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是假的?”当年亲历的女护士说出真相

<h3>王老师,有个网上的说法,说黄继光的事迹是虚构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h3></br><h3>在访谈过程中,国家一级作家、少将王树增正与主持人交谈时,对方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h3></br><h3>王树增勃然大怒,决定以个人身份对这家电视台采取抵制措施。主持人见状惊慌失措,赶紧安抚道:“王老师请冷静,刚才只是玩笑话!千万别当真!”</h3></br><h3> <h3>王树增强烈批评主持人:“烈士的尊严不容亵渎,岂能成为你们调侃的对象!”</h3></br><h3>任何有尊严的民族都不会拿自己的祖先开玩笑。如今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却缺少纪念历史的场所,这让我们逐渐遗忘了先辈们为今天所付出的努力。</h3></br><h3> <h3>【上甘岭战役,肉身堵抢眼】</h3></br><h3>1952年10月14日,朝鲜战场上发生了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这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h3></br><h3>在这片狭小的区域,面积只有四平米,却倾泻了将近230万枚炮弹,炮火的密度创下了全球纪录。</h3></br><h3>在这场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勇的战士,黄继光就是其中之一。</h3></br><h3> <h3>19日晚上,黄继光所在的部队接到任务,要拿下上甘岭西侧的597.9高地。他们一鼓作气,迅速拿下了三个高地,但最后一个零号阵地却一直攻不下来。</h3></br><h3>美军的主要火力集中在零号阵地,他们用照明弹照亮战场,多个火力点形成交叉火力网,导致我们的爆破小组一直无法突破这道防线。</h3></br><h3> <h3>天快亮了,要是还拿不下美军阵地,整个战局就得耽误了。</h3></br><h3>在成功突破敌军前三道防线后,6连的兵力已大幅减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连营长正准备亲自上阵执行爆破任务。就在这时,通讯员黄继光主动请缨:“营长,让我来承担这个爆破任务吧。虽然我主要负责通讯工作,但我有信心能够摧毁这个火力点。”</h3></br><h3> <h3>营长同意了黄继光的申请,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叮嘱道:“注意安全!”</h3></br><h3>"连长,我一定能立下战功,成为英雄,等凯旋归来我就申请入党!"黄继光轻松地说道。</h3></br><h3>黄继光与两位同伴共同承担了爆破敌阵的任务。他们各自分工,成功破坏了几处敌方火力点。在此过程中,其中一位同伴不幸阵亡。</h3></br><h3> <h3>面对战友的倒下,黄继光没有时间沉浸在悲伤中,他迅速投入战斗,朝着敌人的主要火力点发起冲击。在冲锋过程中,他和另一名战友先后中弹倒地。此时,黄继光距离敌人的火力点已经非常接近,天边也开始泛起鱼肚白。尽管身受重伤,他依然强忍疼痛,艰难地向前爬行。当他接近火力点时,用尽最后的力气,将手中仅存的一颗手榴弹投向敌人阵地。</h3></br><h3> <h3>敌军的碉堡仅被炸出一个小缺口,整体结构依然完好。目睹后续战友接连倒在敌方枪口下,黄继光内心焦灼,毫不犹豫冲向敌军火力中心。</h3></br><h3>在碉堡的射击口旁,尽管身负重伤,黄继光仍强忍剧痛跃起,冲向敌军的机枪位置,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枪口。美军持续猛烈开火,黄继光却紧紧抵住枪口,毫不退缩。</h3></br><h3> <h3>在黄继光英勇献身的激励下,他身后的战士们高喊着“冲!”</h3></br><h3>在关键时刻,我军果断出击,成功占领了上甘岭597.9高地,彻底击垮了美军两个营,歼灭敌军1200多人。这次胜利不仅重创了敌人,也为黄继光和他的战友们报了仇。</h3></br><h3> <h3>【立志参军,身高优势?】</h3></br><h3>黄继光最初的名字叫“黄积广”,这个名字承载了他父母对他的期许,希望他能够不断积累能力,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h3></br><h3>黄继光在家中排行第三,上有两位兄长,下有两位弟弟。然而,在他六、七岁时,父亲和两位哥哥相继因病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肩上。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年仅八岁的黄继光便开始在地主家打零工,无论是放牛还是耕种田地,他都尽心尽力地完成。</h3></br><h3> <h3>黄继光在劳作的同时,还要忍受地主的压榨和剥削。地主常常找各种借口克扣他的工资。长期下来,黄继光经常吃不饱,导致他的身高比同龄人矮小不少。</h3></br><h3>幼年时期的遭遇让黄继光深刻认识到地主的剥削本质,他内心强烈期盼着能够彻底改变这种受地主欺压的社会现状。</h3></br><h3> <h3>1949年11月,随着解放军的到来,四川人民终于摆脱了长期遭受的压迫和贫困。这支以服务民众为宗旨的军队,所到之处无不带来新的生机与期盼。</h3></br><h3>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跨越三八线,对我国边境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这一局势,党中央果断决策,派遣志愿军赴朝参战,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征兵工作。</h3></br><h3> <h3>四川省中江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志愿军招募工作。面对这一机会,黄继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入伍,投身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中。他的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勇气和决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黄继光的行动,成为了当地青年参军的典范,激励了更多人加入到志愿军的队伍中,共同为国家的安全和尊严而战。</h3></br><h3>然而,在申请入伍时,他因身高不达标,体检未能通过。尽管如此,他并没有灰心,多次尝试报名,却屡次因同样的原因被淘汰。</h3></br><h3> <h3>身高不够就不能参军吗?矮个子也有自己的长处,敌人想瞄准我都不一定找得到!黄继光对此表示强烈不满。</h3></br><h3>营长听完笑了笑,问道:“你真的这么想参军?”</h3></br><h3> <h3>“小鬼子已经被我们赶走了,现在我们的对手是美国人。既然你这么想参军,那就给你个机会吧。”</h3></br><h3>黄继光报名时,因为不认字,他说的“积广”听起来像四川话里的“继光”,登记人员就顺手把他的名字记成了黄继光。</h3></br><h3>从那时起,这个称谓就与他形影不离。</h3></br><h3> <h3>【来回穿梭,身姿矫健】</h3></br><h3>黄继光随志愿军部队长途跋涉,从中国境内出发,越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他被编入2营6连,负责通讯工作。</h3></br><h3>出人意料的是,黄继光在通讯员岗位上表现得非常出色。这份工作表面上看只是跑腿送信,实际上却充满风险。美军侦察机时刻在头顶盘旋,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不测。</h3></br><h3> <h3>身材瘦小反而成了他的长处,在危急时刻,黄继光能快速躲藏,不易被对手察觉。</h3></br><h3>为了迅速将军事装备和情报送达前线,黄继光决定抄近道,承担了巨大风险。</h3></br><h3>尽管抄近道能缩短行程,但这条路紧挨着敌人的地盘,一不小心就可能暴露。黄继光虽然成功达成了目标,却还是挨了指导员一顿批评。</h3></br><h3> <h3>我明白你只是想完成工作,但你的生命难道就不重要吗?</h3></br><h3>黄继光虽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在执行下一次任务时,他还是选择了捷径,目的是尽快把物资和敌情送到前线,以减少战友们的牺牲。</h3></br><h3> <h3>在激烈的战斗中,黄继光目睹了同伴受伤的情景。面对敌人的猛烈火力,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将受伤的战友安全地带到后方,并迅速交给医疗团队进行紧急处理。</h3></br><h3>在每一次战斗任务中,黄继光始终保持着高度警觉,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全力以赴。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指导员的认可,并因此获得了三等功的荣誉。</h3></br><h3>得知这一消息后,黄继光内心激动不已,立刻提笔给母亲写了封信。他暗下决心,要在战场上更加奋勇杀敌,争取再创佳绩。此时的黄继光满怀着对未来的期待,决心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组织的信任与培养。他深知,作为一名战士,只有不断立功,才能不负重托,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h3></br><h3> <h3>【真是假的?】</h3></br><h3>王清珍,这位曾亲手处理黄继光遗体的护士,对质疑声感到极度不满。她坚定地反驳道:“这绝不可能是伪造的!我亲自参与了黄继光烈士遗体的整理工作。”</h3></br><h3> <h3>王清珍回忆说,处理黄继光遗体时,他手里紧紧抓着沙袋麻布片,怎么也拿不开。那时他的腿已经断了,身上满是枪伤,背部的弹孔清晰可见。当时正值十月,天气特别冷,黄继光的遗体都已经冻硬了。</h3></br><h3> <h3>王清珍用热水仔细擦拭黄继光的身体,去除血迹,并软化僵硬的手臂,使其自然垂放,让他的遗容显得更加安详。</h3></br><h3>王清珍声音颤抖,反复念叨着,“这不可能是假的,绝对不可能……”</h3></br><h3> <h3>肖登良回忆道,当年他和黄继光一起执行炸毁敌军火力点的任务。他感慨地说:“如果当时是我上去执行任务,黄继光可能就不会牺牲了。”王清珍也为黄继光的事迹发声,表达了对战友的怀念。两位老战友的回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当时战场上的真实情况,以及黄继光为完成任务所付出的巨大牺牲。</h3></br><h3>回想起过去,肖登良心中充满了惋惜和懊悔。</h3></br><h3> <h3>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而不是对他们产生怀疑。质疑革命先辈,就是对英雄的亵渎。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用实际行动传承革命精神,这才是对先烈最好的致敬。</h3></br><h3> <h3>鲁迅曾指出:“如果一个民族缺乏英雄,那是可悲的;但如果有了英雄却不知道如何敬重和珍惜,那这个民族就彻底没救了。”</h3></br><h3>那些怀疑英雄先烈贡献的人,是否想过我们今天享有的和平是怎么来的?</h3></br><h3>#图文春日打卡计划#</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