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昌宁石洞寺</p><p class="ql-block"> 昌宁“石洞寺”原名“清虚大洞”,悬挂于鸡飞镇扁木村盘石居民小组西边断崖绝壁之巅。</p><p class="ql-block"> 远山望去,清虚大洞(石洞寺)险现百丈峰崖之顶,云雾山中,一棵硕大的榕树在干枯的山洼里支撑着向前奔跑的山峰岩石,挡住了向西而行的去路。春日的阳光下浑身血红的树稍慢慢看到了绿色的希望,悬崖峭壁之上有一条雪白的玉带飘在空中连接着“清虚大洞”黑呼呼的洞口,人们从那玉带中走过恰似踏入仙家境地,闭关修炼得出正果,福报满满。 </p><p class="ql-block"> 清虚大洞(石洞寺),春天的山坳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桃花映红山梁,油菜花给村寨披上了古代皇室独有的黄金长袍,田间地头人参果笑迎天下四面八方的客商,各种累累硕果遍地飘香,一幅幅美丽山乡油画展现在世人眼前,真是春雨润果酥,千山换新妆。 闲来修心处,一夜渡仙乡。</p><p class="ql-block"> 昌宁清虚大洞(石洞寺)。沿着乡村水泥公路驱车前行或是漫漫闲庭信步,悠闲自得游玩,都可听到大自然最美的歌唱。清虚大洞(石洞寺)仅离昌宁县城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人们先领略清虚大洞(石调寺)的神奇美妙,再度向西行走19公里进入鸡飞镇政府所在地澡堂,看看绝世无双的神奇雄鸡公塔、慈爱母塔,在塔下泡泡神滩温泉、解除旅途辛苦疲劳是世间最好不过的度假之旅。</p><p class="ql-block"> 昌宁清虚大洞(石洞寺)的来龙去脉,有无古老传说,我走访了扁木村盘石居民小组过去在寺中打扫卫生修修补补的89岁高龄毕春郁老人,当我进入毕家庭院,只见老人精神抖擞,思维十分敏捷,但双腿稍有不便,拄着一棵当地特有的金竹拐杖,坐在干净、整洁的钢筋混泥土平房走廊之上,他听了我的来意,十分高兴地和我交谈起来,说道:我是1936年生人,关于清虚大洞的来历,还得从我阿祖毕应贵说起,阿祖毕应贵鸡蛋山墓志记载,同治十一年间参与平定安邦剿灭匪患有功,获赏大小荷包各一对,小刀一把,封赏篮翎千户总,告老还乡坐吃俸禄。阿祖为给后世子孙行善积德,后人平安上进,特命其次子毕绍甲选址建造庙宇一座。二公毕绍甲精心细选庙址有二,一是村落附近断崖石洞,群山环抱、神奇、巍峨壮观;二是村后大尖叶山顶、平地有二三亩,适合建盖庙宇,可高瞻远瞩,纵揽群山,眼界宽广。毕绍甲将两处选址情况告之其父毕应贵,其父考虑出行方便,将庙宇建盖定址为断崖之上。就这样二公毕绍甲将庙宇建好,由其父千户总毕应贵题写“清虚大洞”寺名,那时候洞口是一间木架结构的瓦屋房间,柱子立于小路之上,高约一丈二尺左右,门窗全部雕花刻草,房间里放有实木地板。房间用于初一、初九,十九、二九产经书和弹奏洞经开展活动之用,直接替阿祖做着烧香换水之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破除迷信被拆除了,已是片瓦无存,只留石头地脚方一块,怒目圆睁见证着厉史的变迁。从我记事开始,就只知道我父亲毕正荣每天都去那绝壁之上进香打扫卫生,修建那条使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后来,父亲毕正荣走到人生终点时候,告诉我要把清虚大洞(石洞寺)保护好,这是本乡、本土、远古以来人们年头节下最好的休闲之地,父亲走后,我和妻子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活,一干就是几十年,近年来腿脚有些不灵便了,把这手中的活交给同村两位爱心人士高素芹、李秀莲两个人看管。</p><p class="ql-block"> 清虚大洞(石洞寺),按毕春郁老人给我的讲述,我推测应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始建于何年何月如今已无人知晓,更无法考证。</p><p class="ql-block"> 我从毕春郁老人家出来,徒步西行一公里左右,就到清虚大洞(石洞寺)后面的山梁,站在山梁之上向东北放眼望去,一条由青藏高原而起,穿过横断山脉巨大的山脉连绵不断,像一条蟒蛇来到天堂山由东向西伸延到昌宁县鸡飞镇扁木村盘石自然村突然停止不前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就此诞生……</p><p class="ql-block"> 远古时期,一条蟒蛇在青藏高原修行已是几千年了,上天得知蟒蛇修行德道圆满即将归位,要到仙界去了,上天不允许蟒蛇带着锋利的牙齿成仙,但蟒蛇总是不愿意舍弃它满口锋利的牙齿,上天告诉蟒蛇,可由东向西慢慢地去向仙界,到时蟒蛇牙齿自然脱落方可到达,蟒蛇信以为真,就从青藏高原启程,慢慢地穿越横断山脉,跨过汹涌澎湃澜沧江,来到右甸坝西边,回头望了望它的来路,已是纵横千里江山了,只是一望,行成了回头山,蟒蛇再也回不去了。只好继续努力向前行走去 ,来到这里,前面有一块巨石,巨石很大、很圆、酷似一个巨大的菜盘子,挡住了蟒蛇的去路,蟒蛇张开血盆大嘴,正想把巨石一口咬碎,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棵铁树扁而粗大,从天而降,打向蛇头,顿时蟒蛇张着大嘴,蛇头打为两截,前截鲜血染红了树木成了火红的木棉花,另一截身体和嘴巴连在一起,成了一条似巨蟒的山梁和悬崖,灵魂出窍向远方飞去……</p><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为纪念这条蟒蛇躯体成了这里肥沃的土地,造福这里的人民,成了人们幸福安康的家园,就把扁铁树定为地名叫“扁木”,挡住蟒蛇去路的巨石叫“盘石 ”,蟒蛇的大嘴就是悬崖上的石洞了。</p><p class="ql-block"> 一阵清凉春风拂面而来,把我从远古拉回现实,我往盘石村口由东向西的羊肠小道顺山梁农耕粮地而下,约四百余米进入悬崖之路,行走过一个小徒坡,并显现怪石嶙峋,顺势小心悠悠而下,通过不规则壹百零壹个小石阶梯,只见靠岩边上两石抬一石形成洞天之风韵,再往前走五十步开外,抵达清虚大洞入口,洞外三面依山而建围墙挡风入崖,沿路直上五六个台阶,进入唯一有框无门的入口,眼前便是一小块约四十多个平方的水泥地板,地板上裸露着中间凹陷长条石头,是原始寺院的地脚方,见证着清虚大洞(石洞寺)千百年来起源变迁,向世人诉说这里千百年风风雨雨、历史沧桑。跨过水泥地面站在洞囗,抬头即见洞口牌匾上用黑漆写着四个大字《清虚大洞》,进洞一看完全是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的溶洞,洞内有两个叉洞,左边的叉洞口有一道铁门被锁着,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景色,传说是无底深渊;右边的岔洞只有二三米深,有一盏常明灯光在闪烁;主洞我估计约六十多平方,洞内没有任人为设施,但被爱心人士打扫得干净整洁,没有香烟,没有祭品,没有前来祭祀的鸡、猪、果品、食物的残骸遗物,更没有任何所谓神仙化身的雕塑和彩画建筑,仅仅摆放几只现代的瓷佛、瓷瓶,整个布局显得格外朴素大方原始生态。我站在洞外悬崖边的小路上,前面是一眼望不底的深渊,只有那棵枝繁叶茂大榕树恰似一个壮汉,用黝黑粗大的双臂托举着身上的绝壁,才有沉稳之思,平安之感,身临其境,确有些心惊胆寒,真正有险、奇之壮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