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家距国家体育场“鸟巢”及水立方也就是两三站地,公交、开车都很方便,甚至步行也不算远。但这个外地到京游客必打卡的地方,我却了无痕迹,除了08年奥运足球最后决赛进场观看,其他有记忆的也就两三次。也可能心理上认为随时可以“光临”,太方便了也就太容易忽视了。</p> <p class="ql-block"> 中秋国庆长假临近尾声,偶有闲暇,忽来“雅兴”,晚上决定到鸟巢看看,体会一下节日的鸟巢灯光秀。乘公交车两站地,下车散步状即到鸟巢。尽管到此“了无痕迹”,但鸟巢和水立方的灯光秀还是印记深刻的,因为这是北京地标建筑之一。没有想象中的人流攒动,我们从南向北走去,即看灯光也看人,把鸟巢和水立方做背景,操着不同地域方言,寻找各种角度拍照留念的人不少。安步当车,我们融进了游客群中,也在享受着节日的愉悦。</p> <p class="ql-block"> 从鸟巢往北行至奥林匹克公园南门的宽阔景观大道上,沿道路两旁隔三差五的有不少尽情放歌的卡拉Ok,票友戏曲演唱以及统一服装的广场舞、身着戏装的东北秧歌等被游客围观的场面,观者如市,热闹中觅浪漫。我好奇的问身穿保安制服的工作人员:是节日组织的活动吗?回答:爱好者自己搞的,大多是附近打工的和一些退休人员,天气好几乎每天都有;有坐公交来的,有骑共享单车或骑电动车来的,还有步行来的,自备音响,自带行头。</p><p class="ql-block"> 这些自发的老百姓自娱自乐活动,真的是点缀了节日的国家体育场,不乏是灯光秀的一束异光。我驻足观看,不管是喊麦唱戏者,还是广场的舞者,特别是东北秧歌的扭者,都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忘我,显得那么的陶醉。一曲豫剧《卷席筒》片段,唱出了乡愁,一首《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歌曲,唱出了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每一首歌,每一段曲,都是一种寄托,都是一种倾诉,演唱者歌到动情处也眼含热泪,游客成为看客,看客也可以点歌演唱,甚至报幕都显得那么规范;歌停曲终,掌声响起,不时还有献花者,看客拍照、录像、拍抖音,秧歌队伍中时不时冲入几个游客也随队扭起,这是一个狂欢的时刻,这种互动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 我蓦然感慨:这是一个奥运的大舞台,更是叱咤世界体坛风云者的领地,然而,在这个舞台、领地的一隅,却成为这些庶民百姓的乐土,这里的每一个歌者舞者都会有油盐酱醋茶的操劳,也少不了爱恨情仇的情感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们用纵情的歌舞消解了疲劳和烦恼。百姓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也是这么的“俗气”,“身内有事身即事,心里无云心是天”,他们掸落了一天的劳累,抖掉了一切烦心,借着鸟巢、水立方霓虹的灯光,用歌用舞秀出自己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这是京城一瞥,这是百姓的生活小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文写于 2020.10.10 </p><p class="ql-block"> 美篇作于2025.3.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