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昨天,得知96岁的美华爹去世的消息,心里无比沉重。尽管去年冬天就已知晓,一向健旺的他身体突然呈断崖式衰退,似乎油尽灯枯之日已近,可我仍没想到他竟走得如此之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爹是瓦泥塘杨氏家族中最长寿的老人。他的离世,仿佛带走了故乡一个时代的印记,也让我对故乡早年的了解,少了一把重要的“钥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爹的一生,是一部生动的奋斗史。他自幼家境贫寒,仅读了一个多月的私塾,便辍学在家,早早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然而,他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做什么都是一看就会。比如打算盘,看到别人操作时,他便经常在一旁默默观察琢磨,不懂的就利用晚上偷偷跑到成份不好的叔爹爹家请教,没过多久便熟练掌握了技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初,大队来生产队丈量田地时,急需一名精通算盘的帮手,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美爹得知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可大家对他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心存疑虑。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美爹提出与下派来队里测量田亩积的专业人员进行一场珠算比试,看谁计算田亩面积速度快。结果令人惊叹,他不仅准确无误地完成了计算,甚至还比专业人员快了几秒。正是凭借这种天赋与努力,美爹顺利胜任了这份工作。此后,他又凭借出色的表现被光明大队聘为会计。这一经历充分展现了他坚韧不拔、勇于挑战命运的精神,也证明了他有能力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爹不仅天资过人,更是一个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的人。除了是耕田种地的好手外,在解放后家乡兴修水利的那些年,他还凭借着精湛的测量技术,成为了地方水利建设中的骨干力量。他参与了京广复线、铁山水库、岳坊水库、大坳水库等重大工程的测量工作。他才干出众,屡次被借调到外地工作,均获好评,对方多次提出希望将他调入正式编制,但村里(大队)惜才不放。改革开放后,不受村里约束了,又因年龄偏大,他错失了转正的机会。年近花甲之时,他回到家乡务农。许多人惋惜不已,他却豁达地笑叹:“这就是命,不怨别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命运未能让他在体制内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美爹从未停止过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他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家乡的水利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那些水库如今依然屹立在故乡的土地上,守护着一方水土,也见证着美爹的付出与奉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爹虽说是我的本家,以前却没什么交集。我在外地工作,他为生计四处奔波,很难碰面。直到我从单位退下来,回老家次数多了,才有机会见面。记得五、六年前,我回老家,在三哥家门口看到大步走来去养老院的美爹。我迎上去问:“美爹,您这么健旺,有80岁吗?”美爹哈哈大笑:“我90岁啦,只比你爸小五岁!”我惊讶不已。一般90岁的老人,大多病卧床榻,或佝偻着腰、颤巍巍地拄拐走路。可美爹却脸色红润,中气十足,思路清晰,腰板笔挺,步伐矫健,完全不像90岁高龄。岁月在他身上似乎失去了侵蚀的能力,他用自己的乐观和豁达,诠释着生命的美好与坚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爹在我们屋场里素有“活字典”之称,七八十年前周边发生的事,他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如数家珍。他还积极参与了两届家族系谱工作。前几年,我萌生了写几篇关于解放前后老家传奇故事的想法,比如“《解放初,岳阳一场惊心动魄的打虎战斗》、《长沙会战时的一起川兵谋杀百姓案》。”</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这两篇文章先后发表在《文史博览》2020年第10 期及2021年第10 期 上。</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些故事母亲以前讲过,我还有些印象,但如今母亲已经作古。我想要找老家的长辈们再详细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可问了几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们却都吞吞吐吐,讲得含糊不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在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有人推荐我去找住在柏祥镇养老院的美爹。我开车刚进养老院,就看见美爹正用锄头帮院里挖被风吹倒的樟树。我向他说明来意后,他立刻搬来一条椅子让我坐下,然后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他头脑清楚,记忆力惊人,家乡过去发生的事,他都能娓娓道来,时间、地点、人物丝毫不差,这让我惊喜不已。比如,我曾听母亲讲,谋杀我屋场里正祥爹的凶手是长沙会战时杨森手下的兵。美爹听后马上纠正说:“凶手是杨汉域将军的兵。当时杨汉域是二十军的军长,军部扎在关王桥,他派了一个连驻在黄陵港,那个凶手正是这个连的后勤班长。”我第一次听到杨汉域的名字,就问是哪个“汉”,哪个“域”?他马上补充说:“杨汉域是四川军阀杨森的侄子,汉是汉朝的汉,域是地域的域。”我用手机在百度上一搜,果真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爹的这种严谨和精准,让我对历史的真相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美爹的敬意油然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爹不仅对历史有着清晰的记忆,还经常揭秘一些被遗忘的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天闲聊时,美爹讲起了一段关于我父亲舍己救人的往事。他说:“1944年冬,你父亲和屋场里十多个年轻伢子,在对门思家冲地窖躲避日寇扫荡时被汉奸出卖,抓到伏太据点当皇协军。你父亲因有文化被任命为中队的文书,职务相当于一个班长。他们饱受折磨,被迫为日寇做事。后来被送往临湘县城,杨雄汉逃跑被抓,即将被杀。你父亲出面作保,承诺若同族兄弟雄汉再跑,可连自己一起杀,才救下他。此后,雄汉假装积极,让鬼子放松警惕,你父亲暗中探路。终于有一天,轮到雄汉站哨,你父亲查哨,两人趁夜逃出,避开封锁线,历经艰险回到家。”这段往事,我从未听父亲提起过,美爹的讲述让我对父亲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人性的光辉有了更真切的感受。美爹的这些讲述,不仅仅是对往事的回忆,更是对历史的传承,让我们这些后人能够铭记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美爹:“听说屋场里有人讲,杨观澜爹</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美籍华人,博士,生于1914年,曾任联合国经济顾问)</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年轻时上学读书,学费是祠堂里出的,这是真的吗?”美爹微微一笑,解释道:“这可不准确。在旧社会,杨氏祠堂里设立了一个助学机制,这就好比是现在的教育基金,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家族里的子弟好好读书,将来有一个好前途。这个助学奖励是按照读书的级别来定的:若是读初小,每年能奖励一箩谷;读高小,每年奖励一担谷;要是能读到初中,那每年的奖励就是两担谷,就是这样依次例推上去的。这几担谷只能说是一份心意,真要供一个孩子读书,那还是远远不够的。”美爹的这番话,让我对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个时代的教育条件虽然艰苦,但家族依然努力为子弟创造学习的机会,这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是我们家族传承至今的宝贵精神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爹的离世,让我感到无比的惋惜和不舍。他不仅是一个家族中的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和传承者。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部生动的奋斗史,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记忆。他的精神和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些后人,去努力奋斗,去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优良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华爹,一路走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