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艺术家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周野,原名周德波,福建省永泰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注册艺术品鉴定评估师,毕业于厦门大学,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知名作家、收藏家、书画篆刻家,师从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大家林健。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篆刻学会副秘书长,福建丹青印社社长,岭南印社顾问,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鉴定委员会主任,福建省艺术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收藏》杂志社社长,福建黄爱国拥军书画院副院长,福建省海峡百姓书画院荣誉院长,福建省海峡书画研究院研究员。2014年度入选中国百名品牌幕后英雄,2015年度入选中国文化年度人物候选人,《海峡慈善》杂志封面人物。2018年入选福建慈善十佳个人,2021年被授予福建省慈善服务特别贡献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 妙境】“妙境”其核心含义指神奇美妙的境界,常用于形容艺术、自然或精神体验中令人赞叹的意境或状态。在文学与艺术领域例如诗词、音乐、绘画等作品中营造的深远意境。如杜甫《前出塞》诗中的描写,被清代学者黄生称为“乐府妙境”,体现诗歌语言与意象的完美融合;《老残游记》中描述声音“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则展现听觉艺术带来的超凡感受。自然与哲学层面可指代自然景观的绝美境界,或人在冥想、修行中达到的心灵升华状态,强调主客观交融的极致体验。这一词汇凝聚了汉语对“美”的深刻感知,既有具象的审美表达,也蕴含抽象的精神超越,常见于古典文学评论或美学分析中。</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醉春风】“醉春风”意思是陶醉在春天的风中,形容人的心情愉悦、心旷神怡。这个成语由“醉”和“春风”两个词语组成,其中“醉”表示陶醉、迷恋,而“春风”则代表春天的气息和清新的感觉。此外,“醉春风”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一般来说,它可能包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人爱人的思念、对往事的怀念。它还可以是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诗意描绘,代表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氛围,蕴含着人们对生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代表着万物的生长和新生的开始,因此“醉春风”也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热爱生活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大朴不雕】“大朴不雕”指事物保持原始、自然的状态,未经人为雕琢或修饰,强调自然本真之美。这一理念主张摒弃过度干预,以朴素、纯真的形态展现内在的生命力与美感。“大朴不雕”的字面含义可拆解为“大朴”与“不雕”。“大朴”即未经加工的天然材质或原始状态,“不雕”则指拒绝刻意雕琢。二者结合,凸显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认为事物最本真的面貌已具备美学价值。例如,传统根雕艺术中,匠人常依据树根本身的形态稍加修饰,而非彻底改变其结构,以此保留自然意趣。这一概念与道家思想密切相关。《道德经》中“见素抱朴”“复归于朴”等表述,均强调返璞归真的哲学观。道家认为,人为干预会破坏事物天然平衡,而“大朴不雕”正是对“无为而治”思想的延伸。</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悟空】“悟空”通常指《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孙悟空,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著名人物,以其机智、勇敢和神通广大著称。在佛教中,“悟空”也可以理解为“觉悟到空性”,即认识到一切现象的本质是空无自性的,这是佛教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悟空”这个名字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意义,特别是在佛教和道教的语境中。在佛教中,“悟”意味着觉醒或理解,而“空”则是指佛教中的核心概念——空性,即一切现象的无常和无我,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因此,“悟空”可以理解为“觉醒于空性”或“理解空性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所愿皆所得】“所愿皆所得”是一句寓意深远的话语,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深切祝愿以及对人生目标的积极期许。从字面上看,“所愿皆所得”意味着一个人所得到的、所收获的就是自己所期待和盼求的。它描绘了一种理想状态,即人生中的每一个愿望都能如愿以偿,没有遗憾和失落。这句话首先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祝愿传递了一种正能量,鼓励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未来是充满希望和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三首</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大智若愚】</p><p class="ql-block">修身涵养锋芒稳,</p><p class="ql-block">大智若愚假似痴。</p><p class="ql-block">话到舌尖留半句,</p><p class="ql-block">为人贤德惠恩施。</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所愿皆所得】</p><p class="ql-block">事祈如愿望辉程,</p><p class="ql-block">所得物财获竟成。</p><p class="ql-block">种豆植瓜皆可取,</p><p class="ql-block">酬勤天道福田耕。</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心如明镜】</p><p class="ql-block">明眸细察知祥情,</p><p class="ql-block">褒贬清分率志诚,</p><p class="ql-block">銮镜存胸昭黑白,</p><p class="ql-block">糊涂淡泊度平生。</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天涯处处有芳草】“天涯处处有芳草”是一句富有哲理和诗意的中文成语,常用于劝慰他人或自我勉励。字面意思上,“天涯”指的是遥远的地方,“处处”表示每个地方、每个角落,“芳草”通常指美丽的花草,象征美好的事物或人。因此,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人类社会中,到处都有美好的事物或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难以相处的人时,可以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世界上有很多人值得去结交和学习,不必因为一时的挫败而灰心丧气这句成语的深层含义包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鼓励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总会找到新的希望和机会。</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宠辱皆忘】“宠辱皆忘”其核心含义是 “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用来形容一种超脱世俗、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宠”:指受宠、得荣耀;“辱”:指受屈辱、遭贬抑;“皆”(或“偕”)表示“全部、一起”;“忘”即忘记。整体强调对个人得失的超然态度,无论外界如何褒贬,内心均不受动摇!成语源自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文中描写登楼时的心境:“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此处通过自然景观的壮阔,寄托了作者超越个人荣辱、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多用于描述人的豁达性格或处世哲学。“宠辱皆忘”不仅是对个人得失的淡然,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精神超脱、物我两忘的境界。其背后的哲学思想至今仍被用于形容不为外物所困的豁达心态。</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二首</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宠辱皆忘】</p><p class="ql-block">胸怀豁达德田耕,</p><p class="ql-block">宠辱皆忘壮阔情。</p><p class="ql-block">取舍明心知得失,</p><p class="ql-block">忠奸褒贬后人评。</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醉春風】</p><p class="ql-block">明月当窗书数卷,</p><p class="ql-block">一壶美酒醉春风。</p><p class="ql-block">挥毫醮墨酬情意,</p><p class="ql-block">吹笛奏歌荡碧空。</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大智若愚】大智若愚最早出自于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智若愚指有智慧有才能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笨;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真正有智慧的人,外表看起来可能显得笨拙或普通,不显山露水。他们不轻易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是低调、谦逊,甚至在某些时候表现得像普通人一样。这种态度往往让人误以为他们不够聪明,但实际上他们内心非常睿智,懂得深藏不露。简单来说,就是“聪明人装傻”。</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大道通天】指“宽阔的道路直通天际”,形容道路的宏大、通畅与无阻。在个人成长或修炼语境中,比喻通向成功或至高境界的途径。大道通天是一个哲学概念,意思是道德的力量是无限的,在人类社会中,道德是普遍适用的原则,可以赋予人们超越物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思想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是指道德规范和信仰可以影响到天命和自然现象,因此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大道通天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在中国古代,大道通天被视为宏伟史诗的主题,在政治和社会建设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代也有不少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去重新认识和运用大道通天的思想来推进政治和社会的变革。在现代社会,大道通天这种哲学概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它强调人们需要去敬畏自然,去尊重人与人之间彼此共存的关系,并强调了普遍的道德和价值观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提醒人们需要去反思批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人类意识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以此来拓展和提升人类文化和精神水平。</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庄严妙相】“庄严妙相”在佛教中指的是庄严的相貌,通常用来形容佛像或神像的庄重而美好的外观。这种表述强调了佛教造像的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常用于描述佛教艺术中的佛像或神像的庄严之美。在佛教艺术中,“庄严妙相”不仅指佛像的外在形态,更蕴含了佛教教义中的庄严和神圣。例如,甘肃省博物馆藏的“庄严妙相”象牙印和宗喀巴坐佛像,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明代对藏传佛教的支持和推崇。此外,《庄严妙相》一书则是关于甘肃佛教艺术展的图录,展示了佛教艺术的成果和内在精神。</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庄严妙相】</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佛教精神积善源,</p><p class="ql-block">人间行德福临门。</p><p class="ql-block">庄严妙相绳律己,</p><p class="ql-block">布施惠恩百事根。</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仁者不忧】智慧的人不会困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明智,智慧。惑:疑惑,被世事所迷惑。词语出自孔子《论语·子罕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仁者不忧是儒家哲学概念,强调仁者不因个人得失或外界困境而忧虑,心怀宽广,包容理解他人,保持内心平和。仁者不忧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子罕篇》。这一概念强调仁者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或外界的困境而感到过度的忧虑或担忧。仁者心怀宽广,能够包容和理解他人,因此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仁者不忧)</p><p class="ql-block">智慧贤人无困惑,</p><p class="ql-block">仁心存德免愁忧。</p><p class="ql-block">穹苍报应焉差错,</p><p class="ql-block">善恶彰惩岂自筹。</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妙境)</p><p class="ql-block">儒坛妙境集文章,</p><p class="ql-block">国粹奇珍博物藏。</p><p class="ql-block">自古读书为上品,</p><p class="ql-block">腹存饱学福源长。</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心如明镜】心如明镜的第一层含义是指内心无杂念,像一面光洁的镜子一样干净。这种状态强调内心的纯净和坦荡,不受外界干扰或污染。心如明镜还指对眼前的人和事物能够观察得透彻、明白,能够清晰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心如明镜的第二层含义是清净平等,宠辱不惊。就像镜子照花显花、照刺显刺,但不会因为所照之物而改变自身。这种状态强调内心的稳定和淡定,无论面对善言还是恶语,都能保持平和。心如明镜的第三层含义是无畏不动,即内心不受外界影响,始终保持清净、平等、不惊、不畏的状态。这种境界类似于“从心所欲,不逾矩”,内心明了、净了,便不会妄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一成语与佛教文化有密切联系,例如《坛经》中神秀的偈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强调了内心修持的重要性。总之,“心如明镜”不仅是一种内心状态的描述,也是一种认知能力的体现,强调内心的纯净、透彻与稳定。</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清风入怀】清风入怀意思是清凉的风吹入怀中,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自然风带来的惬意体验,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心境上的宁静与开阔。除了字面的物理感受,“清风入怀”也可以用来比喻一种心境上的开阔与宁静。在传统文化中,“清风”常被赋予高洁、纯净的象征意义,而“入怀”则带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意味。因此,“清风入怀”不仅是一种身体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三首</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清风入怀】</p><p class="ql-block">诚心行善运皆通,</p><p class="ql-block">道德义仁在福中。</p><p class="ql-block">低调为人非傻汉,</p><p class="ql-block">入怀瑞气化清风。</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悟空】</p><p class="ql-block">虚虚实实世间情,</p><p class="ql-block">阡陌行途灿亮明。</p><p class="ql-block">劝戒良言金玉贵,</p><p class="ql-block">悟空幻梦竟浮名。</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天涯处处有芳草】</p><p class="ql-block">真心处事勿荒唐,</p><p class="ql-block">豁达胸怀纳吉祥。</p><p class="ql-block">积善坦途衢畅达,</p><p class="ql-block">天涯处处芳草苍。</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过眼云烟】形容很快就消失的事物。比喻那些与自身无关的身外之物(如名利、财富等),不值得过分重视。强调事物的短暂性,如同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出现后转瞬即逝。这一说法最早源自宋代苏轼的《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过眼云烟”常用来表达对短暂或虚无事物的淡然态度,例如“他将名利视为过眼云烟,更注重内心的修养”。</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过眼云烟】</p><p class="ql-block">平意宽心自想开,</p><p class="ql-block">纷纷世事去难回。</p><p class="ql-block">人生若梦依稀景,</p><p class="ql-block">过眼云烟日月推。</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岁岁平安】“岁岁平安”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希望每一年都平安无事。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新年祝福或生日祝福中,表达对他人未来一年或每一年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平安、顺利。“岁岁平安”体现了中国人对平稳和安宁生活的向往和祈愿。</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岁岁平安】</p><p class="ql-block">民康物阜小龙蟠,</p><p class="ql-block">国祚兴隆瑞啟端。</p><p class="ql-block">唯祝天天皆瑞吉,</p><p class="ql-block">诚祈岁岁永平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