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古称步头,亦名巴甸,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境内,地处云南昆明南部约220千米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古城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拥有众多古建筑和自然景观,如建水文庙、朝阳楼、朱家花园、双龙桥(十七孔桥)及燕子洞等。其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03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1665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已近六百年历史,仍旧巍然屹立。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所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p><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内现存地面文化遗迹10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州、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47个,文物点358处,地面文物数量居全省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首。建水古城现有3个4A级旅游景区,分别是文庙景区、朱家花园景区、学政考棚景区。</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1665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已近六百年历史,仍旧巍然屹立。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所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所以建水从来就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p><p class="ql-block">景区布局</p><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拥有超过50座古建筑,历经12个世纪的建设,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古城的景区布局以中心为基点向外辐射,核心区域围绕建水文庙展开,文庙是整个景区的灵魂,布局遵循中轴对称原则,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附属建筑,形成庄重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在文庙东侧,朱家花园以其宏伟和精致的设计成为另一个重要景点,与文庙共同构成古城东部的主要景观带。古城南部的朝阳楼是主要的入口之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为古城增添了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西部的双龙桥横跨泸江河和塌冲河,不仅连接古城与周边地区,也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十七孔设计使桥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整体而言,建水古城通过这些重要建筑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的园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朝阳楼</p><p class="ql-block">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城,城系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军平定云南后设临安卫,筑临安卫城,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为砖城。城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明末,西南北三楼毁于战火,仅存东城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水古城小天安门—朝阳楼 , 明洪武年间所建的朝阳楼巍然屹立, 这历史遗迹任然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转角处百年老屋的飞檐斗拱影影绰绰, 藤蔓攀上屋顶, 城门上的风铃叮铃作响。感受“雄镇东南”的磅礴气势。建水朝阳楼有 600 多年历史了,比北京天安门早建成 28 年,且多一层。</span></p> <p class="ql-block">步行穿过城门,漫步在建水古城的核心区域---临安路上,青石街道两旁,古迹林立,随处可见雕梁画栋、飞檐斗拱, 就连偶见于外壁上的涂鸦, 也是极富古典国风的笔写意。 这里没有大理丽江的灯红酒绿, 熙攘喧闹, 独有的是那份惊艳于边陲小城的水墨书香、 精致生动的市井生活! </p> <p class="ql-block">十二眼井位于古城永宁街口,因其井眼呈扇形排列而得名,又称“扇井”。十二眼井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井深六米,水深两米,是临安古城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的古井。 以扇形代表风水,井水共同暗喻中国风水阴阳理论,扇子是儒道智慧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的扇形奇迹:十二眼井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走进建水古城,仿佛穿越回了那段充满古韵的历史时光。在这片历史的画卷中,隐藏着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扇形奇迹—建水十二眼井,又称扇井。</p><p class="ql-block">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透着文艺范儿和风水学的玄妙。这十二眼井可不是随便挖挖就有的哦!它们整整齐齐地排成扇形,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古城设计的水源扇舞。每一口井都深达6米,水深2米,静静诉说着干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回到清康熙49年,那会儿的工匠们可不含糊,一砖一瓦一铲一土,愣是挖出了这十二颗璀璨的水珠!这不仅仅是一口井,更是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结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古城的居民们晨起暮归,都离不开这十二眼井的滋养。索茶、以刀作笔再行雕刻,填以建水紫陶,具有“坚如铁、亮如镜、润如玉、声如磐”的特点,器皿硬度高,强度大,表面有金属感,叩击有金石之声。</p><p class="ql-block">还将传统的书画艺术运用于紫陶身上,使之成为一种典雅的艺术品,或画梅兰竹菊、山水人物,或写唐诗宋词、行楷。他们不仅是生活的源泉,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滴水都蕴含着古城的风雨沧桑和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文化这事儿,建水十二眼井可是拿捏的死死的,儒家文化、风水智慧,全在这扇形排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游客们来了无不啧啧称奇,纷纷拍照打卡,这里俨然成了建水古城的新晋网红地。</p> <p class="ql-block">建水朱家花园—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建水朱家花园,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翰林街16号(近书院街),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建水朱家花园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包括家宅和宗祠两个部分。</p><p class="ql-block">建水朱家花园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不对称布局,主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池塘、前花园、一进、二进、三进院落和后花园,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五间六耳五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民居庭院并列联排组合的群体建筑。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是建水乃至红河州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异、富有滇南私家园林韵味的大型传统民居,对研究当时的滇南民居有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建水朱家花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初年(1875年),始建建水朱家花园。</p><p class="ql-block">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水朱家花园建成。</p><p class="ql-block">1998年,建水县人民政府对建水朱家花园进行维修。 </p><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建水朱家花园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包括家宅和宗祠两个部分。</p><p class="ql-block">建水朱家花园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不对称布局,主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池塘、前花园、一进、二进、三进院落和后花园,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五间六耳五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民居庭院并列联排组合的群体建筑。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有大小天井42个,宽敞院落十余院,厅堂房舍214间。可分为铺面、内院、宅第、花厅、绣楼、宗祠、客厅、花园、池塘、戏台、亭阁、作坊、稻田、菜地、假山、枣园、竹林等,建筑精美、布局得体、景观奇妙。庭院中绿荫蔽日,井泉花草;花园有花果竹木,亭阁石山,是建水乃至红河州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异、富有滇南私家园林韵味的大型传统民居。</p><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p><p class="ql-block">家宅</p><p class="ql-block">建水朱家花园大门西向当街,三滴水门楼,中夹甬道,门楼雕刻精细,檐下高悬“资政第”直匾,门额匾横书“中将第”。大门左侧是两院当街的十间二层楼的“吊脚楼”,用作铺面与仓房的“跑马转角楼”,其后即为内院,内院西北向一侧正前方的三开间大花厅,其屋顶形式为卷棚式与硬山式屋顶组合而成的“褚链顶”建筑。其左右两侧是小姐绣楼,东“绣楼”。西“绣楼”月洞门门额上镶嵌石刻“谨言慎行”四字,其背面镶嵌石刻“循规蹈矩”四字。花厅前即前花园和池塘,均占地甚大。花厅中门上高悬着“兄弟连科”横匾,花厅后有三进庭院,为朱家住宅,有小门通当街铺面。入内即为卷棚屋顶的家族祠堂和池塘、客厅。池塘有水上戏台、亭阁,池旁为庭荫花木和石栏,石栏望板上刻有浮雕图案和诗词书法。在花园西北角,有一单独小院,为作坊和下人居室。</p><p class="ql-block">宗祠</p><p class="ql-block">宗祠与绣楼相通,月洞门门额上镶嵌石刻“朱氏宗祠”四字。其后为家庙,并有《朱子家训》书写于壁。</p> <p class="ql-block">旅行时间:2024年12月13日</p><p class="ql-block">旅游地点:云南建水</p><p class="ql-block">摄影摄像:杨大明</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杨大明</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5年3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