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半小时读懂中外哲学史》</b></p><p class="ql-block"><b> 编者:闸东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哲学的定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方式的总向导和总分析师。哲学的本质在于用科学的方法和批判的态度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哲学的作用在于给人们一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金钥匙。那就是用怀疑一切的眼光,批判一切的精神,用辨证思维的方法审视、解读、改造一切,绝对不轻信假像,不信奉神鬼。</b></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 哲学是冲破神学、玄学后处于一切科学门类的顶端学科,它汇聚并指导一切具体科学,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句话哲学是总体指导,科学是具体实证。哲学本身范畴包括美学、神学、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科技哲学和政治哲学等十几门学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哲学起源何地何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世界上最早萌生哲学思想火花的人,应当是中华人文元祖伏羲一画开天的易经刍形“八卦”。但真正形成哲学思想的则是古希腊一批哲人,首创者为泰勒斯。</b></p><p class="ql-block"><b> 泰勒斯被称为世界科学、哲学之祖,天文学之父。他最大贡献是提出宇宙本体论,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原。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冲破神学迈向理性的关键一步。他的名言是:过份的执着会带来毁灭。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古希腊第二位贤哲是泰勒斯的再传弟子毕达哥拉斯。他发现数字与宇宙的关系,认为数字是宇宙的本质,提出了“万物皆数”的哲学思想。他将数字分为奇数、偶数、素数、完全数等,并认为数字是理解宇宙的钥匙。他还提出数字本体论定理(勾股定理),黄金分割律等定理。他的名言是: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第三位哲学巨匠赫拉克利特,是毕达哥拉斯的学生。他从老师的“和谐”理论中发现了“冲突”是产生生机的动力,继而提出辨证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其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流。他还提出火本体论,认为宇宙在火中诞生也终将在火中毁灭。这比他的祖师爷泰勒斯“水本体论”又开拓了新的视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第四位苏格拉底,他是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的奠基人和殉道者。他以义务教育的方式到处传播哲学思想,他发现了“认识自己”才是认识世界的关键,人不能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世界。他相信,真正的知识来自于对自己无知的认识,即“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这种自知之明是通向智慧的第一步。他还提出了“无知即是罪恶”的观点,认为人们做坏事是因为缺乏知识和理性。苏格拉底最终被指控“不敬神明”和“腐蚀青年思想”的罪名而处死。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第五位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认为,理念是超越感性世界的真实存在,是世界的本质。感性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和反映,是变动不居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这一观点为西方哲学提供了形而上学的思考方向,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超越感性世界的本质和真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柏拉图的贡献还在于政治哲学,他提出了理想国的构想,认为理想社会应由哲人领导,分为哲人、军人和生产者三个阶层。这一构想为后来的政治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尤其是《理想国》一书,被视为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山之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说认为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组成,理性控制激情和欲望,三者和谐运作产生智慧、勇气和节制。他的名言是:若爱,请深爱;若弃,请彻底。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第六位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哲学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亚里士多德的突出贡献是《政治学》,他分析了不同的政体,探讨了理想国家的构成与治理。他认为最好的政体应当促进公民的幸福与美德,强调政治生活与伦理生活的紧密联系。他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的政治理论家,如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亚里士多德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了一个好学生“亚历山大”,他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教育不仅塑造了他的世界观,也为他的征服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亚历山大征服欧亚非三大洲,建立了第一个最伟大的马其顿帝国,这段师徒关系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是: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优秀是一种习惯;放纵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没有疯狂性格的人绝没有庞大的天才;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西方后来还有很多哲学名人诸如: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尼采、马克思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并不是因为他们都不算开纪元的哲学家,而是世存宣传资料很多。 </b></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历代哲学名人</b></p><p class="ql-block"><b> 第一位当属老子,他是中国哲学之父,也是人格化的龙。他的核心思想应该是“道”,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统治者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刻意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老子的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名言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第二位是孔子,他堪称中国“教父”,也是人格化的凤。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提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传授儒家经典。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不如老子的是,他是个争议很大的人,举义造反夺权的人必先打倒孔家店;维权护江山的人必树孔子权威。因为孔子的主要思想是“克己复礼”,礼是要维护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制度的。他的名言是:德不孤,必有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第三位是朱熹:朱熹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儒学集大成者。他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单独成书,与《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极大地推动了儒家经典的传播和普及 。朱熹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立志、居敬、穷理、省察。他的名言是: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第四位是王阳明: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精通儒、释、道三教,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名言是: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b></p><p class="ql-block"><b> 中国当代也有很多著书浩繁的哲学大家,但基本属于马哲一派实证者或宣传者,少有实质性突破或代表性建树。不在本文收编之列。</b></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想结语</b></p><p class="ql-block"><b> 读者朋友们,看完上面哲学家及思想发展脉络,你会感觉到中外哲学的区别吗?西方哲学较宏观,偏重宇宙与社会;他们是传承有序且是嫡传,更是各有突破。中国哲学较微观,偏重为人处事;中国哲学非嫡传,有时几百年才出一个哲人,且后学没有突破前人的观念。思想观念过多地讲了稳定“和谐”,少有矛盾“冲突”碰撞,因尔创新动力欠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有人归纳东方哲学:精通军事谋略为智;清心静虑,洞察真相为慧;醒来感知清晰为觉: 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简单无为,自然率性为禅。</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综观中外哲学史,大哲学家思考问题基本是宏观的,不会偏向哪个阶级和利益集团,但他们的思想和命运往往受各种阶级的左右。</b></p><p class="ql-block"><b> 但我总结中外哲学的共通点,还是离不开老子的四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用孔子的话说:朝闻道,夕死可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何谓“道”,东西方哲人都没讲明白,当代为官为民者有几人讲“道”和知“道”。其实易经早就召告天下:“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知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b></p><p class="ql-block"><b>天道无私,大道无形,公道自在人心。</b></p><p class="ql-block"><b> 别克思悟道 </b></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2日晨于榻上</p> <p class="ql-block">作者闸东山简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