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本书

L j

<p class="ql-block">  "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一页。"</p><p class="ql-block"> —圣奥古斯丁</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十年间,我曾去往欧洲的二十个国家,应该是开始阅读世界这本书了。欧洲的历史、文化及建筑深深地吸引了我,从初始的懵懂,到现在的略知一二,也算是有所收获吧。</p><p class="ql-block"> 欧洲的古建筑主要有古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及拜占庭式。</p> <p class="ql-block">  一、希腊建筑,其精髓就是古典主义的运用:在建筑设计中以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最早的古典柱式为多利安柱式,主要特征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头也没有装饰。爱奥尼柱式是从多利安柱式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结构,爱奥尼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柱头由一对标志性的涡形装饰。科林斯柱式则是爱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只是科林斯柱比例比爱奥尼克柱更为纤细,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此外,古典式建筑外观经常使用三角墙饰、女像柱(雕像式立柱)和浮雕装饰。 </p><p class="ql-block">希腊帕特农神庙</p><p class="ql-block"> 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女神像高12米(40英尺),由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创作完成。神庙外观整体协调、气势宏伟,给人以稳定坚实、典雅庄重的感觉。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兴建,9年后神庙封顶,并最终于公元前438年奉献给雅典娜胜利女神。神庙长70米、宽30米,顶盘呈红色、蓝色和金色,十分耀眼。帕特农神庙特别讲究"视觉矫正"的加工,使本来是直线的部分略呈曲线或内倾,因而看起来更有弹力,更觉生动。几个世纪以来,帕特农神庙历经劫难,它的建筑职能也在不断变化,曾被用作教堂、清真寺和军械库。</p><p class="ql-block">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需要说明的是,古希腊建筑不仅仅存在于希腊,而是存在于希腊及周边地区,因此在意大利南部也存有一些古希腊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还没有去过希腊也没有去过南意,所以没有拍到真正的希腊式建筑。这张照片拍摄于葡萄牙埃武拉。</p><p class="ql-block"> 距离埃武拉大教堂不远处有座建于公元一世纪的狄安娜神庙,是一座供奉罗马月亮女神和狩猎女神的神庙,不仅是埃武拉最古老的遗迹,也是全葡萄牙现存的独一无二的古罗马神庙。据领队讲,狄安娜神庙是一座古希腊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是罗马万神殿的门廊,粗大的石柱上面是对称的三角门楣,是典型的是希腊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万神殿石柱上的柱头装饰都符合罗马式建筑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二、 古罗马建筑</p><p class="ql-block"> 古罗马建筑的最大特色和成就在于其拱券技术,良好的天然混凝土大大促进券拱结构的发展。十字拱突破承重墙的限制,将其与筒形拱组合成体系平衡侧推力。然后用厚实的墙垣来支承拱顶和穹顶,抵御侧推力。古罗马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希腊柱式,同时解决了柱式同券拱、多层建筑物、以及罗马建筑巨大体积之间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组合柱式等,也进一步丰富了柱式细节。如大角斗场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三种柱式的结合,从第一层起,分别为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柱式,用连续的券廊围成一圈。但值得注意的是,古罗马时期,柱式已不再是结构构件,而仅仅是一种装饰品。古罗马的建筑给人的感觉与古希腊完全不同,这与古罗马建筑置身人工环境的秩序中有关。古罗马建筑规格雄浑凝重,有为炫耀战争的胜利凯旋门,有罗马的竞技场等。</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罗马竞技场融合了罗马式与希腊式的建筑风格,但其外立面的拱券结构绝对是典型的罗马(罗曼)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奇迹广场位于意大利比萨城的北面,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就坐落在这里,还有其他的建筑坐落在这里,包括大教堂、洗礼堂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都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的罗马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比萨奇迹广场的建筑是统一的罗马式风格,乳白色大理石背景下是多层的开放的连拱式柱廊。这种建筑设计对意大利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罗马式 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在欧洲西部掀起一股兴建教堂建筑的热潮。当时大量的拱顶和拱门成为古罗马建筑的特点,罗马建筑的风格融合了拜占庭、中东、德国和凯尔特人以及其他北方部落的建筑风格,这种融合的风格被称为罗马式,意思是"罗马的影子"。罗马式建筑的特点是拉丁十字布局,交错拱顶,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窗洞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的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式建筑的均衡感。</p><p class="ql-block"> 比萨大教堂及周边的比萨斜塔、比萨洗礼堂等是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比萨斜塔也是罗马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三、哥特式建筑</p><p class="ql-block">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设计和艺术成就闻名。以下是其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1.尖肋拱顶</p><p class="ql-block">2.飞扶壁</p><p class="ql-block">3、花窗玻璃</p><p class="ql-block">4、高耸的尖顶与垂直线条</p><p class="ql-block">5、复杂的雕刻与装饰</p><p class="ql-block">6、十字平面与透视门</p><p class="ql-block">7、材料与色彩 哥特式建筑常使用石材和木材,墙面和天花板多采用深色系来营造神秘感,同时通过亮色来点缀增加层次感。</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教堂顶部135根尖塔直指苍穹。</p> <p class="ql-block">  教堂里彩色艺术花窗向人们讲述着圣经故事。</p> <p class="ql-block">  米兰大教堂的主祭坛是圣玛丽亚教堂时期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德国科隆大教堂也是哥特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哥特式建筑约于12世纪晚期在法国出现,巴黎圣母院中高耸的尖拱、层层后退的尖券、窗饰和玫瑰花窗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巴黎圣母院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空间升高,光线也更加充足。巴黎圣母院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飞拱的使用,这些飞拱在支撑起高高的石墙的同时也分担着它们的重量。巴黎圣母院是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哥特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中的玫瑰花窗,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  总结:哥特式建筑以其尖肋拱顶、飞扶壁、花窗玻璃、高耸尖顶和复杂装饰等特征,展现了中世纪建筑的技术与艺术成就,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巴洛克建筑</p><p class="ql-block"> 巴洛克建筑风格是17至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以其奢华、动态和戏剧性著称。以下是其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1.外形自由与动态感</p><p class="ql-block"> 巴洛克建筑追求外形自由,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打破传统建筑的静态感,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营造波折流转或骚乱冲突的效果。</p><p class="ql-block">2.富丽的装饰与强烈色彩</p><p class="ql-block"> 建筑中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装饰华丽,包括浮雕、壁画、雕塑等,色彩鲜丽,常用金色、红色等鲜艳颜色,营造富丽堂皇的氛围。</p><p class="ql-block">3.打破艺术界限</p><p class="ql-block"> 巴洛克建筑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形成一种综合性艺术。例如,壁画和雕塑与建筑结构紧密结合,增强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4.戏剧性与幻觉效果</p><p class="ql-block"> 建筑师常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和夸张的手法,如大跨度的拱形结构、高耸的圆顶以及复杂的几何营造出戏剧性和幻觉效果,吸引观者的注意</p><p class="ql-block">5.宗教与世俗结合</p><p class="ql-block"> 巴洛克建筑常用于宗教建筑,如教堂和修道院,表现出神圣、庄严的宗教性质。同时,它也用于世俗建筑,如宫殿和别墅,以彰显财富与权势。</p><p class="ql-block">6.趋向自然与开敞空间</p><p class="ql-block"> 在郊外兴建别墅,发展园林艺术,在城市中建造开敞的广场,建筑装饰中增加自然题材,体现对自然的追求。</p><p class="ql-block">7.国际性与地域差异</p><p class="ql-block"> 巴洛克作为一种国际性风格,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罗马巴洛克强调形式变化与心理张力,而法国巴洛克则在理性主义支配下追求规范严谨的古典主义。</p><p class="ql-block"> 巴洛克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手法,成为欧洲建筑史上重要的篇章,对后世建筑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罗马圣依纳爵教堂是巴洛克建筑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罗马圣依纳爵堂是经典的巴洛克风格,整体呈拉丁十字平面,侧有许多小礼拜堂,庄严的科林斯壁柱,装饰华丽的祭台,彩色大理石和大量镀金,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教堂虽然不大,但极为华丽的效果却令人瞠目。</p> <p class="ql-block">  圣依纳爵教堂把巴洛克风格的三大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1、豪华与享乐主义</p><p class="ql-block">2、激情与运动感</p><p class="ql-block">3、综合性与宗教色彩。</p> <p class="ql-block">  在圣依纳爵教堂里,为了方便游人欣赏穹顶画,在大厅里放置了一面镜子。镜中映照出的穹顶画,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也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圣彼得大教堂自16世纪起为纪念历史上的第一位教皇﹣﹣耶稣门徒之首圣彼得的殉难而建造,历经百余年,最终成为世界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天主教教堂。巴洛克风格以其夸张、豪华、重彩、怪诞、猎奇为特色,追求豪放的气派、强烈的动势和巨大的起伏,融建筑、雕塑和绘画为一体,并以多变的光线和起伏动荡的曲线效果来造成幻象和奇景。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兼具巴洛克和文艺复兴的特点,其立面和内部装饰都展示了巴洛克风格的奢华和艺术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大师贝尼尼的传世之作—青铜华盖,螺旋形铜柱和精美的雕刻作品让其别有一番戏剧色彩。</p> <p class="ql-block">  这是米开朗基罗完成于1499年的雕塑作品—《圣母怜子像》,描绘了耶稣去世时怀抱着他的圣母玛利亚。这是米开朗基罗25岁时完成的作品,也是他唯一留有签名的作品。这个题材的作品很多,但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却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是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圣彼得教堂中珍藏着很多艺术瑰宝,有些是从君士坦丁大帝建于4世纪的教堂中抢救出的艺术品,其他的是文艺复兴式大师和巴洛克大师的心血之作。</p><p class="ql-block"> 走进圣殿,里面的拉丁十字内部众多巴洛克时期巨匠打造的雕刻作品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五、洛可可风格</p><p class="ql-block">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烦琐细。</p><p class="ql-block"> 洛可可风格主要色调以粉色、浅蓝、象牙白、金色等柔和色调为主,同时配以精美的雕花和壁画,其中主要以缠枝藤蔓、贝壳、丘比特等为主题。</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皇宫,里面主要的装饰风格为巴洛克式。</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拍摄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宫,这里的装饰风格主要为洛可可风格。</p> <p class="ql-block">  六、拜占庭风格</p><p class="ql-block"> 拜占庭风格的建筑特征是:穹窿顶、集中式形制(穹顶支撑在独立的方柱上,形成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在色彩上追求变化与统一的结合,常使用马赛克和黄金装饰,显得灿烂夺目。</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拜占庭建筑有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等。</p> <p class="ql-block">  精美绝伦的圣马克大教堂在布局上是希腊的十字形,并建有五个巨型的圆顶,从建筑风格上可以看出,它明显受到拜占庭式风格的影响 。由于威尼斯处在东西方交汇的位置上,拜占庭式风格被带到了威尼斯,并从这里传播出去。</p> <p class="ql-block">  圣马可教堂内所有的镶嵌画都铺上了一层金箔,用以体现圣人与教堂的荣耀,从而营造出富丽堂皇的天堂景象,这也是拜占庭风格的主要特色。</p> <p class="ql-block">  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年在位)选择拜占庭作为他新建国家的首都,并重新命名为君士坦丁堡。之后君士坦丁大帝召集全国著名的艺术家、建筑师和能人巧匠来建造他的新帝国。这些艺术巨匠主要来自罗马,随之而来的是早期的基督教风格,再加上东方风格的影响,新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式产生。最早的拜占庭建筑以意大利长方形教堂的平面设计为蓝本,采用巨大的圆顶和拱顶,圣像装饰、壁画或马赛克图案覆盖了教堂的圆顶、墙壁和拱顶,使建筑与绘画的表达语言充分地融为一体。拜占庭工匠将马赛克艺术发展到了新高度。很多马赛克图案都以金色或蓝色为背景,并经常将圣母子置于具有高度装饰性的正式场景。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2019年拍摄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p> <p class="ql-block">  莫斯科的圣巴西尔大教堂是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其建筑风格是拜占庭式,只是几个穹顶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洋葱头”。</p> <p class="ql-block">  位于圣彼得堡的复活大教堂(滴血教堂),其建筑风格也为拜占庭式。</p> <p class="ql-block">  七、一直有一个疑惑: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圣家堂)属于哪一种建筑风格?它始建于19世纪,现在尚未完工,是建筑大师高迪的代表作。 几经查证,原来圣家堂不属于前面六种建筑风格中的任意一种,而是属于一种全新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19世纪晚期,一种新的建筑艺术形式在巴塞罗那诞生。现代主义成为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的一种表达方式,并在马德里的统治下重建地方认同感。现代主义以曲线线条为主,大量使用彩色瓷砖和镶嵌瓦片。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巨匠以安东尼奥·高迪为代表,在巴塞罗那有数座建筑大师的优秀建筑,每年吸引大量游人前来观光,圣家堂就是这些现代主义建筑中的佼佼者。圣家堂同时具有:</p><p class="ql-block">1.哥特式风格</p><p class="ql-block"> 圣家堂的主体结构采用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尖拱、飞扶壁和高耸的塔楼。这些元素赋予了教堂垂直向上的视觉效果,象征着对天国的追求。</p><p class="ql-block">2.新艺术运动风格</p><p class="ql-block"> 高迪在设计中将新艺术运动的曲线和有机形态融入建筑中,例如模仿自然界的树木、海浪等形态,使建筑充满灵动与活力。</p><p class="ql-block">3.自然主义风格</p><p class="ql-block"> 高迪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将洞穴、山脉、花草动物等元素融入设计,使建筑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感。例如,教堂的立柱模仿树木的形态,顶部装饰则像枝叶一样展开。</p><p class="ql-block">4.现代主义风格</p><p class="ql-block">圣家堂的设计还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点,例如对几何形状的创新运用和对传统建筑形式的突破。高迪通过复杂的曲线和螺旋形塔楼,展现了建筑的艺术性和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5.宗教象征主义</p><p class="ql-block"> 教堂的18座塔楼分别代表基督教中的重要人物,如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十二使徒和四位福音书作者。这种设计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增强了建筑的视觉冲击力。</p><p class="ql-block">增强了建筑的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  圣家堂繁复的外立面,用精美的雕塑向人们讲述着圣经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圣家堂内空间开阔,中间没有分隔,无数根如树枝般的立柱从地面拔地而起,直插穹顶。通过镂空的彩窗采集自然光线,那些彩色玻璃又把光线折射变幻成美妙的冷暖色调,形成酷炫的光影世界。</p> <p class="ql-block">  世界这本书博大精深,一旦捧在手中,就不忍合上,那就认真地读下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