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辛贝勒神庙——大神庙 20250306埃及🇪🇬

黄ss

<p class="ql-block">纳赛尔湖是由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该湖因大坝蓄水导致尼罗河水上涨,曾淹没努比亚地区,威胁到神庙的存亡。为此,阿布辛贝勒神庙于1964-1968年间被整体迁移至高处。如今,纳赛尔湖与神庙相邻,蔚蓝的湖水与古老的岩凿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成为自然与历史交融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埃及阿布辛贝勒神庙(Abu Simbel Temples)</p><p class="ql-block">1. 地理位置与名称</p><p class="ql-block">位置:位于埃及最南端的纳赛尔湖西岸,靠近苏丹边境,距离阿斯旺约280公里。</p><p class="ql-block">名称由来:传说19世纪初,一名叫“阿布·辛贝勒”的当地男孩引导探险家发现神庙遗址,故以此为名。</p> <p class="ql-block">2. 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建造时期: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由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公元前1279–前1213年在位)主持修建,耗时约20年(约公元前1264–前1244年)。</p><p class="ql-block">建造目的:彰显法老权威,巩固埃及对努比亚地区的统治,并神化拉美西斯二世本人。</p> <p class="ql-block">宗教崇拜:神庙主要供奉太阳神阿蒙-拉(Amun-Ra)、天空之神拉-哈拉赫梯(Ra-Horakhty)、工匠之神普塔赫(Ptah),以及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本人。</p><p class="ql-block">搬迁历史:20世纪60年代因修建阿斯旺高坝面临淹没风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国际救援,将神庙切割成数千块,整体上移60米至现址,工程耗时4年(1964–1968年),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3. 建筑特色与结构</p><p class="ql-block">双神庙组成:</p><p class="ql-block">大神庙(拉美西斯二世神庙):献给法老本人及众神(阿蒙-拉、拉-哈拉赫提、普塔)。</p><p class="ql-block">入口四尊巨型坐像:高约20米,均为拉美西斯二世,象征其神性。左侧第二尊雕像头部因地震坍塌。</p><p class="ql-block">内部结构:多柱厅、圣殿等,墙面浮雕描绘卡迭石战役、法老献祭场景及与神互动。</p><p class="ql-block">太阳节奇观:每年2月22日与10月22日(传说为拉美西斯二世生日与登基日),晨光穿透60米长廊,照亮圣殿深处的拉美西斯二世、阿蒙-拉和拉-哈拉赫提雕像,普塔神因司职黑暗则不被照亮。</p> <p class="ql-block">小神庙(哈索尔神庙):献予王后奈菲尔塔利及女神哈索尔。</p><p class="ql-block">入口六尊等高雕像:四尊为拉美西斯二世,两尊为奈菲尔塔利,罕见地体现王后与法老平等地位。</p><p class="ql-block">内部浮雕:展现王后向哈索尔女神献祭,以及象征生育与爱的场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图中的左侧为大神庙(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右侧为</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小神庙(哈索尔神庙)</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4. 宗教与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法老神化:拉美西斯二世通过神庙将自己提升为神,强化“君权神授”理念。</p><p class="ql-block">政治象征:神庙地处埃及与努比亚交界,震慑南方外族,宣扬国威。</p><p class="ql-block">爱情见证:小神庙是古埃及为数不多献给王后的神庙,体现拉美西斯二世对奈菲尔塔利的尊崇。</p><p class="ql-block">现代遗产保护里程碑:搬迁工程推动《世界遗产公约》诞生,彰显国际合作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5. 考古与现状</p><p class="ql-block">发现与发掘:1813年由瑞士探险家约翰·路德维希·布尔克哈特重新发现,1817年意大利考古队清理入口积沙。</p><p class="ql-block">现存状态:搬迁后神庙与原貌高度一致,内部增设钢筋混凝土穹顶支撑。198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旅游亮点:</p><p class="ql-block">参与太阳节庆典,见证千年奇观。</p><p class="ql-block">神庙外墙的象形文字与浮雕保存完好,细节清晰。</p><p class="ql-block">纳赛尔湖景与神庙倒影构成绝佳摄影背景。</p> <p class="ql-block">6. 参观信息</p><p class="ql-block">最佳时间:清晨或黄昏避开酷暑,2月与10月可体验太阳节。</p><p class="ql-block">交通方式:</p><p class="ql-block">从阿斯旺乘早班车队(凌晨出发,军警护送,约3小时车程)。</p><p class="ql-block">内陆飞机:阿斯旺至阿布辛贝勒机场(约45分钟)。</p><p class="ql-block">附近景点:纳赛尔湖游船、菲莱神庙、卡拉布萨神庙遗址。</p> <p class="ql-block">7. 独特价值</p><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勒神庙以宏伟的巨型雕像、精妙的天文设计及现代搬迁奇迹闻名于世,既是古埃及建筑与宗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里程碑。其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使之成为埃及乃至全球最震撼的考古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与结构</p><p class="ql-block">神庙依粉红色砂岩悬崖凿建,整体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以其震撼的规模和精妙的设计闻名:</p><p class="ql-block">巨型雕像:神庙入口处矗立着4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每尊高约20米,重1200余吨,象征法老的神圣与权力。雕像旁有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双神庙布局:神庙群包括两座岩凿神庙:</p><p class="ql-block">大神庙:主庙,供奉上述神灵及拉美西斯二世,内部有柱厅、壁画和浮雕,描绘法老征战赫梯人的卡叠什战役等历史场景。</p><p class="ql-block">小神庙:为拉美西斯二世的妻子纳芙尔塔丽王后建造,供奉女神哈托尔(Hathor),其正面雕刻了6尊巨像(4尊法老、2尊王后),罕见地体现了王后的崇高地位。</p><p class="ql-block">内部结构:穿过三道石门后,最深处的圣地供奉着四尊坐像(从左至右:普塔赫、阿蒙-拉、拉美西斯二世、拉-哈拉赫梯)。</p> <p class="ql-block">埃及导游王大龙向我们介绍神庙情况。</p> <p class="ql-block">全部黑白照片均为神庙搬迁图片。</p> <p class="ql-block">入口四尊巨型坐像:高约20米,均为拉美西斯二世,象征其神性。左侧第二尊雕像头部因地震坍塌,碎石堆积在其脚下。</p> <p class="ql-block">内部结构:穿过三道石门后,最深处的圣地供奉着四尊坐像(从左至右:普塔赫、阿蒙-拉、拉美西斯二世、拉-哈拉赫梯)。</p> <p class="ql-block">神庙最神秘之处在于其太阳节奇观:设计者精准利用天文知识,使每年2月22日(拉美西斯二世生日)和10月22日(其登基日)的旭日阳光,能穿透60米深的庙廊,依次照亮圣地内的拉美西斯二世等三尊神像,持续约20分钟,而最左侧的冥界之神普塔赫始终处于阴影中。</p><p class="ql-block">1960年代神庙迁移后,因方位调整,阳光照射时间略有偏差,改为2月21日和10月21日左右,但这一奇观仍被视为古埃及建筑与天文学结合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迁移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救援</p><p class="ql-block">20世纪中叶,因阿斯旺水坝的修建,神庙面临被纳赛尔湖淹没的危机。1964–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国际救援行动,50多个国家参与:</p><p class="ql-block">神庙被整体切割成约1000块巨石,迁移至原址上方65米处重建,耗资约4000万美元。</p><p class="ql-block">迁移工程保留了神庙的外观和太阳节奇观,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推动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考古发现与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神庙于1813年被瑞士探险家约翰·路德维希·布克哈特发现,后由意大利探险家乔万尼·贝尔佐尼主持发掘,使其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神庙的壁画和浮雕为研究古埃及宗教、战争、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其建筑技术和天文知识至今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1979年,阿布辛贝勒神庙与其他努比亚遗址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旅游与参观提示</p><p class="ql-block">神庙地处偏远,通常从阿斯旺出发,需驱车约3.5小时或参加尼罗河游轮行程。</p><p class="ql-block"> 内部禁止拍照,但外部的巨型雕像和浮雕值得细细观赏。</p><p class="ql-block">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参观,避开高温,同时感受光影下的神庙魅力。</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勒神庙以其磅礴的气势、神秘的天文设计和传奇的迁移历史,成为古埃及文明的永恒象征,吸引着全球游客与学者探寻其背后的智慧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内部结构:穿过三道石门后,最深处的圣地供奉着四尊坐像(从左至右:普塔赫、阿蒙-拉、拉美西斯二世、拉-哈拉赫梯)。</p> <p class="ql-block">太阳节奇观:古埃及的天文智慧</p><p class="ql-block">神庙最神秘之处在于其太阳节奇观:设计者精准利用天文知识,使每年2月22日(拉美西斯二世生日)和10月22日(其登基日)的旭日阳光,能穿透60米深的庙廊,依次照亮圣地内的拉美西斯二世等三尊神像,持续约20分钟,而最左侧的冥界之神普塔赫始终处于阴影中。</p><p class="ql-block"> 1960年代神庙迁移后,因方位调整,阳光照射时间略有偏差,改为2月21日和10月21日左右,但这一奇观仍被视为古埃及建筑与天文学结合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埃及导游王大龙送我们每人一张一埃磅的纪念钞,上面印的就是阿布辛贝勒神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