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情山水间,漫赏书山韵

仁者

<p class="ql-block"> 又逢周末,那颗向往自由与自然的心再次雀跃起来,我们这次徒步登山的目的地是邢台的书山景区。早就听闻这里藏着别样的风光,当我们真正抵达,便一头扎进了这片赤壁丹崖的怀抱,尽情“冀”情山水,打卡这座充满神奇的书山。</p><p class="ql-block"> 书山景区位于邢台县冀家村乡北口村东南3公里处,海拔1003米,是一处难得的不收费半开发景区,吸引着众多徒步爱好者前来探寻。从山体正面眺望,就像一本迎面翻开的巨型书籍,横向的纹理密密麻麻,仿佛是岁月书写下的篇章,旁边的山体形似笔架,这般独特的景致,被大家美誉为“盘古天书”,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能创造出如此奇妙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初到书山,它的名字给人一种儒雅、文艺的印象,可当我们身临其境,却被眼前那蛮荒粗砺又气势恢宏的红色崖壁深深吸引。沿着蜿蜒的小路缓缓前行,一路上景色变幻无穷,绝壁高耸入云,山峰雄伟壮观,巨石形态各异,峡谷深邃幽静,无一不是红岩铸就。赤壁丹崖,如同一幅天然的画卷,每一处转角、每一次抬眸,都是不一样的震撼,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画笔。</p><p class="ql-block"> 踏入景区,便能看到那宛如刀削斧劈般的赤壁丹崖,崖壁上层层叠叠的痕迹,随处可见书本的形态。有的像是刚刚被翻开,等待着有人来阅读其中的奥秘;有的合拢在一起,像是封存着古老的故事;还有的或平铺、或竖立、或叠放、或斜置,仿佛是上天不小心将无数书籍散落人间,每一本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等待世人去翻阅、去参悟。</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蜿蜒的陡阶努力攀登,一步步来到半山腰,随后踏上二栈步道继续前行。没走多远,一座奇特的通天仙梯便映入眼帘。那峭壁的形状十分独特,既像是一个巨大的鸟巢,稳稳地镶嵌在山体之间;又像是一架悬在空中的天梯,仿佛沿着它就能通往仙境。仔细端详周围的岩石,有的像威风凛凛的狮子,正张牙舞爪地守护着这片山林;有的似蜿蜒的卧龙,蓄势待发,准备一飞冲天。如此栩栩如生的造型,让人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崖壁愈发陡峭,著名的一线天出现在眼前。一块独立的山体紧紧依偎在大山的尽头,两者之间仅仅相隔一条狭窄的缝隙,刚好够游人侧身通过。走进岩缝之中,抬头仰望,只见一线天空高悬头顶,四周是万仞丹崖,仿佛将人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却又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严与力量。狭窄的地方,宽度甚至小于双肩,需要小心翼翼地侧身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刺激。</p><p class="ql-block"> 穿过一线天,一处天坑奇观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的崖壁笔直如刀削,万仞高耸,让人望而生畏。游道从山腰处环绕而过,站在不同的位置,可以欣赏到对面截然不同的景色。两个对称的崖壁顶端,各设有一处观景台,它们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站在观景台上,对面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万丈深渊,深不见底。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无比渺小,就像虫蚁一般。再看周围的赤壁丹崖,立面上沟壑纵横,又像是一根根独立的岩柱,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浩瀚与伟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渺小。从平视的角度望去,原本以为观景台处于大山的脚下,可谁能想到,观景台下方竟是深不可测的万丈深渊,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给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想要登上书山之巅,就必须要连续攀登数段陡峭的台阶路。最陡峭的地方,倾角可达六七十度,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台阶两侧树木丛生,怪石嶙峋,一路的风光却也无限美好。在攀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挑战自我,战胜内心的恐惧与疲惫。终于,我们成功站在了书山之上。山顶非常平整,又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台。极目西望,太行群峰连绵起伏,黄榆岭、仙界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南望山阴,群山逶迤,峰峦叠嶂,落叶林与常绿的针叶林界限分明,山路如羊肠般盘绕在群山丛林之间,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此时此刻,“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之感油然而生,看着连绵的群峰,仿佛一切都变得渺小起来,笔架山也已被我们踩在脚下。山路在丛林间迂回蜿蜒,山岚轻轻笼罩着远峰,如梦如幻,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山脊之上,两侧的原始次生林密不透风,顺着山坡往下望去,根本看不到谷底。入目之处,全是挺拔的林木,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唯有山脊上的步道,像是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远方的又一个山顶,让人对未知的景色充满了期待。</p><p class="ql-block"> 书山之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方塘。此时,池水已经解冻,平静的水面就像一面天空之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美得让人窒息。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为这片宁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p><p class="ql-block"> 沿着一条名叫勤径的下山路开始返程,勤径两侧的护栏石板上,雕满了有关书籍和读书的至理名言。在下山的途中,我们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一边品味吟诵着这些名言,仿佛在与古人对话,从中领悟着书山独特的文化内涵。每一句名言都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让这次登山之旅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下至书山之下,再次仰望这座充满魅力的山峰,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一页一页翻开,便是悠久的历史;又像一首动人的诗篇,一字一句读来,都饱含着岁月的深情。山上的树林,有的根植于肥沃的土壤,茁壮成长;有的扎根在岩缝之中,顽强求生。但无论身处何地,它们都努力生长,不畏严寒,不惧贫瘠,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它们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与感悟。</p><p class="ql-block"> 这次环穿书山之行,我们历时三个半小时,攀升了500多米,行程8公里。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内心却无比充实。这一路,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还感受到了它的伟大与神奇;不仅挑战了自我,还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书山之旅,就像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美好的大自然,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