山变电站相连,建成湖北省第一条35千伏输变电工程。</p> <p class="ql-block">110千伏航侧变电站是在中心站成立后于1978年建成投运的变电站,急需值班人员,当时从汉口中心站抽调部分有经验的运行人员前往支援,万环先同志就是从西马路变电站派往该站工作的,有藏头诗为证:</p><p class="ql-block">送君奔赴航侧变,</p><p class="ql-block">万语千言表心愿,</p><p class="ql-block">环视众友忍泪去,</p><p class="ql-block">先锋战士勇向前!</p><p class="ql-block">(丁明衡,写于1978年12月28日)</p> <p class="ql-block">汉口中心站站长、技术员于柏松亲笔书写的中心站设备台帐统计资料:</p><p class="ql-block">全站共有108个设备单元,82台开关、315副刀闸、187套保护、78台PBC、15台PT、79台CT、15台所用变压器,共771台项。中心站成立前,全站共有三类设备161台项,占20.88%,健康率为79.12%;中心站成立后,集中力量抓紧进行修试校和处缺工作,使得三类设备仅余29项,占3.78%,健康率达到96.22%。可见中心站的作用之大和效率之高。</p> <p class="ql-block">局领导和工区领导十分关心中心站的成长,文冶平局长曾亲自参加过中心站的安全会议。我在1976年6月29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在谌家矶变电站召开庆祝汉口中心站安全运行100天座谈会,文局长(文冶平)、龚主任(龚银水)、彭书记(彭子卿)等领导同志和工区有关股室负责人和班组代表、以及中心站人员参加了会议。我代表中心站作了安全工作汇报,万环先同志代表党支部作了下一步工作安排。文局长和工区领导都讲了话,充分肯定中心站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了大家巨大鼓舞。局机关和工区技术人员经常到中心站了解情况,有时一起参加检修工作,当时的生技科工程师徐邦兴同志有空就往中心站跑,对变电设备情况了如指掌,帮助解决了不少疑难技术问题。工区运行副主任胡波、生技股工程师李洪恩、陈天文、陈昌栋等同志更是中心站的常客,对中心站的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与支持。</p> <p class="ql-block">徐邦兴同志担任武汉供电局局长时,我在局办当秘书。徐局长非常尊重文冶平老领导,曾安排我陪伴文局长到河南参加周口市志书评审会。文局长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在解放初期曾担任过周口市市长,对周口市的历史情况比较了解,所以被邀请参加该市志书的评审活动。</p> <p class="ql-block">中心站人员个个责任感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中心站刚成立时,劳保服装还不到位,同志们就从家里找出旧衣服穿上出工,毫无怨言。当时上下班没有交通车接送,大家就跑月票或骑自行车上下班,早出晚归,辛苦劳累,毫无怨言。图为中心站成员郭天运、丁明衡、吴永汉、朱建国。</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月票每张售价4元,可乘公汽与轮渡。</p> <p class="ql-block">中心站根据上级安排每年举行评先表优活动,这是丁明衡获得的奖状,他被评为1977年度局先进生产者。</p> <p class="ql-block">团支部有计划地发展优秀青年入团,开展学雷锋活动并鼓励多做好人好事,坚持办好每月一期的油印刋物《变电工人》,共青团员朱建国、夏柏生、郭天运都在钢板上刻过蜡纸,充分发挥年轻人的青年突击队作用。图为团支部利用工余时间组织团员青年到中山公园游玩,《变电工人》记录本记载了每期主要内容和投稿人姓名。</p> <p class="ql-block">中心站踊跃参加工区组织的文艺汇演,自编自演了诗歌联唱《变电工人之歌》,男声独唱《中心站的新事说不完》,受到欢迎。</p> <p class="ql-block">这是目前我保存的唯一一份当年由我亲手刻印的油印资料、自创歌曲《东风浩荡》歌单:“东风浩荡,红旗飘扬,欢歌万里,鲜花开放,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茁壮成长…”,唱出变电工人的心声,唱出中心站人员的豪迈。</p> <p class="ql-block">中心站十分重视工作总结,在每次专题会议或年终表彰会上,都要全面回顾所做工作,总结成绩,找出差距,表扬好人好事,促进全站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当时没有条件打印,全靠手写,有时为了征求意见,还要用复写纸复写数份分发给相关领导,审查修改后再正式誊写一遍。</p> <p class="ql-block">中心站工作总结摘录:1976年5月10日,一场围歼设备缺陷的战斗在谌家矶变电站打响,检修开关的曹汉川、张正森等同志,不怕油泥染衣裳,在狭小的开关柜里钻进钻出,确保检修质量;校验保护的张华庭、阮义芳等同志,认真检查保护的每一个接点,细心调试每一个数据,保证了继电器的可靠动作;贾洪忠等同志不顾天阴下雨,争分夺秒地拆换抛股的电缆头引线,及时消除了设备隐患。那天大家虽然很累,但一想到自己的辛苦换来了设备的健康,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那天共检修了3台开关,校验了2套保护,处理了4项缺陷,全部验收合格,打了一场漂亮仗。</p> <p class="ql-block">中心站人员严格执行《两票四制》,两票——工作票、操作票;四制——交接班制度,巡视检查制度,倒闸操作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图为陈家墩变电站值班人员规范填写的倒闸操作票和操作完毕记录。</p> <p class="ql-block">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社会电力需求量迅猛增长,电力部门加紧进行电网建设。随着新建变电站的陆续投运,大批中心站人员被调往新站值班,中心站力量被削弱。加上管理范围扩大,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中心站的检修工作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同时由于当时局里正在酝酿新的机构改革方案,于是中心站被撤销,人员被分流。图为1979年建成的220千伏岱家山变电站,中心站4位骨干成员陈荣跃、曾纪昌、周光有、陆金祥被调往该站值班。吴永汉、敖祥喜等同志也被调往超高压工区(后为省超高压输变电局),参加全国第一项500千伏平武(平顶山至武昌)超高压工程验收与管理的筹备工作。虽然大家最后都分开了,但在多年共同工作中结下的深厚友情永藏每个人的心间。</p> <p class="ql-block">2006年7月11日,原汉口中心站的部分成员在汉阳莲花湖渔村举行纪念中心站成立30周年联谊会,特邀原变电工区领导参加,大家济济一堂,高兴万分,互致问候,促膝交谈,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像兄弟姐妹一样无拘无束,亲热无比。会议由原中心站党支部书记熊守睦主持,原中心站副站长丁明衡致词,原变电工区团总支书记周成康代表在座的原工区老领导讲话,对原中心站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会人员深受感动,联谊会取得圆满成功。禾丰暖通公司经理徐建明友情相助,大家深表感谢。</p> <p class="ql-block">汉口中心站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合影人员名单(共58人)</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13人):周成康 叶祖贵 林双喜 于柏松 张惠 吕作余 丁永春 彭宝华 吴瑞和 熊守睦 李洪恩 朱凤英 丁明衡 </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22人):朱建国 胡敦厚 姚英文 徐承旗 丁志华 王宜阳 王莉莉 宓海燕 李友珍 陈银玉 覃力 李开梅 周天生 张利琳 密家传 余明珠 王美华 熊学珍 段敏 程碧华 童付碧 刘建明</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23人):江汉明 韩建国 严修盛 李守敬 周光有 徐建明 曾纪昌 宋德义 杨建群 叶德宽 李莹 周世珍 韩黎丽 陈荣耀 邓楚卿 夏柏生 李庆霞 罗丽芬 洪建桥 刘思谦 敖祥喜 张正森 段菊英</p> <p class="ql-block">汉口中心站虽然只存在短短的六年时间,但它对武汉供电事业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永放光辉。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同志们乐在其中,无怨无悔,他们为曾经是中心站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为中心站曾经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自豪!中心站在改革与生产实践中锤炼出来的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忘我工作、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能打动人心。现在公司员工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比起49年前要好多了,希望青年员工们能够把这些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传承下去,打牢思想基础,不断创新上进,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电网奉献智慧与力量!</p><p class="ql-block">图为原汉口中心站的老朋友相聚时的合影,自左至右:敖祥喜、王胜、朱建国、周成康、丁明衡、刘建明、江汉明、洪建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