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今年初夏,母亲离世已整整二十年了。岁月悠悠,她那坚韧力行、尊老爱亲、真诚待人的品质,宛如一盏明灯,始终照射着我前行的道路,深深影响着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28年,母亲降生于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然而,1943年姥姥的离世,使母亲在家虽为长女,却未得到外姥爷疼爱,因他只喜欢吸毒玩乐。幸而二外姥爷(母亲的叔叔)疼我母亲,对他爱护有加,给了她诸多关怀和爱护。不仅操办了母亲出嫁时的钱财和嫁妆,也成了母亲一生最敬重的人。直到母亲去世,她与二外姥爷及堂舅始终来往密切,亲如一家。</p> <p class="ql-block">1988年母亲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母亲出嫁前,二外姥爷除为她准备了五六件柜、橱、床等作嫁妆,又给了十七块银元(这里面也包含4年多来偶尔给的零花钱)。母亲将这些银元先寄放在舅姥爷(母亲的舅舅)处,毕竟这是至亲。可是过了几个月,母亲嫁到我家后,舅姥爷却矢口否认了此事。那时的十七块银元,相当于一位壮工大半年的收入,母亲虽伤心,但为了亲情,仍不愿与舅姥爷撕破脸,并每年仍常去看望他。舅姥爷去世后,母亲仍与表舅保持亲密往来,以宽厚和亲情相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待爷爷奶奶,母亲总是展现出勇气和担当。我小时候,爷爷和奶奶发生争执,几乎要打起来时,母亲就手握一根三尺长的擀面杖,坚定地横挡在爷爷奶奶中间,口中说道:“我看你能跨得过去。”爷爷见状,便退后离开。母亲的行为不仅让爷爷奶奶避免了冲突加剧,更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平时父母亲不仅对爷爷奶奶是物质的供养,更多的是情感和精神上的陪伴。她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小辈树立了榜样,我们姊妹五个都对爷爷奶奶十分尊重和爱戴。后来爷爷活到91岁,奶奶也享年85岁,他们得以安享晚年,长寿充实。</p> <p class="ql-block">对待我的姑母们,母亲在重大问题上从不含糊。1959年秋,当地粮食绝收,小姑家己断粮,便到我家商量去内蒙逃荒的事。母亲深知往后的日子艰难,把家里仅有的一袋面粉倒了半口袋给他们做干粮。小姑父用扁担一头挑着表哥,一头挑着我,到一百里外的烈山把我交给爷爷和父亲(爷爷和父亲在此打工)后,又一路北上,走到肖县丁里,见到一处空无人烟的屋子,里面有锅有灶,便将这些面蒸成馍。靠着这些馍,他们一家爬车、转车和步行十余天,终于在内蒙落了户。</p> <p class="ql-block">1988年,母亲和我妻子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1960年春节前夕,皖北地区遭遇大饥荒,二姑母家的三表哥去了我家,说到二姑己饿得腿部浮肿走不了路,母亲毫不犹豫地将家里按计划买来过年的五根牛排砍下来三根交给他带回去。当时十岁大的姐姐看着许久未见的牛排给了别人,不高兴地嘟囊了一句,母亲听了,不由分说地打了她,口里说:“二姑家的人快饿死了,你还想着吃好的。”二姑母一家靠着这三根牛排配上野菜等,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对待我们几个子女,母亲平时总是娇惯的。但若我们犯了错,她会毫不留情的打骂。记得我在八到十岁时,有时早上睡过了头,天亮才起床。和母亲一起在家做早饭的奶奶总是吵我太懒,母亲却说:“不要管他,以后他长大就知道了。”然而,在我七岁那年,有一次我过一道被干水草覆盖的水沟时,以为是干草滩,却不慎掉入草下齐腰深的水中,母亲在村头见到我,二话不说,就是一顿好打。说道:“不许你不管不顾地淘气,难不成你不想活了。”</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八年春节,父母和小妹、三妹、妻、儿子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母亲对待自己是从不怕苦累的。自然灾害的那几年,母亲说是参加了工作,实际是区轧花厂运输队,专门拉板车运送粮棉和商品。她迈着童年时裹着的小脚,每天拉着千余斤的货物,不停地往返于孙疃到濉溪这九十里土路。几年后,我们回到了农村老家,她和奶奶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要纺棉到大半夜才睡觉。后来,她得了坐骨神经痛的病根,但一旦有一点好转,便又不惜力地干活。</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后期,我考试上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每次回到老家,家里总让我带一些杂粮和土产,我知道他们的艰难,从来不愿意带。有一次,母亲60岁了,却扛着五十斤的红芋给我家送来,要知道上车和下车足足有六里路要硬扛的。母亲说:“你怕用力气,是吃糠长大的,不要家里的东西,我就给你送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4年春节前,墓祭我父母的部分亲属小聚</p> <p class="ql-block">说起母亲,我有太多的话要说。虽然在父母六十多岁后,我们接他们到淮北生活了十五年,但他们一天也没享过福。有幸的是,我们能常常看到他们,这也是我一直觉得安慰的地方。我想,母亲虽然去了许多年了,但她的精神却永远伴随着我,我会用自己的行动予以传承,并坚定地按照她指的路走下去。</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