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八十年代中专生

鲲之羽

<p class="ql-block">文字:原创</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八十年代中专生的文章,(在此要着意指出,此“中专”指初中毕业后被区内的中师、卫校、农校等校录取的中专生)。所持观点不外乎有两种:一种认为,八十年代的中专生那是妥妥的学霸,如果有机会读高中的话,绝对都会考上985,211大学,因为他们选择读中专,而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另外一种认为,当年的中专生尽管出生寒门,学历不高,但他们为国家的基础教育、农业、医疗做出了特别贡献。</p><p class="ql-block"> 两种观点的言下之意都认为,当年的中专生读书厉害,读中专实属屈才,尽管只是中专文凭,但水平和能力是不容置疑的。</p><p class="ql-block"> 文章后面就是各种各样的跟帖,有骄傲,有挤兑,众说纷纭,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我恰好从那个年代走来,又恰好有几个初中毕业考上中专的同学,我想就第一个观点,用我们的经历来现身说事。我想,这样应该比较客观。</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学校一般只提供蒸饭服务,米菜需要自备。学生每周带五六斤米,一瓶菜。菜品千篇一律的就是酸辣椒、酸豆角等不易变质的东西。有些离校距离不远的,周三还可以回家一次,因而菜会更新鲜一点。</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校还没有通电,晚上自习课,大家都点煤油灯看书写字。</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个年代的学生真的太苦了,因为大家都一样,“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苦也就没有那么苦了。</p><p class="ql-block"> 那年代,留级生、复读生是非常多的,真正应届毕业能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很少,更别说中专了,能考上重点高中或中专的,基本都是复读生。因为复读的成本不高,年龄也没有严格限制,因此,复读二、三年的很普遍,甚至有“八年抗战”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  我是八四年就读桂岩初中,桂岩初中规模小,一个年级就是一个班。</p><p class="ql-block"> 八五年中考,我记得桂岩初中考上三个中专生,基本都是复读生,其中有一个是我的表舅,他复读了好几年,毕业时年龄应该在二十左右;八六年,有二个同学考上中专,一个兴安师范,一个桂林农机学校,也都是复读生。</p><p class="ql-block"> 八七年,我们这届毕业,五十四个人,考上普高六人,重点高中二人,中专一人(后来此人没有去报到,被重点高中录取),被录取的应届毕业生包括我在内共二人,其他的基本都是留级生、复读生。说句实在话,那种考试体制对应届生是不公平的。</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国家急需人才,考取中专就算端上铁饭碗了,所以,复读生多就不奇怪了。对家长来说,复读考中专性价比也最高。</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些被中专录取的学生,天资并不咋的,大家知道,初中课程的难度就那么点点,多读几次,自然就成高手了。</p><p class="ql-block"> 进入高中后,我们这届的九个人于九0️⃣年同时参加高考。读重点高中的三位同学有二人考取了中专,一人落榜;读普通高中的六位,仅我一人考取大专,其他全部落榜。也就是说,三年后,我这个普高学生,成绩超过了重点高中那几位同学,包括那位考上中专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初中升中专的学生中不乏天资聪颖之人。我的初中同学唐高就是一个励志的典范,他八八年参加中考(因病休学一年),一举考取兴安师范,三年后回到母校桂岩初中当老师,边教边学,通过函授获得大专、本科文凭,后来又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最后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复旦大学任教。</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样对比,大家应该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的天资其实都差不多,后来的差距、地位之所以泾渭分明,根本原因在谁更执着,谁更努力。成绩一般的学生多复读几次,不也可以脱颖而出吗?考上中专的学生在新的平台后,不也被普通高中的学生超越吗?中专文凭虽然起点低,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不也可以逆袭而获取博士学位吗?</p><p class="ql-block"> 因此,当年考取中专的学生没有必要炫耀曾经的光环,更没有必要意淫般地去假设。</p><p class="ql-block"> 人生之路很长,机会也很多,但格局大的人、努力的人、时刻准备着的人常常更有资格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朋友,您觉得呢?把您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