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大山里的孩子,通常也叫"山里娃",他们都是很纯朴、很热情活泼的。他们与城里孩子有点不同,就是他们有自己的"土话"。我记得在八十年代初,我去到一所山区小学校里,小学生都很热情、好奇地围着我嬉笑打闹,他们用"土话"和我说话,我却听不懂,很是尴尬。后来,我发现他们的老师居然是用“土话”来教课的,同样一句汉语,居然可以用自己的"土话"来读,外面的人听起来,真的很想笑,也很好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多年前的教室和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年前,高山顶上的一所小学。</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在解放前,桂林是广西的省府,桂林话自然就是正统的官话了。柳州话、桂柳话和北方普通话,以及云南话、贵州话、四川话也统称为"官话",因为它的发音都属于国语系,容易听得懂。此外,广西的白话(粤语)、壮话、瑶话、客家话、苗族话、侗族话等这些比较有名的大方言,一般外人就比较难听懂了,因为,它们的发音与普通话是不同的。广西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各地乡镇"土话"就更加难听懂了。在桂林市周边县的各个乡镇的“土话”就很多,不同乡镇的村民讲话都不同,同样是汉族,同样一段汉语言文字,有的讲话接近瑶族话、有的象壮族话、苗话、有的象白话,有的象多种话语的混合体等等,似是而非。真是太神奇了!桂林的"土话"特别多!究其原因,可能是古代时被流放、发配到此地充军的各地外人较多吧!中国的其他省份绝对少有这种情况。象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除了少数民族的讲话不同外。其他汉族之间的讲话,全省、全国的汉族基本都是互相听得懂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们广西的山里娃,桂林的山里娃语言天赋真的了不起呀!他们出生后,先要学会自己村的"土话",再学会桂柳话、白话、普通话、外国语等等,有的地方的山里娃同时会几种方言。我很惊讶!况且,山里娃的学习环境还很艰苦呢?我真的很佩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三十多年前,我见过的山里娃,读书真的苦。小小年纪,要么提着午饭走很远的山路去学校上课,要么就去学校住宿,生活要自理。上课学习还是两个年级一个教室,前面、后面各挂一块黑板,老师在前台给高年级学生的讲课,低年级的学生则在后面自习做作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些学生现在已经是不惑之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再后来,山区的村级小学逐渐减少。但山区的中心学校是越来越完美,教室焕然一新,教学设施齐全,颇具现代化了。普通话更是全面普及,山里老人带娃都开始讲普通话了。记得那是2021年冬季,我到一所山区学校办事,看到一群孩子聚集在学校大门口,等待上学。打开校门那一刻,他们蜂拥而进,依次去洗手,蹦蹦跳跳,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遇见我们这些陌生人,还不忘点头示意、打招呼问好都是讲标准的国语了。多年以后,我对比前后两次偶遇山里娃的过程,回味无穷,不禁感叹:多么可爱的山里娃!我会永远祝福你们,祖国的花朵!祝福你们的明天更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老人带娃取山泉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是大山里的新一代学生,正茁壮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图文:两棵树</p><p class="ql-block">视频:岚雨滴</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美篇提供《我心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