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中涉及农村养老的相关内容,为我们深入分析农村养老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农村养老相关要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基本养老保障力度,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政府致力于构建更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注重农村养老服务的提升,以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前,民政部等21个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设定了到2025年的工作目标:农村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省域内总体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覆盖率不低于60%,互助养老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失能照护、医康养结合、助餐、探访关爱、学习娱乐等突出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与该指导意见一脉相承,共同为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指明方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农村养老现状剖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养老机构和设施建设不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尽管近年来农村养老机构和设施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23年,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机构有12万多家,养老床位194万多张,分别约占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养老床位总数的30%和24% 。农村公办养老机构主要开展兜底式保障服务,入住对象多为特殊困难老年群体,部分公办养老机构尚未对社会开放空余床位。同时,农村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发展缓慢,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不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一些基础薄弱地区,农村幸福互助院、颐养之家等互助养老设施虽有建设,但养老服务体系仍不够健全,设施不够完备。县乡日间照料中心、家政等民办养老服务组织发展较慢,服务难以延伸至乡村,无法充分满足农村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养老需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养老医疗服务水平亟待提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部分农村养老机构缺乏必要的医疗服务设施,专业医护人员配备不足,医疗服务水平有限。农村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协同不够紧密,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双向转诊机制尚不完善,在合作过程中还面临政策扶持不足、资金瓶颈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家庭养老功能弱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和核心化,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留守老人数量增多,他们不仅面临生活照料的困难,还承受着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应对当前农村养老的现实需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有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部分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土地收入、子女赡养和少量的养老金生活,经济收入相对较低且不稳定。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虽有提高,但标准仍然偏低,难以维持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开销和应对疾病等突发情况,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的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资金投入不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目前政府财政投入相对有限,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领域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资金不足使得养老机构设施简陋、设备陈旧,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政策落实不到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部分地区对农村养老服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一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未能真正惠及农村养老机构和老年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专业人才短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农村地区工作环境和待遇相对较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养老护理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专业化、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同时,针对农村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体系不完善,也限制了其专业素质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传统观念束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农村老年人和家庭对机构养老存在偏见,认为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也不利于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农村养老机构建设、设施改善、服务补贴等方面。同时,制定完善的税收优惠、土地供应、金融支持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投资农村养老服务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先保障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健全养老服务体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按照《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完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养老服务点的布局。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在履行兜底保障职能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空余床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化、品牌化的养老机构,支持家政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等提供上门服务,丰富农村养老服务供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提升养老医疗服务水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加强农村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建立紧密的医养结合机制。推动乡镇卫生院与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建立就医绿色通道,支持医疗机构执业医师、乡村医生到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人家庭巡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升乡村医生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能力,完善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双向转诊等服务机制。同时,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医疗设施设备的投入,提高其医疗服务能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待遇水平。通过提供培训补贴、岗位津贴、职业晋升机会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从事农村养老服务工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转变养老观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现代养老理念和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改变农村老年人和家庭对机构养老的偏见。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体验活动,让农村老年人亲身体验机构养老和其他新型养老模式的优势,提高他们对多元化养老服务的接受度和认可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发展方向,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深入分析农村养老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安享幸福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