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话说:“让人三分不吃亏,容人三分无损失。”年轻时总以为寸步不让才是本事,半生已过才懂,人生许多灾祸,皆因“争”而起。与人纠缠,争的是理,耗的是心;与命对抗,争的是气,毁的是运。人生如棋,步步争先未必能赢,处处退让未必是输。学会让人三尺,不是懦弱而是智慧,不是吃亏而是远见。 让小人,是智慧俗话说:“宁与君子打一架,不跟小人说句话。”遇到小人纠缠,和他争辩如同对牛弹琴,硬碰只会两败俱伤。你与他争一时长短,他毁你一世清名;你与他论一时输赢,他耗你半生心力。小人如暗火,你越煽风,越易引火烧身。唐朝名将郭子仪功高盖世,晚年却愈发谨慎。有一天,御史卢杞登门拜访。此人相貌丑陋、心胸狭窄,满朝文武皆避之不及。郭子仪听闻消息,立刻命家中女眷退入后堂,自己整衣正冠,独自到正厅相迎。卢杞见郭府上下对他恭敬有加,心中暗喜。两人对坐饮茶时,郭子仪绝口不提政事,只夸赞卢杞才华过人,日后必是国之栋梁。事后,家人不解:“此人声名狼藉,将军为何如此礼遇?”郭子仪叹道:“此人睚眦必报,若你们见他失礼,让他难堪,将来得势时,郭家恐遭灭门之祸。”果然,卢杞后来官至宰相,大肆迫害曾轻视他的官员,唯独对郭家处处留情。《论语》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与小人较劲,如同赤脚踩荆棘,伤敌八百,自损一千。退一步,看似示弱,实则是用沉默撕碎他的算计,用大气碾压他的狭隘。与其耗费心力纠缠,不如退一步,让出空间,反而能护自己周全。把计较换成宽容,把争斗换成沉默。岁月终会告诉你,避开深渊的人,才能走得更远。让友人,是共赢《诗经》有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朋友之间,争对错伤情分,争利益断交情。你计较一分利,对方便还你三分怨;你让出三尺情,对方会敬你七尺义。真正的朋友,赢在互相成全,输在彼此算计。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因多次立下大功,被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认为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功就获得了比自己还高的地位,心中十分不满。于是,他处处与蔺相如作对,甚至在公开场合羞辱他。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并没有针锋相对,而是选择了退让。他每次外出,只要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就命令车队绕道而行。蔺相如的门客们见状都十分不解,认为他太过软弱。但蔺相如却说:“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我和廉将军在。如果我们自相残杀,赵国必将灭亡。”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后,深感愧疚,于是背着荆条上门请罪。从此,两人冰释前嫌,成为了生死之交。争,让友情成了战场;让,让对手成了战友。朋友说话直,你就让他三分脾气;朋友性子急,你就让他三分道理。这世上没有完美契合的知己,只有互相退让的真心。古人有言:“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唯以心相交,友不失矣。”人与人之间长久关系的维持,靠的是真心,而不是利益。酒杯碰在一起,不该是为了争高低,而是为了敬岁月;肩膀靠在一起,不该是为了比强弱,而是为了挡风雨。让步不是卑微,而是把友情看得比输赢更重要。让家人,是共情古人云:“亲人不睦,其家必败。”对家人让步,不是懦弱,而是深到骨子里的在乎。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伴侣和子女,有的只是磕磕绊绊的温情。与家人争对错,赢了道理,输了温情;与亲人争长短,争得越多,离心越远。所谓家和万事兴,不过是一个“让”字撑起的屋檐。东晋时期,有个名叫王祥的孝子。他幼年丧母,父亲再娶后,继母对他并不友善。但王祥却从未因此怨恨过继母,反而对她十分孝顺。一年冬天,继母生病,想吃鲜鱼。可当时天寒地冻,河面都结冰了。但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心愿,毅然脱掉衣服躺在冰面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块。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冰面裂开了一个口子,从里面跃出了两条鲜鱼。王祥高兴地拿起鱼回家,为继母炖了一锅鲜美的鱼汤。继母喝下鱼汤后,病情果然有所好转。她看着王祥冻得通红的双手,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感动。此后朱氏待他如亲生,一家和睦。王祥也因孝行被举荐入朝,成为一代名臣。《礼记》有言:“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你在家庭中让出的那一尺,铺成的其实是通往家人心里的路。你让一让我的固执,我让一让你的唠叨,在烟火缭绕的日子里,彼此互相成全。家人之间,先低头的人,不是认怂而是疼惜,不是妥协而是共情。▽《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与小人争,纠缠的是戾气;与友人争,消耗的是情分;与家人争,破碎的是温情。江河奔涌,遇山则绕,遇石则分,看似退让,实则奔流不息,终成浩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激流处让一让,反而能避开暗礁,行得更稳更远。点个“在看”,愿你我余生让出三尺心宽,渡得一生自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