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村落初始名,叫朱窝村,究其由来,早在金元前就已成村,溯前何朝代,史留悬念,堪称历史悠久。史料记载,元朝初年,就已归矾山县辖制。有关矾山县的由来,史学界,有这样的综述,在汉代称涿鹿县,唐朝称矾山县 ,元代初(1209年)划归了德兴府辖制,57年后,1266年又将德兴府撤销。在此期间,矾山县也改称了矾山镇。向前溯史,以唐朝为界限,朱窝在永定河岸成村,早已跨越千年。</p><p class="ql-block"> 从史料获悉,德兴府辖境,含现今河北省怀来县,涿鹿,赤城及北京市延庆等地,从《德兴府矾山县圣泉柏山寺通悟大师玄公塔铭并序》得知,塔铭坐落于三岔口(今称沿河城)结石村(今称碣石村),朱窝村(今称珠窝村)。</p><p class="ql-block"> 塔铭是由元宪宗七年进士王庭硅(公历1257年)撰写,主要事由,1248年,是由通悟大师主持修复了朱窝村(今称珠窝),结石村(今称碣石村)寺庙之说,(详见通悟大师塔铭)。</p><p class="ql-block"> 朱窝村,从文字来考究,村名首字,是以“朱”氏呈现,窝字,则是以山峦地势为后缀的,而称叫的朱窝村。溯其前史,也未曾获知,村落形成时,是否有与朱氏家族的关联问题,史前落户在永定河岸,古留了悬念也!</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皇帝,1398年驾崩,由其嫡孙朱允炆即位,因消藩引起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靖难历经四年,燕王夺得了皇位,永乐元年(1403年)定都于北京后,起始设立:顺天府,帝都辖区扩大到二十四县。朱窝村(今称珠窝),结石村(今称碣石),三岔口村(今称沿河城)等村,则由矾山县并入了顺天府宛平县(宛平县始建于辽开泰元年1012年,由幽都县改为了宛平县)。</p><p class="ql-block"> 朱窝村,史存《重修胜泉寺碑记》记曰:明正德十三年(公历1518年),在拆除大佛殿房脊时,拆到一个砖匣,内有木牌,刻有:寺庙是宣德四年(1431年)四月二十六日修建寺庙之说。恰与1403年,1404年永乐移民,相隔28年-29年相互关联。在《重修胜泉寺碑记》又刻写着村落是;顺天府宛平县青白口社朱窝村。</p><p class="ql-block"> 碣石村史存的《重修圣泉寺碑记》刻写着,是明正德1512年5月初一立碑,碣石村;亦隶属顺天府宛平县青白口辖制。圣泉寺始盖于金,元又修。一老僧人,因浇地灌畦,偶得一尺铁柱,经清洗后,见铁柱隐有文字,字虽模糊,视字不全,唯有“明昌二年盖造,中统三年重修”字迹真切。略考诸史,金代明昌年(11905~1196共计7年)盖建,元代忽必烈(1260年即位,为中统年),欲了解成村,早于金元前,可向前溯史,来刨根问底,(可详见《重修圣泉寺碑记》)。</p> <p class="ql-block"> 据祖先口碑传说,弘治年间,以朝廷信誉而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纸币,朝廷频发却不收,导致纸币市场存量过大,导致纸币日渐贬值。民间贸易,却时常以白银来支付,白银需求过热。由此,就出现南方银匠迁徒北方山峦,寻银开矿,机缘巧合,却在朱窝发现了银矿,银砂,其含银还极高。自古至今,历代祖先有这样口头禅:“朱窝村的银砂,碣石的土,一两银砂能炼八钱五。”就是对银矿的概述。由此,从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等五朝,炼银近百年。</p><p class="ql-block"> 在嘉靖年间,列强时常犯境,朝廷为避免招惹麻烦,则就施行了禁海。从而也导致贸易市场,货物积压,纸币市场回笼迟缓,纸币贬值,纸币流通不畅,自然制约贸易市场,经济面临极度困境。尽管如此,民间贸易,却仍持续以白银支付和铜钱支付,民间贸易支付白银的现象,难以封堵。在此情况下,朝廷不得已解除了银禁。也直接影响了朱窝村名的演变。人们普遍认为,朱窝炼银时久,村域由此而显富贵,则将朱字,添加了个王字,组合在一起,王字既可以玉代银,演变成“珠”字,寓意富贵矣。村名就演变成了珠窝村。</p><p class="ql-block"> 村名就是赋予地域特征的标签,无论称“朱窝”还是时代演变成的“珠窝”,始终有其本身的根由,无论村名起首,以姓氏为由,而择居之,以“珠”寓意富贵,丰满意圆,均与客观时代紧密相关。后缀的文字,无论是“窝”,还是“圈”均与地域地势相关。村落:四面是高山,人居环绕间,酷似在盆地,高山坐落,又似莲花瓣。中国是农业古国,朱窝,亦是以自耕农为链条的历史古村。自成村至今,石堰砌沟岭,梯田隐山峦,山前山后,临地人安居,居处皆有泉,村域垦荒逐渐远。据史料,朱窝山水,共囊括“一河十二泉”一河即永定河,水泉共有:崖子根水泉,馒头山水泉,鸽子台水泉,二鸽子台水泉,湫河泉,石胡泉(安子沟)庄户漥泉(黑江沟)嶺道后南泉, 嶺道后北泉,蛤蟆石泉,清水塂泉,青砂套泉,珠窝湖泉。古话说,地域方圆三十余里,西至向阳口大红石头,东至庄户,南至桑榆嶺珠窝湖,北至骚狐庵。以现今的说法,村域林地面积达29.51平方公里。是自耕农时代,以家庭式的农耕生产,而循环往复地持续发展,往往与生儿育女多少紧密关联,儿女生得多,父母不但付出精血多,体力劳动,也付出得多。父母不但要释放慈爱,还要承受极大劳动艰辛,在如此的重负下,村域耕地面积,恰是在这样的自然生态的驱动下,不断增加的。历代祖先,以极大的辛劳,树立了历史丰碑。</p><p class="ql-block"> 以银代币的盛世:自隆庆登基后,即刻从朝廷的角度,彻底解除“海禁”,“银禁”,史称隆庆开关。不仅扩大了国内外贸易交流,中国市场就像吸银泵一样,使世界57%的白银流入了中国。又加上万历登基后,前十年,延续了隆庆皇帝的一条鞭法政策,由朝廷主导的以银代币时代得以实现,中国成为世界银都,奠定了中国成为国际金融交流中心的根基。</p><p class="ql-block"> 珠窝村,虽是个小小村落,却伴随着那个时代而存在,历史上,1583年,万历择选陵墓,特以珠窝圈,记载于《神宗录》,则备选为三。1596年,万历大力推行矿监税使,凭借皇威,横征暴敛,搜刮民财,这是万历最不得人心的孽政,激起民众义愤,据定陵简介中介绍,说珠窝聚众造反,由此印证,被搡入永定河的,并非矿监税使一人,矿监税使捆绑后,搡入了永定河中,意欲淹死,以泄愤恨。幸好,某一矿监税使未被淹死,在河下游逃上了河岸,狼狈地跑回京城,向万历面前告了御状,万历闻听后,十分震怒,则派兵血洗了珠窝村。此案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定陵挖掘后,建立了定陵博物馆,定陵简介中,曾介绍了血洗案件之事,笔者在文革间,曾亲眼目睹过。这些历史岁月沧桑,时代残留的碎片,以及白银货币化的逐步演变,却非是历史的玄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