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珍惜这片沃土,我爱我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和平大坝水背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水背村,座位于和平县大坝镇,在省道S230定忠线旁,距和平县城3.8公里。旧称和平峒,明正德十三年前未建和平县治时是和平巡检司所在地。地处丘陵盆地,和平河在盆地中央自北向南蜿蜒流过。两列丘陵小山环绕两旁,沿河两岸有着宽阔而平整的田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从远古以来,人们就在这富庶的地方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早在2018年水背村就入选国家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素有“广东古遗址之乡”称号、“广东省古村落”之美誉,这里是了解和研究和平县历史及客家文化习俗的重要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水背村"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的红旗试点单位,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水背村党支部书记陈伟能、现任支部书记陈东同志的带领下,“水背村”的村庄已散发出具有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水背村这片沃土孕育了无数的故事和希望,它是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是我灵魂深处永远的家——和平大坝水背村。 </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无尽的思念和热爱,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清晨,阳光洒在蜿蜒的山路上,照亮了村民们的笑脸;傍晚,夕阳映照在平静的溪水上,倒影出村庄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古老的传说,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一座古建筑,每一首山歌,都是家乡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有着淳朴的民风和真挚的情感。村民们热情好客,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真谛。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到亲情的可贵。</p><p class="ql-block"> 珍惜这片沃土,就是珍惜我们的根。无论走到哪里,家乡都是我们心中最坚实的后盾。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片土地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的家乡永远充满爱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我爱我的家乡和平大坝水背村,这里是我生命的源泉,是我灵魂的归宿。无论未来走到哪里,我都会带着这份深深的热爱,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2014年陈伟能同志接任水背村党支部书记后,让我美丽的家乡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认真学习,时不我待,履职尽责,永于担当,向好村看齐,学其精华,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美丽乡村建设而奋斗——这就是当年以陈伟能为班长的大坝水背村党政班子的担当责任精神;履职尽责,敢于担当,说人话,办人事,把村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水背村党支部将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p><p class="ql-block"> 从2014年我们水背的父母官陈伟能同志任水背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他带领的班子年年如一日,始终奉献在工作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特别是担任村主要负责人以来,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与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一起,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使后水背村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明显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水背人民得到了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十分荣幸的是,这几年因工作需要陈伟能同志调任大坝镇副镇长,水背村又迎来了年輕有为,朝气蓬勃的陈冬担任支部书记,带领班子让水背村又往上走了一个大台阶</p><p class="ql-block"> 据和平“百千万工程”一线报道,大坝镇水背村这几年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富民兴村新路,利好的消息是和平县大坝镇水背古村阳明文化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继“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之后,水背村再获殊荣。 </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水背村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打造集百香果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富民兴村新路。 </p><p class="ql-block"> 走进水背村,古朴的民房、竹制的围墙、青砖铺的小路、房前屋后的小花园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田园画卷。 </p><p class="ql-block"> 作为传统古村落,水背村如何焕发新活力?水背村党支部书记陈冬介绍说,水背村充分发挥自身文化底蕴和区位优势,科学定位谋划村庄发展蓝图,确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发展思路,盘活土地资源。同时,学习借鉴产业发展先进经验,积极对接企业,推动入村企业高质量发展。 </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水背村不断加大对交通、水利、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大力实施和平河“一河两岸”步道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全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村居按照“客家民居”标准进行统一改造,修建阳明广场、修复阳明巡检司;引进百香果、葡萄、白莲种植等产业;打造阳明文化研学基地、法治文化长廊;建设法治文化公园、阳明广场、文旅融合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p><p class="ql-block"> 目前,水背村发展有包括莲花种植基地、百香果园、葡萄采摘园等种植业及文旅产业,并取得明显成效。该村成功推动1518文化创意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落地。初步构建起涵盖温泉度假、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科普研学、乡村民俗等多层次、多维度、多业态的旅游景区产品体系,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增添新动能,助力和平县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p><p class="ql-block"> 节假日期间,水背村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的儿童游乐园、铁锅焖大鹅农家乐、特色花海、生态观光、亲子露营、休闲研学等项目人气十足,游人如织,成为水背村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亮丽名片。 </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水背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由广东古树缘生态农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运营。入驻水背村以来,该公司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种植百香果为基础,打造集农业休闲观光、田园景色、园林经济、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园,促进当地村集体、村民增收及农业增效,发展成效日益凸显。 </p><p class="ql-block"> “古树缘”生态农业文旅休闲综合体成为网红打卡点。图片来源:和平融媒 该公司负责人葛小毛介绍,该产业园总投资1500万元,流转土地680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百香果种植600余亩,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产业园每年给村集体固定分红12万元,同时提供近40个就业岗位,每年种植期、除草期、采摘期带动村民就业1580人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p><p class="ql-block"> 以“农业+旅游”为发展思路,以百香果种植基地为载体打造生态农业文旅休闲综合体,近年来,“古树缘”百香果农业观光园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观赏。这几年“古树缘”生态农业文旅休闲综合体,创新性开辟了田园花海、儿童游乐、动物观赏、亲子采摘、野炊露营、研学实践等特色园区项目,成为和平县首个引入儿童游乐主题的生态农业文旅休闲综合体项目。其中,园区打造的波斯花和百日菊花海,成功吸引了数十万人次前来观赏打卡,也成为附近新婚摄影的重要拍摄地。</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任重道远,奋力创建自家美丽乡村!学先进,求其精华,为民服务求实奋进担当!我们水背村的明天将会更加靓丽,</p><p class="ql-block"> 未来的水背,将会更加靓丽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