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感觉寻找人生目标

雪琴

<p class="ql-block">学习只是冰山一角,感性的力量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问题时,如选择伴侣、确定职业、寻找人生目标等。对于成长而言,很多读者最大的苦恼就是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p><p class="ql-block">一个人若是没有人生目标,纵然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也会像一个迷失的人一样,内心没有喜悦、生活没有激情,甚至会厌恶自己。因为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span>精力</span>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费尽心思的分析什么事情最值得做,最后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变得有很有钱”或“被别人崇拜”。这样的目标不能说有错,但往往不能长久,也无法给人真正的动力,因为这是理性思维权衡利弊和考量得失之后的结果,其动机往往来自“自我索取和外在评价”时间一长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或动力枯竭。</p><p class="ql-block">真正的觉醒者往往会有意无意的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力,比如《美好人生运营指南》一书的作者一稼就提出了6条寻找人生使命的建议。</p><p class="ql-block">①.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帮助那些人?</p><p class="ql-block">②.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p><p class="ql-block">③.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p><p class="ql-block">④.你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是什么?</p><p class="ql-block">⑤.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果如何度过余生?</p><p class="ql-block">⑥.闲暇的时候,你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p><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什么事情让自己最触动,而不是用脑去思考什么事情最有利。理智的分析和计算无法解除内心的真正需求,唯有感性的觉知和洞察才能让答案浮出水面。而且正确的答案往往都是利他的,因为真正长久的人生意义和幸福只能从<span>它</span>里的反馈中获得。</p><p class="ql-block">《坚毅》一书的作者卡洛琳.亚当斯.米勒也提出了三个类似的问题。</p><p class="ql-block">①.设想你即将离开世界,回首一生会为什么事情而后悔?</p><p class="ql-block">②.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p><p class="ql-block">③.你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度过闲暇时光的?</p><p class="ql-block">回答这3个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动用感知力而不是思考力,因为直视死亡可以简化一切事物,让自己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对于你喜欢的人物,不管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只要让你深深的着迷,就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反<span>映</span>出内心理想的自己;而年轻的时候没有家庭、工作负担,那时的追求更加遵从内心,不会受外界压力的干扰。</p><p class="ql-block">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早就埋下了人生目标的种子,只是成年后被生活压力所迫,理想思维开始权衡各种利弊,不愿承认或刻意忽略自己原有的梦想,而感性力量却始终在帮我们守护和珍藏那些理想。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人生目标,不妨用上述方法尝试一下,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发现,理性思维虽然很高级,但在判断与选择方面可能并不具有优势,<span>它</span>那蹩脚的性能实在无法与灵敏快速的感性媲美。所以先用感性选择,再用理性思考或许是一个更好的策略,尤其是在做那些重大选择时。诚如洪兰教授的建议: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这话不无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