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的故事

无可奈何花落去10617448

<p class="ql-block"> 铁路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一生总与铁路结成缘,大串联,上山下乡,回城通勤……</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第一次乘火车,当属大串联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不知道那段历史了,媒体介绍的不多,如果知道一点,多少是从长辈那里听到的,我这里只讲第一次乘坐火车。</p><p class="ql-block"> 1966年自从8月18日第一次接见红卫兵之后大串联就开始了,从8月18日到12月25日共八次接见,全国铁路都为紅卫兵和学生服务,全国的学生和红卫兵几乎都涌向了首都和各大城市,主要是交流如何造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反。</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校已经停课了,我们学校先从根红苗正的红卫兵开始,陆续的前往北京,到我参加大串联时已是那年的11月了,应该刚刚入冬。</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14周岁。</p><p class="ql-block"> 我是和外班级几个同学一起岀发的,大约八九个人吧,他们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只记得我的一个朋友的名字叫徐永福,文革中又改名叫徐锋,二年级,下乡以后就再联系不上了。那时参加大串联的学生坐火车都不花钱,只要在学校开个介绍信,到火车站领票就行了,我们领到上海的票,准备到北京参加接见后就前往上海。</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们第一次乘火车,第一次远离家门,虽然我们还很小,那时没有拐卖的,家长们都放心,体弱的母亲把家里的钱都给我带上,一再嘱咐:穷家富路。</p><p class="ql-block"> 从本溪到沈阳一路顺风,可到了沈阳却让我们吃惊的发现,人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沈阳是东北的重要中转站,并不是每个城市都直达北京。站台里滞留的学生太多了,每进一列列车,学生们便涌了上去,几乎只有上车没有下车的,车门处挤得滿滿的,干脆上不去。那时铁路比较乱,即使挤上去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发车。那天我们从白天到晚上,不知挤了多少趟车,就是上不去。站台里的学生只有见多,没有见少。有的列车一停就是好长时间发不出去。</p><p class="ql-block"> 一列不知从哪里进来的列车,一个女学生打开车窗拿着茶缸,哭着对我们车外的学生说:谁给我打缸水,我已经n天没喝到水了,而我们也无能为力,不知到哪打水,或即使打到水还能不能再找到她。</p><p class="ql-block"> 已经快午夜了,大家总结了一个经验:车门上不去,就从车窗上。</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终于从一列刚刚进站的窗户里爬了进去。我感觉一下子就砸到软绵绵的人堆里,挣扎了老半天也没落地,最后终于挤到车座下。</p><p class="ql-block"> 车算上去了,但却迟迟不发车,车上的人都在焦急的等待,我挤到车座下,外边的情况不知道,虽然倦在下面不舒服,总比外面强,慢慢的我就睡着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发的车,当我醒来时列车已过了新民。当我挤岀来找到落脚之处,我才发现,车厢里像挤滿了沙丁鱼的罐头,椅背上,行李架上到外都是人,能有个不错的落脚点就是很大的奢望了。</p><p class="ql-block"> 列车一路上走走停停,几乎是原封不动的这些人。早上人们从睡梦中醒来,有人要上厕所,走是走不过去了,每一步都很难找到落脚的地方,无奈中大家想出个办法,人们把上厕所的人的前脚抬起,后面的人把他的后脚猛的前推,这样他一下子扎到人堆里,接着又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好像在人海里游泳时起时浮。</p><p class="ql-block"> 又一个夜晚来临,大家头一次长途乘车,又是这么多的人,已经疲惫不堪。</p><p class="ql-block"> 午夜,列车上人多,也很热,人们开始入睡,车厢里很静,列车有节奏的声音伴着人们入睡。人们几乎还是上车时的位置,一点没有改变,熟睡的学生形态各异。我前面的一个女学生仰卧在人堆里,一个男学生睡梦中调整了一个姿势,伏在那个女生胸前,女学生太睏了,把那个男学生推了过去。那个男生也在睡梦中,不久又伏了过来,这样重复了好几次,那个女学生实在太睏了,不再去推那个男生,顺其自然了,其实那时谁也没有邪恶念头,实在太疲劳了,都是无意间,只是到了早上醒来后都有些不好意思。</p><p class="ql-block"> 当夜幕再次降临的时候,列车终于到了北京西直门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出站的时候就看到西直门城楼,第一次看到古建筑,感到夜幕下的这个古建筑威武高大(后来从北京美友那里了解到,这个城楼早拆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赶上第七次接见,那天是11月11号。</p><p class="ql-block"> 之后那些天,太累了,北京人太多,我们出去一天,又回住宿地休一天,第一次走这么远,有点想家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大家还是决定不去上海了,改为先上大连看看大海再回本溪。</p><p class="ql-block"> 回去乘车依旧很难,列车一进站,人们疯狂的往上挤,列车走了,站台上到处是挤掉的鞋子,钢笔,女孩的发卡,挤烂的水果…</p><p class="ql-block"> 本想去大连,到了沈阳,一看有列闷罐车去本溪,大连也不去了,回家!</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刚刚复课,就赶上上山下乡。</p><p class="ql-block"> 那天是68年的9月27日,我们本溪六中1020人,铁中400人乘着专列驶离车站,列车喘着粗气,把离别时亲人,同学,朋友的哭泣和念念不舍留在月台上。</p><p class="ql-block"> 当东方鱼肚白时,我们来到一个小站——兴城,离我们下乡的地方还有近百公里,就是这个小站成了我们今后探亲和回乡的重要中转站,本溪至兴城的铁路线上留下我们知青说不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下乡的第一年,我们有安置费,吃粮不用我们花钱,可到了第二年,我们与社员一起分粮分柴草,到了秋底我们才发现,干了一年还没挣够口粮钱,那时一天挣不到2角钱,我们下乡的地方距家近千里,还谈什么回家的路费,于是知青们选择了逃票。</p><p class="ql-block"> 胆小的把家里寄来的车票钱藏了起来,万一查到就补票;胆大的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反正我没钱,查到我顶多赶下车去,再乘下一列。虽然如此,必定逃票是个不光彩的事情,有列车员过来,像似做贼似的,使劲的低着头,或佯装睡觉,我看不着你,你也看不着我,大有掩耳盗铃的味道。遇到查票,如果幸运,在查到前赶上小站停车,就立刻下车,从另一个车厢上车,或赶下一列列车。我们知青都有被查到的故事,大家在一起免不了讲述自己“列车历险记”,但我们都有一个共识:都感谢铁路工作人员,每次被查到,列车工作人员都没有难为我们,给予我们的是同情,或许是他们的子女或是他们的弟弟妹妹都是知青的缘故吧!我们常坐的是济南开往三棵树的那列客车。</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那个兴城小站,只要是东去的列车我们都上,有时是货车。</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中秋节,我和同学爬上一列东去的货车,那是个敞车,在车上欣赏那轮明月,有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暖意,也有前途未卜的悲凉,列车驶进一片灯火里,我们以为到了沈阳,可下车一看站外的圆顶房,知道还没离开辽西,这到底是哪!这一夜车坐的让我们的智商低到了极点,往前走不远明明看到写阜新站几个字,可我们偏偏走进去问:这是哪?车站人员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平时的机灵劲也没了,说了实话。车站工作人员没有难为我们,告诉我们一早有个进沈的车进站,原来我们上的那列货车不是一直往东去,过了义县就一直北上,直到阜新。</p><p class="ql-block"> 我们忐忑不安的上了车,走了一段列车开始查票,就在快查到我们的时侯,列车到了一个小站停车,我们迅速的下了车,一看站名:巨流河站。</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等下一列车…</p><p class="ql-block"> 逃票一直以来觉得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痛点,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缺憾,再多的无奈也不是解释的理由,我们缺少对铁路的一份道歉,回城后我们拼命的努力工作,努力弥补曾经的过错,这里我代表那些曾经有过逃票经历的知青,向铁路部门郑重的说声:对不起!同时也感谢给予我们同情和帮助的铁路员工,祝你们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回城后,我被抽调到了沈阳的一个煤矿,当时那个矿还在建井,还没投产,我们到前面提到的阜新去代培。三年后回到新建矿,当时还在建井,我们就跟着建井等待接收投产。</p><p class="ql-block"> 这个阶段我就一直从本溪至矿区通勤,起早贪黑。</p><p class="ql-block"> 从家到矿区,需乘三段火车,其中有沈阳至丹东段(苏家屯至本溪),沈阳至大连段(苏家屯至林盛堡),矿内小火车。从75年到80年通勤了5年,这五年,在这两条铁路线上有过说不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五年间从单身青年到结婚生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都有远大的理想:多学知识,报效祖国。但参加工作后,顿感知识的不足,很想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找机会提升自己!我们渴望知识,我们寻找机会。</p><p class="ql-block"> 当时,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她靠自己学会好几国语言,她就是我学习楷模!</p><p class="ql-block"> 机会终于来了,辽宁广播电台正由大连外语学院的老师在教日语,因为当时没有其他的机会,只有这一次,不为别的,只为下一代!五十音图中头十个拿出三个假名就能拼出了中文蓝色的,红色的,而且日文大部分用汉字,让我产生了兴趣,我决定学下去,学会了教儿子。</p><p class="ql-block"> 自那以后每天通勤路上,不在觉得孤独,不在觉得列车拥挤,每天上车后就靠在过道上背单词,背语法,到了授课的时间用半导体听老师讲课,有点文革前听老师讲课的那种感觉。</p><p class="ql-block"> 那时铁路沿线的各个小站都有我们通勤职工,陈相钢厂的最多,时间长了大家都很熟悉,记得宋姐最先结婚,我们两家都是多年的邻居,宋姐小孩五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通勤,因为她最先有小孩,大家还未成家,对小孩格外喜欢,都喜欢抱一抱,经常火车进站,就把小孩顺窗子送进去,因为都是熟悉的朋友,火车过了好几站才送回来,想想那时的人真纯朴,相互信任,从未听过拐卖孩子一说,那个时代真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白班常坐的那趟列车是从丹东开过来,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就成了我们沈阳至本溪的通勤列车,第二天到沈阳后就改成了沈阳至丹东的快车,有两个列车组对发,虽然是绿皮车,但在我们乘坐的通勤车中条件最好的了,我们习惯坐5号车厢,时间长了我们和列车组都熟了,乘警老王,列车员小尚,小刘… 他们向我们介绍丹东,鸭绿江,断桥,锦江山公园,我们幻想着将来有一天到丹东好好玩玩,其实真正到丹东都是退休以后的事情了,因为当时我们都有工作,真没有时间。</p><p class="ql-block"> 白班还好,有那么多的朋友,大家一起聊天,倒夜班就觉得孤独了,只能和陌生的旅客聊天,消磨时间。</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乘坐丹东至沈阳那趟列车回去上夜班,车上人不算多,坐在对面的是一位50岁左右的旅客,他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参加过板门店谈判,他拿出旧的发黄的证件,从里面一张发黄的照片,这是参加板门店谈判时留下的照片,以此为话题,他为我讲述了参加朝鲜战争的战争场面,一路上我沉浸在战爭的硝烟里,更敬重这位老兵。在苏家屯临下车时,他拿岀笔在张纸上写了些什么,不好意思的推过来,我看见纸上写着:有粮票吗?老兵一定遇到了困难,我悄悄的翻出身上所有的粮票,为了老兵的尊严,悄悄的放到茶几上,朝老兵笑了笑,怕老兵尴尬,然后转身下车。</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让我铭记在心,让我更加敬重那些保家爱国流血牺牲的英雄们。</p><p class="ql-block"> 但在车上的另一件事却让我懊悔终身,一次上下午班,乘车苏家屯至林盛堡,都是短途车,车上人很多很拥挤。就是这个小站,有一次由于人多,一个旅客先挤下来,然后准备接车窗里的孩子,刚要接触孩子的手时,车开动了,那位旅客拼命追赶,车还是带着她的孩子开走了。这次人还是很多,车停下来,我努力的往车门处挤,准备下车,可就在脚下不知哪位旅客带的一桶大酱挡在了前边,只是瞬间想到了遗落孩子那件事,一脚把那桶酱踢翻了,我也挤到了门口处,只听后面一个声音:你真行啊!回头看,这是一个女孩,用哀怨的目光瞅着我,这目光像把刀子深深的扎在我的身上,我立刻后悔了,我这是做的什么事,这不就是恃强凌弱吗,我悔恨的甚至想把脸埋在另人看不到的地方,以后很长一段日子让我寝食难安,这是我一生的污点,我没法去当面道歉,我只能用一生的忏悔来来弥补这个过错,自此每看到乞丐我都会给些零钱,在水滴筹上一次次为那些看不起病的病人捐款,而我的作品大多是写社会最底层人的遭遇,为他们发声。</p><p class="ql-block"> 寒来暑往,四季更换,车窗外不断的改变着颜色。</p><p class="ql-block"> 到了冬季,最怕下大雪,一但下大雪,列车晚点,不一定多长时间,那时设备不那么先进,每到进站时都会看到铁路员工守卫在道叉旁边,不让有积雪,而他们身上却落滿了雪,我理解列车的晚点,更敬重铁路员工的敬业精神。</p><p class="ql-block"> 通勤时代,故事实在太多太多…</p> <p class="ql-block"> 四 </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第一次乘坐高铁,是丹东到沈阳,感受到列车的速度,同时也是时代的速度。</p><p class="ql-block"> 我可以每月乘车回本溪和同学一聚,我们也可乘坐火车到五龙背,到思拉堡,到温泉寺去泡温泉;我们也可一次次乘坐火车,回到第二故乡,去温暖那份乡情;我们也可走岀去,坐在舒适的卧铺车里,看祁连山的日出,看若隐若现神秘的天山;路过茫茫的戈壁荒滩,去感受筑路人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铁路,伴随着我,慢慢的享受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