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南传统民居是海南琼北地区居民特色居住建筑,包括文昌、琼山、屯昌等传统类四合院似汉族民居和近代骑楼民居。</p><p class="ql-block">海南最早的移民大多由闽南地区迁移而来,早期民居体现出深厚的闽南风格。随后,岭南、云贵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地区移民带来了各自地区的文化,琼北民居也逐渐加入岭南风格。同时,大量来自中原地区的驻军带来了中原文化,使得琼北民居也融入了某些中原建筑元素。</p><p class="ql-block">近代,大量海南人前往南洋谋生,带回了当时经受西方殖民影响的南洋文化,海南民居又随之融入了欧洲风格,不仅影响了传统民居形式,带来了新的民居形式——骑楼。多元建筑元素交融是海南民居最大的特点。</p><p class="ql-block">海南传统民居采用了具有浓郁海南特色的类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堂屋是住宅的主体,它比其它房子都要宽敞高大,在院落中显得特别突出。堂屋分为二部分,中间为客厅,客厅里设有三殿堂,供奉祖先神位。年时节下,生辰忌日,都在这里设祭行礼;婚丧大典也在这里举行;平素若有贵客临门,也在这里接待。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一定得经过正院门然后进入堂屋拜见父母。由此可见堂屋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海南有句谚语:上室教子下室知,体现了这种文化。</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得二三十年代,文昌人借助海外华侨眼光,已开始追崇时称“红毛灰”的进口水泥以及坤甸木等建房材料,在木雕、彩绘等房屋的局部处理上则更为精致。</p><p class="ql-block">文昌民居有绘制壁画的习俗。壁画取材广泛,乡土气息浓郁。人们最喜欢在住宅里绘画民间流传的吉祥物,如在正厅横廊里常画的有像征喜上眉梢的"喜鹊登梅";或是象征高尚品德的松、竹、梅;意喻金玉满堂的"金鱼和海棠",表示连年有余的"莲花和鲤鱼"等。正厅大门的西侧上墙,如果画"狮子戏球",窗门拱常画的有像征延年益寿的松鹤及号称富贵的牧丹花。而窗户造型人们则喜欢雕塑成"喜喜 "字。其中有不少住宅壁画更是纸灰泥浮雕,造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在工业颜料没有发明之前,为了让壁画的色彩经久不褪,在长期实践中,民间艺人发明了一种的土办法:他们采用不同色彩的原石(粉石),粉碎后用米酒、赤糖调匀,制成颜料。事实证明,这种颜料经得起岁月剥蚀及风雨考验,不易褪色。</p><p class="ql-block">海南传统的封闭性独立院落式民宅反映出了自然经济下农民的保守思想和狭隘心理,同时,这种院落式建筑型制也反映出了中原文化在海南的延续。</p><p class="ql-block">海南骑楼形成于清末民初,带有浓郁的中西合璧式南洋骑楼风格,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古城镇建筑之一。清末民初,闯南洋成为一种风潮,大量人员与货物的进出成就了城镇以及港口经济的空前繁荣,闯南洋的“成功人士”纷纷返乡建屋立业,骑楼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p><p class="ql-block">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代表国家面貌和地域特色的各种建筑日新月异,然而在历史的一隅,洋溢着异域风情的骑楼在历经百年沧桑后依然顽强屹立,它们面向大海,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流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