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肖静茹(潇潇)

<p class="ql-block">  苹果,这个被誉为“果中之王”的水果,在我心中始终占据着特殊位置。  </p><p class="ql-block"> 如今超市里琳琅满目,阿克苏冰糖心泛着琥珀光泽,红霞苹果绯色如霞,寒富士饱满圆润,却独少见那带着辽南记忆的国光苹果——青红相间斑斓的表皮裹着丰满果汁,酸中带甜,硬中带脆,果肉嚼起来在牙齿间咔咔作响。那天在早市惊喜瞥见竹筐里挂霜的国光苹果,指尖触到果皮的刹那,记忆如决堤的潮水,将我拉回六十年前那个飘着雪粒子的冬日。 </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深冬,姥姥乘汽车、火车从盖县辗转来到沈阳。蓝布包袱解开时,海腥味裹着泥土香漫出来。最底下躺着四个苹果,旧报纸的铅字印痕渗进果皮纹路。母亲接过包袱时,满脸的喜悦。母亲把四个苹果分给我们每人一个便匆匆赶去上班。姥姥在里屋炕上打盹儿。  </p><p class="ql-block"> 那年,大弟十二岁,性子急,他接过苹果后,咔咔几口便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连苹果核和籽都一并吞进了肚子里,抹抹嘴,一溜烟似地跑出去玩了。那份满足与快乐,简单而又纯粹,仿佛整个世界都因这个苹果而变得美好起来。  </p><p class="ql-block"> 二弟十岁,他将苹果一分为二,吃掉一半后,另一半则用手帕小心翼翼地包好,仿佛那是他最宝贵的财富,生怕有任何闪失。  </p><p class="ql-block"> 三弟最小,只有七岁,他的举动最是可爱。他把苹果切成小小的碎块,一次只拿起两小块放进嘴里,品味着那难得的甘甜。吃了几块后,他找来一张牛皮纸,将剩下的苹果小碎块精心包好,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才放心地出去玩了。当三弟玩尽兴了,满心欢喜地跑回来,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吃那美味苹果时,意外却发生了。当他满怀期待地打开牛皮纸,整个人都愣住了。那些苹果碎块已经变了颜色,像是生了锈一般,失去了原本诱人的光泽。二弟在一旁大声嚷着:“苹果有毒了,不能吃!”三弟的眼眶瞬间红了,他呆呆地望着那些变色的苹果,随后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在一旁心急如焚,怕他的哭闹吵醒姥姥,一边深深地自责,已经十四岁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把苹果都吃光了,不知道给弟弟留一些;一边绞尽脑汁地想着各种办法哄他,却都无济于事。突然,我灵光一闪,想起了在姥姥家时,姥姥曾把放久了的苹果抠掉烂的地方,用水煮成苹果罐头。于是,我赶忙把那些变色的苹果碎块拣出来,找了个小锅,添了些水,又加了一点珍贵的糖精,糖精晶粒坠入沸水的瞬间,三弟的瞳孔里炸开烟花。 </p><p class="ql-block">  小铝锅里的水渐渐沸腾起来,袅袅的热气带着一丝丝苹果的清香悠悠地弥漫开来,苹果水一会就熬好了。我盛了一碗,端到三弟面前。他抽抽噎噎地接过碗,喝了一口后,原本挂满泪水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笑容……  </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光阴流转,当年的苦涩、欢乐、温情、纯真都已经成为遥远而又最珍贵的记忆,姥姥慈祥疼爱的目光,弟弟们可爱各异的吃相,总会在我心里荡起微澜,在每个果香弥漫的时刻,像一部电影时不时浮现眼前……现在每当我抚摸国光苹果的青红斑纹,指尖总能触到一九六四年冬的寒气——那是三弟眼泪的温度,是铝锅把手的灼烫,是姥姥包袱布上凝结的霜花。</p> <p class="ql-block">盛京文苑微评</p><p class="ql-block">  盛京文苑微评</p><p class="ql-block">  《苹果》一文以一枚国光苹果为情感载体,在六十年时光长河中打捞记忆的吉光片羽,用质朴温润的文字雕刻出特殊年代里的亲情图景。文章以物寄情,在方寸之间展现波澜壮阔的时代侧影。  </p><p class="ql-block"> 可点染一九六四年特定时代背景,为苹果的稀缺性提供历史注脚。  </p><p class="ql-block"> 一枚经霜的国光苹果,青红相间的纹理中沉淀着时光的酸甜,硬脆的果肉里封存着亲情的回甘。当文字与记忆在时光窖藏中完成发酵,最终酿出的,是超越时代的心灵甘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