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难割舍的石油情怀 美篇139

李海生

<h5>西环古玩交易市场附近</h5> <h1> 我在华北油田渤海北区住了20多年,当年楼前有一块空地,建成了现在的渤海小游园。建园之前,我常去散步,几分钟就走到这个地方。记不清那天起,这里出现了一个旧书、杂项交易市场。虽说规模很小,还是能淘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宝贝”。如2002年冬季的一天,天气寒冷,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遛达到这里,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用一个水泥袋摆着一个小摊,上面放着几枚毛主席像章和几本近年出版的书籍。对这类书我没在意,但是其中的一枚毛主席像章使我眼前一亮。像章直径12厘米,不锈钢制作,是当年某军工厂向九大献礼用。像章正面完好无损,不同于那种铝制的,稍微一划就留下抹不去的印子。只是后面的别针掉了。我问小伙子怎么卖。小伙子说50元。我说能否还价?他说,你给多少?我说15元。他说太少,不卖。我说一会儿再说。我到别的书摊买了几本中意的书,回过头来,小伙子还在那儿蹲着,那枚像章还在。我看小伙子冻得瑟瑟发抖,说,这样吧,我给你20元,到我家吃饺子行吗?小伙子说,大叔,今天没开张,20元你拿走吧,我15元收的,饺子就不去你家吃了。我高兴地付了款回家了。</h1> <h5>当年收的不锈钢主席像章</h5> <h1><p> 公园建成后,这个小市场挪到了老二部中学南边的后墙跟。规模仍然不大,但我还是喜欢去逛逛。特别是退休后,我也没有别的喜好,就是喜欢写点文章,拍拍照片。这个小市场每周六经营。我因为住的很近,所以常去光顾。那些年确实在那儿买了不少旧书。先后给老家、油田的一些爱好收藏的朋友赠送了七八百本,我现在还有自认为有收藏价值的书籍1500余本,各类票据和其他资料上万份。</p> 再后来,这个小市场就没了踪影。前几年听说,任丘西环汽车站斜对过,成了一个规模相对集中的文物交易市场,每周六上午交易半天。遗憾的是,我在2020年做了颈锥手术,身体比较虚弱。又不会开车,所以去不了。<br> 疫情期间,听说那儿很萧条,我也没有去过。前年从老小区搬到现在居住的创业家园F区,离西环更远了。但随着身体的好转,心又痒痒了。个把月或更长时间偶尔去一次。里面规模比原来大的多。周边县市甚至外省都有人来交易。种类繁多,但说实话大多数都是赝品。我对其他不感兴趣,还是喜欢书籍。<br> 这几年,看到自认为有价值的书籍偶尔买上几本。特别是对一些石油有关的资料尽量买回来。<br> 今年去过两次,发现了一些令人不安或曰“揪心”的现象。就是关于石油方面的资料明显多了起来。比如说,我看到了两份石油干部档案,里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局所有局、处级干部名单,作调资用。我大略看了一下,里面涉及到一些干部的廉政问题,应该在一定程度的保密范围内。我问多少钱,这人看我真心想要,就来个“狮子大开口”,一本要500元,经过反复讨价还价,以200员成交。还有一些很珍贵的文献也都流入这类市场。如勘探报告(上面标注“机密”)、集体、个人誉证书、聘书、相关证件、文件、信件等等,我想买,要价都不菲,我的经济条件实在不允许。前几年偶然在旧书摊上看到华北油田会战20周年大事记,我那时还在塔里木,是《塔里木年鉴》特约撰稿人之一,同时也为华北油田提供有关华北钻井公司在塔里木的情况及有关数据。其它史志都有,唯独这本书没见过,于是花了20元把它购下,里面提供照片有我的名字,能够与油田众多摄影大咖放在一起,感到亲切。<br></h1> <h5>这两本档案记载了当年全局所有局处级干部名单,里面有些内容不宜公开</h5> <h5>这是2007年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光荣册</h5> <h5>里面有表彰的华北油田名单(局部)</h5> <h5>这是一张标有“机密”的图册,还是偷拍的,你要是不买人家就不让拍</h5> <h5>这类集体、个人的证书很多,都流入旧货市场,可惜了</h5> <h5>华北油田20年大事记封面</h5> <h5>里面提供照片者名单有我的名字,能够与油田众多摄影大咖放在一起,感到亲切</h5> <h1> 退休前听说油田要建博物馆,我曾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还留着200多本剪报,准备捐赠给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社一位正厅级高级记者是我的同乡,他让我带了几本样子去,看了很高兴,说先放在他那里。过了一段时间,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已经给报社主管领导看了,说很珍贵,同意接收,并给颁发证书。有次参加油田公司会议,我把这个情况对一位领导说了。他说,油田要建博物馆,还是留在油田吧。我就没给人家。结果等了多少年,报纸越来越发黄,我又面临搬家,实在没地方存放,我那位可敬的老师也去世了。于是我把大部分剪报运回老家,准备捐给老家有关部门,也算叶落归根了。</h1> <h5>自己整理的部分剪报,原来有400余本,不断搬家卖掉很珍贵的200本,现在还有200多本</h5> <h1> 现在,即使油田建博物馆,也失去了最佳机会。一般来说,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早被一些有眼光的藏家或爱好者买走了。再收集,一个是数量越来越少,二是价值越高的东西更加难收到。随着油田人为的不断重组拆分,很多人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了。不过,油田有很多深藏不露、不愿张扬的藏家。仅我认识的朋友中,有的藏书达几万册,还有很多专题收藏家,如雷锋、磐石红色收藏馆、铁人、古代瓦当、各类纪念册、票据、日记、像章、各类荣誉证(章)等等都有一定规模。他们为油田做了一件大好事,至少保存了油田从会战甚至更早的资料,也算一个好的归宿。但愿好好保存,将来能配上用场。</h1> <h5>油城一角</h5>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