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东北10公里处霍山南麓。据《平阳府志》、《赵城县志》记载,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原名“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金寺”。唐代改称今名,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建,宋金之际毁于兵火后重建,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地震毁坏,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重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平阳一带大地震,广胜寺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曾予局部维修。但元代重建后的建筑大部分保存至今。分为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上寺位于山巅,下寺位于山脚,相距约500米,水神庙位于下寺西侧,均坐北面南。</p> <p class="ql-block"> 现存下寺和水神庙建筑多为元代遗构;上寺除飞虹塔为明代建筑外,大部分都保持元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寺区内现存山门和仪门共四座、建筑13座、塔1幢、碑48通、碣55方、铁锅1口、铁钟2杖。</p> <p class="ql-block"> 1933年寺内发现金皇统平水版《大藏经》(即赵城金藏)4000余卷,现存国家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上寺飞虹塔、水神庙壁画、《赵城金莪》及唐柏被称为“三绝一奇”。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位于广胜寺上寺内,是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琉璃塔。塔身以青砖砌成,外部以黄、绿、蓝、紫、白五色琉璃构件镶嵌,总高47.31米,平面呈八角形,共计十三层。2018年8月29日,经世界记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建筑被确认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上寺的大雄宝殿,居寺内中央,又称释迦殿。重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式。殿内供奉华严三圣像,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东为文殊菩萨,西为普贤菩萨,均为明代木雕贴金造像。东西两面墙砖台上为当时铸铁十八罗汉像。背后倒座的为清代泥塑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上寺的毗卢殿,为单檐庑殿顶,琉璃镶边屋面。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隔扇门镂雕精美,是木刻艺术上的上乘之作。殿内供奉三佛四个菩萨,四周供奉八十八佛,北壁墙上为十二圆觉菩萨巨幅壁画。</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上寺的地藏殿,面宽七间,深四椽,单檐悬山式。殿内正中供奉地藏王菩萨,东西两侧供奉十大阎罗王。殿内一组今人震撼的悬塑造像,内容丰富,技术精湛,为悬塑艺术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中华龙,由辽宁省鞍山市的岫岩玉雕刻而成。作品上的56条龙,是中华56个民族精诚团结的意象。它是2012年洪洞县一位企业家捐赠,价值3000余万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水神庙,是祭祀霍泉水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p> <p class="ql-block"> 水神庙戏台。</p> <p class="ql-block"> 水神庙仪门。</p> <p class="ql-block"> 在水神庙的明应王殿内,除塑有明应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外,殿内四壁还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这是“我国古代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弧例”。在南壁东侧绘有一幅“大行散乐忠都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珍贵资料,被誉为广胜寺一绝。1998年,该画与另一幅壁画《打球图》同时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的下寺位于山麓,与上寺相距500米,由天王殿、前佛殿、大雄宝殿(后佛殿)组成。下寺的建筑大多建于元代,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下寺的大雄宝殿,亦称后佛殿,建于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面宽七间,进深四间,是悬山顶。木结构使用大横额、减柱移柱等手法,形战了跨度大、空间大、外观雄伟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 殿内主像为三世佛,四壁原有大幅元代壁画,解放前被盗卖至国外,现陈列在美国堪萨城纳尔逊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炽盛光佛佛会图》,此壁画流失海外,现由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药师佛佛会图》,此壁画流失海外,现由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