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沟游记

旷闻

<p class="ql-block">今年虽说春节前就已立春,没见好好的下过雪,但气候还是让人感觉还是在冬日。春分一过便自不同,总是阴沉沉的天开朗了,太阳出来了,阳光暖和了,放飞自我的心便也兴起了,于是同前来我县作援助律师的朋友戴律师开启了猴子沟之旅。</p><p class="ql-block">猴子沟位于贵州省龙里县,是一个未开发的景点。由于未开发,进景点的道路极差,未硬化,更谈不上沥青路面了。路坑坑洼洼,且极窄,会车极困难。幸好开进去的车不多。</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点路口,搭了个木棚,有村民出来说要收20元费用,说是车路还有里面的简易步道是要靠村民维护的。于是扫码缴款驶入。</p> <p class="ql-block">车自进路行驶约7公里,到了一条小溪,差点找不到入口。查攻略才知要过溪并逆流而上,循丝带前行。</p> <p class="ql-block">路基本没有好好修整过,有的地方甚至找不到路。不由想起鲁迅说过的“其实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上要几次越过溪流,也没有桥,应该是所在村的村民用石头砌起供踏脚越过。</p> <p class="ql-block">先进入视眼的,是一片一片的竹林。这里的竹却是奇怪,看着是圆的,用手摸上去却是方的。或许是小溪源头的水系从洞中流出,富含矿物质,在这种水的长期浸润之下产生了变异吧。</p> <p class="ql-block">小溪是在一深深的峡谷中流淌,或许是日照不多吧,沿途少见大树,更多的就是竹林。竹林中忽见一株很高的树,树身上一粗大的藤缠绕而上,它是要高出竹林才能照射到阳光才能维持生命的延续啊,而树也在藤的缠绕之下能立得更加的坚实。很多时候是不需要冷漠相对的,相互成全或者是更高级的相处方式。</p> <p class="ql-block">前行十余分钟,听到哗哗水响,抬头见一道瀑布自高高的峡谷上冲下,相隔十多米又有一道瀑布俯冲而下。瀑布是以峡谷的石洞中冲出的,石洞中的水又从何而来呢?山洞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两道瀑布当地称作“双龙瀑”,是否真的有两条龙在洞里修炼有成化形飞升而去?</p> <p class="ql-block">由于未到雨季,第一个瀑布的水不大,如根根银丝悬垂而下,第二个瀑布的水稍大,如白色的水帘悬挂了绝壁之间。如逢雨季,想必瀑布更加壮观。但雨季溪水增多,进入想必更加困难。世间美景总是在奇险之处。</p> <p class="ql-block">走到小溪的尽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弯小小的潭,潭水蓝蓝的,有人将之形容为贵州秘景中的一颗蓝眼泪。</p> <p class="ql-block">潭水上有一个小瀑布,细看并非自然形成,不知是什么人在洞口砌起石沟引水后开口向下而成。</p> <p class="ql-block">沿水潭边缘,就进入一个洞,洞顶神奇的打开一个比锅大的圆口,阳光线自上口进入,给幽深的外洞带来隐约的光亮,地上的水流亦呈现蓝蓝的色彩。</p><p class="ql-block">洞里有不少大大的石头,却不是钟乳石,而沿水流而上洞口缩小,光线变暗,石头极滑,不敢再循河而进。不知洞里是否有一个光怪陆离的钟乳石世界?或者是陶渊明后遍寻不见的桃花园?亦或是又一个西游记里的花果山?我不得而知,只是多了一丝好奇。</p> <p class="ql-block">奇怪的是猴子沟却沒见一只猴子,不知这名字如何得来?景点自进到出加拍照时间约需一个多小时,总的体量不大,但慕名而来的驴友也不少,我们去的当天估计有一百多人。不知道当地的政府是否有开发该景点的计划,景区开发固可增加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收入,但却会破坏了自然景观。而且谁又能保证开发后就一定财源滚滚?留存一些原生态的景点,或许也是一种高明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