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恩施游记

秋风知雨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6日,我们从上海出发,飞抵湖北恩施,开始了探索大峡谷、神农架之旅。</p> <p class="ql-block">  当天入住恩施九州国际大酒店,因为大峡谷等景点距恩施都只有1-2小时路程,所以我们在此住三个晚上,以此为圆心向四周发散。</p> <p class="ql-block">清晨,从酒店窗户看到大山深处云雾缭绕,心中充满了期望。</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一站就要挑战大峡谷,一路风景不错。想起网上盛传恩旋大峡谷眼在天堂,脚在地狱,心里是既充满了期望,又有些恐惧。</p> <p class="ql-block">临近大峡谷,路过一个茶叶基地,坐下品茶。中国传统的绿茶蒸青技术,如今除了境外的日本,国内只有恩施仍在坚持。虽然,蒸青相对于炒青与烘青,甚至是晒青,不利于大量生产。但此种工艺做出的茶味道别具风格,于我这个老茶客甚是享用。</p> <p class="ql-block">  恩施大峡谷,这片被清江滋养的秘境,以108公里的磅礴气势横亘于鄂西群山之间。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以“世界地质奇观”之姿,将喀斯特地貌的雄浑与灵秀推向极致。这里不仅是地球46亿年地质演化的鲜活标本,更是土家族世代栖息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坐观光车至地缝广场,然后乘客运架空索道上七星寨景区。这条揽车于2013年开通,是恩施州首条高山索道,助力七星寨景区开发。整条线路长度2284米(云龙河大桥至小楼门),运行速度:6米/秒,单程约10分钟。高差与海拔:下站海拔841米,上站海拔1639米,垂直高差792米。从地缝广场乘索道直达七星寨景区,可以节省2公里陡峭山路。当然,最后体验下来,接下来的路还很长,对我们年纪大的人仍然是考验!</p> <p class="ql-block">山下晴天多云,气候宜人。十分钟后登上七星寨竟然是下雪了,寒气逼人!</p> <p class="ql-block">上上下下,山路十八弯,雪天路滑,又累又滑,吃力之极也。行至一半与轿夫谈价钱,一百十元一人抬我们走过最难走的一段。如此才没有累趴下。</p> <p class="ql-block">从雪山向下走是浓雾,啥也看不见。</p> <p class="ql-block">再往下点云开雾散,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  “祥云火炬”是七星寨景区内的一处独特喀斯特地貌景观,因形似燃烧的火炬而得名。它位于海拔1700余米的绝壁之上,由长期风化剥蚀形成的独立岩柱构成,顶部岩层自然脱落,逐渐分离成火炬状,远观如祥云缭绕,故被赋予“祥云火炬”的诗意名称。</p> <p class="ql-block">  “大地山川”一处巨大的岩石造型,其形状犹如一幅中国地图,上面分布着许多小石柱,仿佛是地图上标注的城市或山脉。大地山川是喀斯特地貌中岩溶作用的产物,岩石在长期的风化和溶蚀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模样。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为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一炷香”是七星寨景区的标志性景点,一根高约150米的石柱,柱体底部直径约6米,顶部直径约4米,石柱孤峰入云,因形状酷似香火柱而得名。其形成源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是岩溶作用与重力崩塌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炷香周边,分布着许多岩溶漏斗和天坑,形成了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一炷香所在的区域,植被丰富,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时,山花烂漫,一炷香在花海中若隐若现;夏季,绿树成荫,为石柱披上一层翠绿的外衣;秋季,红叶似火,与一炷香的灰白色调相映成趣;冬季,银装素裹,一炷香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庄重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  “母子情深”是两根高低不一的石柱并立,高者如母亲般慈祥,低者似孩子般依偎,寓意着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这一景点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完美融合,让游客在欣赏自然奇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珍贵。母子情深景点周边环境清幽,是游客休憩和感悟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恩施大峡谷地缝景区是恩施大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境内,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景区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被誉为“世界地质奇观-东方科罗拉多”。地缝景区主要由云龙地缝构成,它呈“U”型,全长3600米,平均深75米,是奇异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地缝内有流水淙淙、飞瀑跌落、五彩黄龙瀑布、彩虹瀑布、云龙瀑布、冰瀑、沐抚飞瀑等观景胜地。</p> <p class="ql-block">  云龙地缝,这条“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全长3.6公里,深达75米。它曾是云龙河伏流的通道,因地壳抬升与流水侵蚀而重见天日。地缝两侧绝壁如刀削斧劈,青苔斑驳间渗出晶莹水珠,形成“珠帘倒挂”的奇观。行走于悬空栈道,头顶百米飞瀑轰鸣而下,谷底碧潭幽蓝如翡翠。彩虹瀑布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似仙子遗落的彩练;五彩黄龙瀑布顺着钟乳石幔倾泻,如金龟昂首沐浴清泉。最震撼的是冰瀑奇观,冬季水流凝结成剔透冰帘,春日又化作银练飞泻,周而复始,诠释着生命的轮回。</p> <p class="ql-block">  风雨桥是景区游览路线上的一个节点,游客从景区入口进入后,走过风雨桥就基本算是进入了云龙地缝。风雨桥是横跨在地缝之上的桥梁,从桥上往下看,狭窄的地缝就像在地球表面裂开的一道小裂缝。</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是大清河,因为有众多景点,今天我们乘船去蝴蝶岩景区,来回要行驶五个小时,相对于昨天酸爽累人的旅程,今天算是休整。</p> <p class="ql-block">游船缓缓地行驶在大清河时,我起身走向甲板,当我抬腿想爬上顶楼观光台吋,忽觉昨日大峡谷徒步的酸痛仍在筋骨里游走。十公里的悬空栈道像一条银色琴弦,每级石阶都在丈量着脚掌的肿胀程度。扶着栏杆俯瞰深渊时,双腿竟像风中芦苇般轻颤,掌心沁出的汗珠在钢铁护栏上洇出圆形印记。</p> <p class="ql-block">然而当船头劈开大清河的晨雾时,所有疲惫都化作水面的涟漪。翡翠色的绸缎在船舷两侧翻涌,游船行驶的汩汩声比任何按摩师的手法都更奏效。昨夜还在与三千级台阶较劲的膝盖,此刻正惬意地浸在甲板的阳光里。</p> <p class="ql-block">  景阳大桥是水布垭库区移民复建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它全长519米,净跨度260米,设计通航高度为18米。因其漂亮的弧线,当地人又把它称为彩虹桥。</p> <p class="ql-block">船行至蝴蝶岩水域,山势忽然收紧。两岸绝壁如刀削斧劈,赭红色岩层间渗出细密的水珠,在晨光中织成珠帘。向导说这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水锈",百年光阴才凝结出这般纹路。船头惊起的白鹭掠过水面,翅尖轻点处荡开层层光晕,恍若仙人遗落的银簪。</p> <p class="ql-block">  走进恩施大清江蝴蝶岩,宛如踏入一幅灵动的山水长卷。这里,碧绿的清江水蜿蜒流淌,两岸绝壁千仞,奇峰罗列,岁月雕琢的喀斯特地貌尽显雄浑壮美。最令人称绝的,是那座形似蝴蝶的巨型岩峰,两翼舒展,仿佛即将振翅翩飞,静立江畔,诉说着亿万年的地质传奇。乘船穿行其间,水波荡漾,山色倒影随涟漪摇曳,时而可见山腰间云雾缭绕,似给奇峰披上薄纱。春日山花烂漫,夏日绿荫蔽日,秋日层林尽染,冬日江雾朦胧,四季皆有不同景致。在这里,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江河的灵秀完美交融,既能感受峡谷的险峻巍峨,又能沉醉于碧水的温柔缱绻,每一眼都是对山水秘境的极致探索,每一刻都在书写与大自然的浪漫邂逅。</p> <p class="ql-block">午后的阳光斜斜地铺在江面上,游船转过九曲回肠的弯道,蝴蝶岩终于展露真容。两片对称的崖壁如巨大翅膀凌空展开,中间凹陷处生长着苍翠的灌木,远远望去恰似振翅欲飞的蝴蝶。船工将船稳稳泊在崖下,山风裹着水汽扑面而来,浑身的筋骨都舒展了。</p> <p class="ql-block">  恩施大清江蝴蝶岩中间的瀑布,承载着一段动人的土家族传说。相传远古时期,盐池女神与廪君(巴务相)在此相遇。盐池女神爱慕廪君的英武,为挽留他,化作七尺彩蝶,率领盐池部落所化的群蝶遮蔽天空,致使廪君迷失方向七日七夜。最终廪君被女神的深情打动,二人结为夫妻,共同守护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这段传说赋予了蝴蝶岩更浪漫的意象。每当雨季来临,瀑布从蝴蝶状的绝壁间奔涌而出,如银河倾泻,仿佛盐池女神的眼泪与深情在天地间流淌。而旱季时,瀑布化作轻柔水雾,缠绕岩间,又似女神以薄纱掩面,含羞相望。如今,瀑布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成为土家族文化中忠贞爱情的象征,吸引着游人在此追寻古老传说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返程时夕阳西下,两岸的景色在斜阳照射之下显出另一番味道。船头的土家族姑娘忽然哼起土家山歌,那美妙的嗓音在峡谷间回荡。我闭眼靠在栏杆之上,任江风梳理发丝,听浪花轻拍船舷。之前所见的蝴蝶翅膀渐渐在脑海中虚化,化作庄周梦里的那片轻盈,载着满身疲倦飞向云端。</p> <p class="ql-block">  恩施地心谷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高坪镇,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人类起源地、巴楚文化走廊、喀斯特地质奇观”为核心,集山水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其地质奇观形成于2.5亿年前的三叠纪,属珍奇高山喀斯特岩溶嶂谷地貌,以“险、奇、古、野、秘、秀”著称,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伤痕”。</p> <p class="ql-block">恩施地心谷悬崖酒店名为“崖舍E族”,坐落于景区入口垂直高度达356米的悬崖峭壁之上,三面环峡,270度超唯美视角,是国内少有的建在悬崖上的高端民宿群。</p> <p class="ql-block">恩施地心谷玻璃栈桥名为“云之端”9D高空玻璃悬索桥,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横跨两山之间,全长268米,桥面宽3.2米,垂直高度约200米,为鄂西南最长、最高的峡谷玻璃桥。桥面采用全透明玻璃材质,结合9D特效技术,行走时可体验玻璃碎裂、峡谷震动等逼真效果,惊险刺激。</p> <p class="ql-block">  地心天堑是景区的核心景观,由地壳运动和地下水侵蚀形成,谷深达千米,最窄处仅数米,两侧绝壁如刀削斧劈,被誉为“中国第一天堑”。谷中溪流湍急,形成独特的“天桥凌空、仰天如缝”奇观,行走于绝壁栈道上,恍若置身仙境。</p> <p class="ql-block">  地心奇观以心形深潭“地之心”为标志,潭水碧绿如翡翠,相传为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入口。传说明末张献忠兵败途经此地,受高僧点化将宝藏沉入潭中,留下“上七里,下七里,宝藏还在七里”的谜题。虽经多次探险,潭底仍充满神秘色彩,吸引无数游客驻足探寻。</p> <p class="ql-block">  巴盐古道是古代巴人运盐的交通要道,也是连接川渝鄂的重要商道。古道全长约120公里,现存部分保存完好,青石板上的马蹄印和背夫的拐孔清晰可见。沿途可见“巴盐古道”遗址碑刻,诉说着千年前的商贸传奇。《中国国家地理》评价其为“保存最完整的先秦古道之</p> <p class="ql-block">  巴人洞是巴人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4000年前。这里不仅留存着巴人穴居、商贸的遗迹,更是巴盐古道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巴人洞是古代巴人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巴人在此繁衍生息,后沿巴盐古道向外拓展,形成独特的巴文化。巴盐古道核心段上的巴人洞是先秦时期“巴蜀咽喉”的关键通道,古道上的“官接官林”遗址曾是官员下马换乘的驿站,见证了巴人商贸与军事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这棵紫薇神树属于稀有珍稀植物品种,已被收录进湖北省古树名木保护名录。经专家鉴定,其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但部分资料推测可能超过千年。它的一生展现出四大奇观:“稀”:品种罕见,属于紫薇科中的特殊类型;“奇”:每年开花三次(通常紫薇花期为夏季一次),且树皮每年自然脱落一次;“神”:种子落地后无法生根发芽,枝条嫁接亦无法存活,繁殖方式成谜;“灵”:当地土家族村民常来此祈福、烧香许愿,赋予其文化信仰意义。</p> <p class="ql-block">  紫薇神树与地心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深度绑定。当地流传一首诗赞其:“君临天下一紫薇,盛夏艳妆绣成堆,隐迹深山八百年,岁岁花开不为谁。”</p> <p class="ql-block">  石门古桥,又称石曼桥、通济桥,是建始县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横跨于洗心谷峡谷之上,连接巴盐古道东西两岸。这座始建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的单孔石拱桥,全长24米,宽3.4米,拱顶距河床垂直高度16.3米,以“险、奇、古”闻名,被誉为“施南第一佳要”。</p><p class="ql-block"> 古桥初名“通济桥”,清乾隆年间重建时更名“永寿桥”,后因桥畔千年紫薇树(俗称“紫薇王”)而称“石曼桥”。桥体采用麻石条砌筑,无桥墩支撑,单拱跨度达12米,历经400年风雨仍保存完好。其独特之处在于,桥体石材与周边山体迥异,且上下数十米内未发现采石场痕迹,堪称古代工匠智慧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恩施地心谷景区的“空中魔毯”是全国首座将悬索桥与滑雪魔毯技术结合的创新型观光设施,横跨于峡谷悬崖之间,为游客提供省力又震撼的游览体验。</p> <p class="ql-block">  魔毯位于地心洞天游览区,连接峡谷两岸绝壁,横跨140米,距谷底垂直高度120米。桥面宽2.1米,采用全透明材质,底部为传送带式“魔毯”,游客无需步行即可平稳滑行至对岸。它替代传统徒步路线,节省约30分钟爬山时间,适合体力有限或追求轻松游览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魔毯悬浮于峡谷之上,可俯瞰“石门对石虎”“地心洞天”等核心景观,感受“腾云驾雾”的刺激。我们站在缓缓前行的魔毯之上,脚下谷底碧水、绝壁栈道、古桥遗迹尽收眼底;云雾缭绕时,更添仙境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块突出的岩石,象极了猿人。</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万余步上天入地的攀登与步行,我们终于乘上了恩施地心谷景区的“云之巅”挂壁垂直观光电梯。这是连接谷底与山顶的便捷交通设施,兼具观光与省力功能。电梯全透明外挂式观光电梯,总高度约118米(相当于35层楼高),整个上升过程仅需50秒。这对我们而言,毕竟是替代徒步攀爬200多米陡峭崖道,节省约30分钟体力。</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恩施大峡谷、大清河、地心谷之旅,我们驱车四小时前往神农架。听闻神农架深处嵌有九湖,名曰大九湖,于是准备前往探寻。晚上入住大九湖边上的坪阡古镇(大九湖镇)。这片土地是神农氏尝百草的遗迹,位于北纬三十一度的奇绝之处,海拔1570余米,山川深邃幽远,草木郁郁葱葱,素有“华中屋脊”之美誉。古镇建有几百座各式民舍和饭店,可以想象旅游旺季的繁忙景色。可惜现在是旅游淡季,仅几家在营业,其余的全部关门大吉。我们入住的民宿只有我们三人,晚上吃饭的酒店有几桌客人除我们之外都是当地人。此景有点惨不忍睹也。虽已入春,但高海拔区气温低至零下,室内空调制热至30度仍感觉寒冷,夜不能寐。</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刚刚破晓,我们从坪阡古镇驱车几分钟即到游客中心,换乘观光巴士行驶数里后,雾气渐渐浓重,仿佛踏入虚无之境。忽然群峰开合,眼前豁然开朗,九个湖泊如明珠般点缀在山间盆地,倒映着天光闪烁潋滟,四周环绕着冷杉和箭竹,苍翠之色直入天际。这便是大九湖,古称"薛刚屯兵处",如今是湿地秘境,世人称它为"南国呼伦贝尔"。路过一号湖我们未下车,径直向前驶去。首先来到二号湖。此时正值卯时初刻,薄雾如纱笼罩湖面,冷杉的倒影映入水中,宛如水墨渲染的画卷。偶尔传来禽鸟的鸣叫声,响彻空寂的山谷。一位渔人告诉我:"这里的晨雾最为绝妙,若逢晴天,朝阳穿透云层,便会泛起万道金波,恍若蓬莱仙境。"我们下车拍照,湖边树木满是雪白的霜色,甚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至五号湖,名曰"天鹅苑"。未见黑天鹅在水面游弋,但湖边草甸像茵毯般绵延,远处的山峦呈现青黑色,云气在低空徘徊,俨然一幅"云间湿地"的画卷。我倚着栏杆观赏,感觉自己已化作闲云野鸥,心境与天地一同寂静。</p> <p class="ql-block">司机师傅说你们可沿木栈道一路向前,他会在六号湖等我们。于是我们登临四号湖,只见苔藓覆盖着岩石,栈道穿越林间,古树遮蔽了阳光,幽泉流淌发出清脆的声响。这里有许多珍贵的草药,如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都是神农留下的恩泽。我觉得山川灵秀,绝非人力所能雕琢。此等美景绝不输于名闻天下的新疆喀纳斯湖或四川九寨沟。</p> <p class="ql-block">从六号湖上车,继续向前开,我们来到九号湖。夕阳西下,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草色被染成金色,湖面闪烁如熔化的黄金。我坐在草甸上,望着层峦叠嶂,想起神农氏架木为梯、尝草济世的艰辛,不禁感慨道:"天地有大美却默默不语,只有勇敢的人才能窥见它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九湖最大的落水孔,它形如大地之眼,位于大九湖盆地西北侧,直径达15米,深约30米,是地表水潜入地下暗河的咽喉要道。其石灰岩质的内壁布满溶蚀沟槽,水流以每秒数立方米的速度在此消失,形成"水落天坑"的奇观。作为47处落水孔中的"主排水口",它承担着调节盆地水位的核心功能,使九湖常年保持灵动而不泛滥。清晨薄雾笼罩时,孔口蒸腾的水汽与湿地晨雾交融,宛如仙境入口;周边泥炭藓沼泽记录着1.6万年气候变迁,成为研究古环境的活化石。这里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枢纽,也是《桃花源记》中"山有小口"原型的地理印证,将自然伟力与人文想象完美交织。</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仲春时节游览大九湖,虽然没有遇到杜鹃遍野、大雪覆山的景象,但云水相映、禽鸟相亲的美景,已足以慰藉平生。昔日徐霞客跋涉山川,以足迹为笔;我如今效仿他,虽然文笔不及,但志向在于穷尽天地间的奇观,或许能追随先贤的万一。</p> <p class="ql-block">车轮碾过海拔1700米的标识牌时,大九湖的晨雾正化作细碎的雨珠扑打车窗。沿着S347省道盘旋而上,阔叶林渐次退去,冷杉与箭竹织成墨绿屏障。海拔2200米处,山间飘起细雨,车窗上的雾气朦胧了视线。忽然,云海从谷底翻涌而来,将公路切割成漂浮的玉带。停车驻足,呼吸间尽是草木的清冽,远处山峦在云隙间若隐若现,恍如蓬莱仙岛。</p><p class="ql-block"> 海拔2600米时,气温骤降十度。</p> <p class="ql-block">车窗上的雨珠突然凝结成冰花,路面泛着幽蓝的冷光。四驱车的轮胎在镜面般的冰面上空转,防滑链与岩石摩擦出刺目的火星。司机师傅将车速降至龟速,方向盘在掌心沁出冷汗。右侧是刀削般的绝壁,左侧深渊里云海翻涌,每一道弯都像悬在半空的问号。忽然,车尾猛地打滑,整辆车斜斜滑向路边排水沟。全车人屏息间,轮胎在冰面划出刺耳的啸声,最终在距悬崖边三十公分处停住。窗外的冷杉枝头垂着冰棱,雪粒子簌簌落在引擎盖上,仿佛在庆祝劫后余生的侥幸。</p> <p class="ql-block">临近神农谷,雾气突然消散。眼前豁然开朗,刀削般的绝壁垂直而下,深不见底的峡谷中,云海如凝固的浪涛。海拔2800米的观景台被风雪笼罩,手机屏幕冻得几乎失灵。向导说,若在晴朗之日,可远眺华中第一峰神农顶的银装素裹。</p> <p class="ql-block">神农架相思岭位于神农顶景区核心区域,毗邻太子垭和板壁岩,是一处兼具生态保护与人文特色的小众景点。这里因地处偏远、云雾缭绕而保留着原始自然风貌,尤其以云海景观著称,是摄影爱好者和徒步旅行者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板壁岩位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神农顶景区内,海拔2590米,以“野人”传说和高山石林景观闻名。这里箭竹林密布,怪石嶙峋,被称为“石林与野人出没之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发现过野人踪迹,不过我们可没看见野人。</p> <p class="ql-block">最终抵达神农顶脚下时,阳光穿透云层。海拔3106.2米的石碑矗立在雪原上,罡风卷着雪粒拍打脸颊。回望来时路,大九湖的碧水已化作翡翠般的小点,而眼前的冰雪世界,恍若另一个星球。从亚热带湿地到高山苔原,这场垂直跨越1600米的旅程,让我触摸到了神农架最极致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  官门山景区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集生态科普、地质奇观、野生动植物观赏及人文展示于一体。景区总面积约6600平方米,海拔1300余米,以“山为本、水为魂”的自然格局闻名,被誉为神农架的“生态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  官门山悬崖蜂巢是神农架官门山景区的一大奇观,成百上千的蜂箱密集悬挂于陡峭的悬崖峭壁上,远观如“空中玄关”,蔚为壮观。这一独特景观既是当地养蜂人的智慧体现,也成为景区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官门山悬崖蜂巢的养蜂方式特点:</p><p class="ql-block"> 1. 悬挂式蜂箱布局:蜂箱密集固定于垂直崖壁,高度达数十米,形成“空中蜂巢”奇观。</p><p class="ql-block"> 2. 高危作业模式:养蜂人需借助绳索、软梯等工具悬空作业,手工采蜜,过程惊险。</p><p class="ql-block"> 3. 蜜源优质且多样化:依托景区内超1000种蜜源植物(如野花、药材等),产出崖蜜品质高。</p><p class="ql-block"> 4. 生态化管理:采用艾草驱蜂、自然分蜂等传统方式,减少对蜜蜂的干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官门山悬崖蜂巢的养蜂方式原因:</p><p class="ql-block"> 1. 规避野生动物威胁:神农架林区黑熊、黄喉貂等动物频繁偷吃蜂蜜,悬蜂箱于崖壁可有效避免兽害。</p><p class="ql-block"> 2. 契合中华蜜蜂习性:中蜂喜高海拔、通风岩壁环境,崖壁蜂箱模拟其野生巢穴,提升存活率与产蜜量。</p><p class="ql-block"> 3. 保护濒危物种:神农架为国家级中蜂保护区,悬崖养蜂模式助力保护这一本土亚种,维系生态链平衡。</p><p class="ql-block"> 4. 提升蜂蜜价值:高难度作业与独特环境使崖蜜稀缺性增强,成为特色旅游商品,兼具经济与生态效益。</p> <p class="ql-block">这种养蜂方式不仅是智慧的生存策略,更通过人与自然的共生,成为神农架生态保护与旅游融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地下暗河位于官门山景区石槽河峡谷内,是由岩石溶蚀、坍塌及水流长期搬运作用形成的地下河道系统。其入口位于景区内的“太白醉酒”雕塑处(形如巨大酒壶),从洞口下行进入洞内,洞内落差达130余米,总长约1280米,结构复杂,分布着竖井、裂隙和交错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神农架天生桥景区是神农架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自然奇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它位于神农架林区南部老君山南麓,距木鱼镇约3.8公里,总面积20平方公里,海拔1200-1800米。景区以喀斯特地貌为核心特色,由亿万年水流侵蚀形成天然穿洞,山泉穿洞而下,故得名“天生桥”</p> <p class="ql-block">天生桥飞瀑:景区内最著名的景观为横跨黄岩河的天然石桥,桥高17米,下方深潭达8米,水流穿洞而过形成飞瀑,水雾与阳光折射出彩虹,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巴人部落:展示巴人文化,包括岩厦、巢居、土司王府等古建筑群,以及水车作坊等民俗体验项目。</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外路边拍摄的飞瀑,雄伟壮观不输景区。</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结束神农架的旅程之后,车子终于走上了高速公路,车越开越快,人感觉浑身发热,而且越来越热。抵达宜昌市身上已经出汗了。一看手机,原来我们从海拔三千到六十,气温从零下三度到零上二十七度。这跨度也太大了点。</p> <p class="ql-block">宜昌市伍家岗长江大桥是长江宜昌段第9座长江大桥,也是宜昌快速路环网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大桥南起江城大道,北至花溪路,全长约2.8公里,主跨1160米,采用悬索桥一跨过江方案,不在水中建桥墩,既保护了中华鲟等洄游鱼类,又保证了长江航道的畅通。大桥于2017年4月开工建设,2021年7月30日建成通车,总投资28亿元。 </p> <p class="ql-block">宜昌市天然塔,位于城区长江北岸,相传始建于晋代,由郭璞所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建。塔为砖石结构,八棱七层,高43.35米,底层直径14米,塔顶有铜宝瓶,各层四面挂铃。塔座八角,有八大金刚石雕托塔,形象生动。塔门朝西面对长江,门额刻“天然塔”三字,边框饰二龙戏珠及云纹图案,门楹刻有对联。塔内有石阶可盘旋至顶,登塔可俯瞰宜昌景色。天然塔是宜昌的重要地标和人文景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9年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我们入住的宜昌卡尔.宝阁丽酒店十五楼大堂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我们入住14楼房间窗户拍摄的长江夕阳。</p> <p class="ql-block">七天六晚的旅游结束了,雄伟壮观的大峡谷、清秀美丽的大清河、充满传奇的地心谷、秀丽宽阔的大九湖、惊险刺激的神农顶,令人神往的大瀑布,这些美景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本来这次开春之行是准备去西藏林芝的,在与规划师筹备过程中发现无法实现住宿地必须是海拔二千之内而最终放弃了。改道恩施后,其实我们有五个晚上都住在海拔一千五以上,最终还是去了高原,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 恩施还有众多景点没有玩,比如屏山大峡谷,梭布垭石林,又比如大清河的另外几个景区,还有大九湖应该在夏天来拍晨雾蒙蒙等等,再见了,美丽的恩施,隐秘的神农架,我们下次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