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学中医(9)

<p class="ql-block">这几天,我被《医学的温度》深深吸引,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作者韩启德,当过乡村医生,有基层临床经验,后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作为医生,又是领导者,他的书从专业的角度和广阔的视野,紧紧围绕“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来思考医学的建设和未来。</p> <p class="ql-block">本书从头至尾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作者认为,现在的医疗系统受益于科技的高度发展,各种诊疗手段较为发达,但是技术主义思潮,造成了医疗工作人文精神的削弱乃至缺失。医学是与生俱来带有人性温度的,世上之所以会有医学,原本就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体贴:患者有了病痛,医者帮助解除。但是在技术至上的时代,医院变成了冷冰冰的面孔。患者有没有病,仪器的检测说了算。现代化的仪器为医院提供了优越的诊疗条件,一方面使得医院治病救人的能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又使得医院在某些情形下过度依赖各种仪器,为患者进行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这既浪费了稀缺的医疗资源,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病”被放大了,而“人”被忽视了,医学的“初心”丧失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视野开阔,既熟悉古今中外医学发展的历史,也了解国际国内现代医学前沿研究的动态。有一些颠覆性的观点足以振聋发聩,例如对于肺癌的早期筛查的意义探讨,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长期服药治疗的必要性研究。这也为医学问题提供了别开生面的观察角度,打破了旧有的思维定式,活跃了学术空气,引领同行们进行更多的深入思考,这对于医学发展大有益处。</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既是学术著作,又是大众读物。作者虽然讨论了很多医学前沿问题,但他的表达却是平易近人的,说的都是“老百姓能听懂的话”。不仅行文通俗易懂,生动可读,而且作者关注的问题本身具有社会性和大众性。</p><p class="ql-block">比如,作者认为 主导现代医学研究的是还原论模式。它的原理是,从人体组织还原到细胞,再到细胞到分子,分子到原子甚至到量子。“路漫漫,何时了”,这一模式已经表示出有很大的局限性,反应在临床上,就是学科分割越来越细,外科里面有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内科分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呼吸科,普外科里面还要分肝胆胰肠胃等,实际上一个科管一个器官,这让患者常常无所适从,医者也很难系统地诊治病人。</p> <p class="ql-block">现代医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同时也造成过分依赖设备,对技术盲目乐观的现象,有的医生看病头都不抬,问病人一句哪里不舒服,就开一大堆化验单或者x线CT核磁等等,病查完以后再来挂号看,把病人折腾的够呛,同时也忽视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p><p class="ql-block">韩启德认为,破局的办法首先是回归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医疗。医疗服务不是商品,不适合用市场的方法来经营,也不能完全交给医者。由国家统一组织投资和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也许是可以最大程度实现病人优先、公平有效的服务模式。而且无论医疗服务如何,医疗决策都应该在病人知情的前提下进行,病人应是决策的最后拍板人。当然这样做肯定有很多困难,但只有把权力交给病人,才能突破目前医学的许多困局。</p><p class="ql-block">作者多次引用美国医生德鲁多的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听上去就很温馨。他提醒道:尽管医学已非常发达,但人类对自身的研究和认识还只是九牛一毛,有很多疾病还不能治愈。再加上现代医学表现出的种种弊端,必须回归“医乃仁术,医者仁心”的初心,大力倡导“要治病,也要治心”。</p><p class="ql-block">他特别提到要大力发挥中医的作用,提出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应该和而不同。中医除了几千年积累下的医学经验和知识外,其价值还体现在对生命的认知和对医学的根本见解上。祖先们并没有把中医当做简单的治病,而是通过对生命过程的调节达到生命状态与自然状态的和谐。这种和谐表现为人体各部分自己的和谐、身体与精神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医以人为本,强调以医生与病人的沟通,望闻问切就是医生与病人真诚交流和情感的对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