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来到了南京凤凰广场负一楼,参观了“中国国家地理•探索|极致发现科学艺术影像展“摄影展。《中国国家地理》是极具媒体影响力和品牌价值,作为科学传媒一直在用影像记录、发现、传播与体验科学。《中国国家地理·探索》特别遴选展出来自100余位顶尖摄影师与科学家的,共计200余幅极富科学价值与艺术表现力的作品,更有首次公开的珍贵科学考察资料。这是一场极具震撼的视听盛宴。展览划分“深入丛林”“地下世界”“深蓝秘境”“沉入暗夜”“无人之境”“大河之舞”等6大主题,每一个场景都将带给观者独一无二的体验。“致广大而尽精微”——广大有多大?精微有多小?这是人类好奇心对万物的不断叩问。展陈设计极为丰富!在这里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带来沉浸式互动体验。进入展馆,穿越地下世界,亲身感受洞穴的神秘魅力,探索深海与茂密丛林,与鲸共舞、与树为邻,欣赏大河之舞,沉浸于美妙的暗夜之中。进入展区,感觉自己不止是一名观众,更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这里不仅是展示摄影作品的艺术长廊,更是一座连接科学与艺术的桥梁。感受科学家与艺术家的生活,同时深入了解他们作品背后的故事。 一、深入丛林。这片神秘而充满生机的丛林。无数野生动物依赖森林繁衍生息,并在此形成了完整而复杂的生态链。中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从南到北,从低到高,森林画卷铺陈在中华大地上,从热带雨林、针叶林、阔叶林到泰加林等种类丰富,它们涵养水土,调节气候、养育生命,装点着勃勃生机的绿色星球。深入丛林,欣喜地看到扎根土地向上生长的自然力量,传播繁衍的植物智慧,周而复始的自然轮回,与蓬勃生发的生命力量。在这场视觉探险中,不仅是对自然的探索,更是一次内心世界的涤荡。 二、深蓝秘境。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蓝色是海的颜色。地球表面70%左右的面积是海洋,人类生活的大陆被海洋包围着,这片广袤而深邃的空间,深刻地影响着地球的生态、气候与环境。相较遥远的太空,人类对海洋的了解极为有限。尤其对深海的探索更是一直到20世纪中叶才真正开始。时至今日,世界上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掌握4000米以下的深海探测技术。海洋深处是怎样的世界,还有着无数的谜团。壮阔的海洋孕育着奇妙的生命,看那巨大鲸类在海洋中穿梭,看那浮游生物每天进行着最大规模的垂直迁徙......真实动物世界的冒险远比动画片中更加精彩纷呈,越是探索这片深蓝秘境,越是叩问人类将如何对待海洋、将留下怎样的痕迹...... 爱的力量。2018年9月的一天,在汤加的某处观鲸海域,一对座头鲸母子正悠然地享受着独属于它们的亲子时光。由于鲸宝宝需要换气不能长时间待在水下,在母鲸的保护下,被托着的小鲸或自由换气,或酣然入睡。对于突然靠近的人类,母鲸立刻进入警觉状态,并迅速张开“双翅”。 搁浅的抹香鲸。2022年5月,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沿海,人们发现了一头搁浅的抹香鲸,这件事迅速转变为抹香鲸大救援行动一这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一次救援,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帮助抹香鲸保持湿润。经过一个昼夜的持续努力,最终利用涨潮期将搁浅的抹香鲸重新送归大海。抹香鲸为何会搁浅,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三、无人之境。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青藏高原上,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等群峰逶迤磅礴,一座座高峰上冰雪覆盖,一条条巨大的冰川沿着山体悬垂而下,晶莹剔透,动人心魄。冰川以雪峰为依托,并以其巨大而晶莹的冰体,构成一种壮丽而神奇的景观。当我们走近这些雪藏深山的绝美景观时,你会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我们俯看冰雪中绽放的花朵,你会惊叹于生命的美与强韧。离天空很近的还有可可西里、羌塘、阿尔金山、罗布泊......寒冷、缺氧、干旱挑战着人类的生存极限,却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给“人类生命禁区”带来了别样的生机。 神迹般的冰塔林。冰塔林是大自然慢慢地精雕细刻的作品,只有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大陆性冰川上才可能出现冰塔林,进入冰塔林仿佛进入了冰雕世界一般,傲立的冰塔呈金字塔形,塔尖如利剑直刺长空。这些天然的冰雕是阳光和时间的杰作,此时的冰塔悄无声息静如处子,它在寂静中饱含张力,积蓄着巨大的能量。 与家的距离。乌云密闭的下午,阳光刺破云层,站在中山站海边的岩石上,考察队员记录下远景中正在驶离的雪龙号。前景中的标志牌上了标识着此处与长城站的距离,以及中国科考工作者家乡与这里的距离。 1999年16次南极科考故事:南极格罗夫山考察故事。“那遥远的南极地平线,遥远的格罗夫山,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一部分。其中,真正获得的是一种视野、一条路径、一个生生不息的极地梦。”“我们怀着虔诚的心在格罗夫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任何一个偶然的发现都让我们欣喜不已。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我们的知识不能诠释一切;但我们坚信,这些发现对后人肯定有所启迪。” 藏羚羊迁徙是世界上气势恢宏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高原精灵”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夏季是藏羚羊的产羔季节,许多怀孕的母羊聚集到一起,从羌塘、阿尔金山和三江源保护区等地浩浩荡荡地穿行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前往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太阳湖等地产羔,一个月后再带领羊羔沿着来时的路线返回。它们随时要面临狼的利齿、对公路、铁路的恐惧。为什么它们要冒着如此的危险去一个特定的地方产下后代呢?迁徙的藏羚羊为我们留下了特有的追逐生命的足迹。 乌尔禾魔鬼城。自古以来,“魔鬼城”似乎就是迷失和恐怖的代名词。它们奇异地伫立在漫漫流沙、寂寞戈壁之中。乌尔禾魔鬼城地处新疆克拉玛依,东方旭日从厚厚的乌云中喷薄而出,显露出艳丽的金色光芒,微红的暖光散落在龟裂的土地上,使魔鬼城显得更加神秘莫测。那是由“鬼”斧“神”工般的干旱区的大地、狂风和暴雨洪水之手,在不停修改甚至重绘着的这奇异之地。 一生只绽放一次的塔黄。塔黄,一生只开一次花,它们生长在海拔4000多米的林缘、草甸和流石滩上,矗立的身形非常醒目,简直是鹤立鸡群,高度能达到2-3米。我们从长着塔黄的草甸上走过,就像在一座“塔林”里穿行似的。塔黄长得有点像拉长的卷心菜,那些巨大的苞叶里面,隐藏着细碎的花序和娇嫩的小花。积蓄一生的力量只为在绝境中延续生命,这正是自然的力量! 楼兰古城。楼兰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最为知名的古国之一,“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写意着李白的慷慨豪迈。曾经碧波荡漾的罗布泊滋养了楼兰,随着罗布泊的干涸,楼兰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风沙之中。直到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孔雀河下游支流铁板河末流河网地带、罗布泊北岸发现了这座古城。由于城内出土的木简上曾多次出现“楼兰”一名,因此这里被人们称为楼兰古城。 罗布泊的沙尘暴。罗布泊曾经碧波浩荡,滋润着丝绸之路上的古国楼兰。可是由于气候变化,如今只剩下大片盐壳,周边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断东进,沙尘暴屡屡来袭。图为2016年摄影师驾车刚驶上哈密至罗布泊的S235哈罗公路不久,就看见天际有一堵沙墙袭来,天空弥漫一片黑色,飞砂走石,呼呼有声。沙尘如同滔天巨浪,遮天蔽日,不到半小时车队就被裹进了这场特大沙尘暴中,在漆黑的沙尘暴中一动不动地待了7个多小时。<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神秘的雅丹。龙城雅丹位于罗布泊古湖盆东北部,风蚀非常强烈,巨大的土墩台高达12-20米。“丝绸之路”上曾经繁盛的古国随风消逝,零星剩下的遗迹就散落在这连绵的雅丹之中。我们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亿万年地质变迁所赋予的地球外貌,又日夜不断地受到大自然中水流与风的刻蚀,在许多地区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态,一旦进入就像进了一个迷宫。 无人区的藏羚羊。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高原是与南极、北极并驾齐驱、人类足迹指数最低的“第三极”,这里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未经破坏的完整高原生态系统,是全球80%藏羚羊的栖息之所。在异常寒冷的12月,海拔约5200米的羌塘无人区中,沙尘被狂风卷起,一只雄性藏羚羊从草甸中飞奔而过,将西部的原始野性与生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地下世界。“洞穴是人在一生中至少应该去一次的地方,否则你不会知道自己居住的星球有多么的奇妙。”中国一位喀斯特专家如是说。喀斯特,即岩溶地貌,可溶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千万年来形成的如溶洞、石笋、钟乳石等地貌。中国是全球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温带,从湿润区到干旱区,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包罗万象。尤其是中国的西南地区,有着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地下世界:天坑、地缝、洞穴、地下水系......深入地下、潜入暗流,探洞以及洞潜吸引着全世界顶尖的洞穴探险者。发现新的洞穴、抵达更深的深处,往往意味着万亿年来,这里第一次有人类到访。在通往地心的路上,巨大黑暗将人类吞没,探索者勇敢前行,感受地球脉动。 天坑秘境。天坑是进入地下世界的入口,位于广西的乐业天坑群,目前发现天坑数量已超过30个,是广西天坑的“颜值担当”。这些天坑坑口形态大多较为完整,崖壁陡立,颇具观赏价值。由于降水量大,有些曾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因此植被丰茂,还保留下许多在别处难得一见的珍稀植物,乐业白洞天坑坑口长220米、宽160米,最深的地方达312米,光看外表就令人赏心悦目。 五、沉入暗夜。每当夜幕降临,头顶的浩瀚苍穹上斗转星移,摄影师们便开始出动,寻找清澈的夜空,与天空共创出一幅幅叹为观止的画面,满天璀璨,星河耿耿,与山川大地交相辉映,绽放出迷人的暗夜之美。与此同时,夜行动物们也活跃起来,雕鸮、大蹄蝠、中华鼬獾们迎来了它们的主场,雪豹、云猫、东北虎们也开始了猎食行动......平静的夜里,上演着惊心动魄的动物世界。更为浪漫的是,萤火虫飘然现身,那黑夜里的萤光是否让你回忆起童年的梦?沉入暗夜,竟如此瑰丽。 六、大河之舞。河流是大地的血脉,人类对她有着天生的亲近,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条河。跟随大河流淌的舞步,从源头出发,奔流向前,或淙淙细流、或汹涌澎湃,或蜿蜒迂回,或浩荡开阔,直至孑然入海。在漫长的生命周期中,河流在大地的舞台上演绎出一幕幕壮丽的大河之舞。与之共舞者,还有那些被河流滋养与哺育的生命。那么,我们对河流有着如何的认知呢?技术的进步,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先进的手段,不论是卫星遥感、大数据模型还是无人机航拍,都为认识河流打开了更为全面的视角。不过这似乎还远远不够,这位伟大而神秘的舞者还有无尽的秘密,等待人们的探索与发现。 红海滩和“潮汐树”。红海滩和“潮汐树”相结合的海岸景观在中国是极为珍稀的,成规模、可观赏的景观目前仅存于辽宁盘锦的辽河口一带。盐地碱篷为潮间带铺上了浓艳的红色地毯,海洋潮汐在其间冲刷出了宛若老树虬枝的“潮汐树”,伸展在平阔的河口滩涂之上,宛若大地上鲜艳又唯美的抽象油画。盐地碱蓬有着改善盐碱土地的盐分含量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功能物种。 一、深入丛林 二、深蓝秘境 三、无人之境 四、地下世界 五、沉入暗夜 六、大河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