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p><p class="ql-block"> 今天,相聚在我的母校——美丽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举办这场关于我的诗歌作品的研讨会。我深感荣幸,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喜悦。在此,我要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最诚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感谢尊敬的王先霈先生,他对我这本诗集出版一直都非常关心,在诗集尚未正式出版前,就在不同的场合给予宣传介绍;今天还特地亲临会议现场为我打气助威,让我再一次亲聆教诲。</p><p class="ql-block"> 第二是要感谢各位到场评论家、作家、诗人,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审阅我的作品,提出深刻精当的批评意见,并来会场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老诗歌作者张目鼓劲,这将是我永生难忘的记忆,都是这么高等级的专家出席研讨会也是我的殊荣。</p><p class="ql-block"> 笫三要感谢中国新文学学会和今古传奇传媒集团及今古传奇杂志社,感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领导,是你们几个单位提供的平台及大力支持,才使研讨会如期顺利召开,你们的倾心帮助我将永远牢记在心。</p><p class="ql-block"> 最后要特别感谢晓苏教授和文学院的王仁宝博士为研讨会召开作出的辛勤努力。晓苏先生从会议策划到人员联络等各方面对我提供了巨大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送你一轮朝阳》是我倾注心血创作的一部诗集,它收录了我几十年来的部分诗作,是我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性、对爱情、对艺术等多元主题的思考和感悟的结晶。这是我的第一本诗集,(后面两本诗集都是最近两年写的。在长江数字出版传媒的网站长江中文网上可阅读)这本诗集从时间跨度讲是历时较长的,前几天我特地从书柜里翻出一本泛黄的手抄本《桂子山诗草》,就是40多年前,在这三号教学楼和五号宿舍楼写的,这要感谢我的母校华师赋予了我浓厚的诗歌情怀,培育了我的一些诗歌观念。而这本集子的很多诗,如《诗坛要火》(《桂子山上的月和人》、《月夜》等就是出自这个手抄本。可以说,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诗集从时间上来看是苍老的,在艺术上还是有很多粗糙和稚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认为写一首诗很容易,比如搞个顺口溜,写点大白话的口水诗,但要写出一首能让人回味的好诗就很难,特别是像刘益善老师所言,写出一首让人一看就记得住的诗就更难。向在座各位老师特别是王老师坦言,当时我在华师的文艺批评文艺理论课没学好,毕业论文只好写语言学方面的内容。近一年多我就恶补了文艺理论方面的一些知识,还结合实践写了60多篇谈诗论诗的文章,写了上百篇对自已、对名家的评析文章(长的几万字短的也有近千字)。以我现在的批评眼光看,当时有些诗确实不那么成熟,不应该那样写的。如2008年,我在长江文艺第12期上发表的《父亲的脊背》一诗:“父亲的背也为我弯过/那是闲暇时驮着故事/驮着我的天真/那是父亲帮我背负上学的行囊/送我去翻文化的山岭。”这最后一句就是败笔。还有这次荣光启老师指出的《妈妈的落发》最后三句就是多余之言。</p><p class="ql-block"> 要说我的诗有什么特点?那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明快刚健的风格,可以差强人意。40多年前,我在《桂子山诗草》中,就明确提出“诗坛要火”的说法,2007年发在我的博客上也比李犁先生《诗坛要火》的诗论文章要早很多年。就诗的“缘情”作用我写了很多体会或说宣传文章,我的第一本诗集的跋和第二本诗集的自序,都强调诗歌的主要功能是它的情感作用。时间关系,我在这儿就不展开汇报了。</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的诗歌生涯中,我也走了很多弯路,学写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诗,现代派风格的诗,如先锋派啊,朦胧诗等等都搞过,像这诗集中保留的题目《垃圾》等。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诗歌也应该像其他文学体裁和艺术种类一样还是要走习总书记所强调的“三个贴近”的道路,过于“小我”,过于冷晦,过于压抑,是没有生命力的。诗歌要燃起人们内心的热情之火,燃起生命之火。我当时起这个书名《送你一轮朝阳》也是这个用意。诗集出版以后,我送了一批书给当地识字的乡亲,他们看了以后有两点评价:一是读得懂,二是感动人,有的甚至说感动得流眼泪,听到消息后从几十里地外跑来,专门为自己家里的人讨要诗集。麻城林店村有一个81岁的老人叫陈绍让,可以大段大段的背下我的悼念父亲母亲的诗。至于手机上和网络上的反应美评,就更多了,我在这儿这就不列举。我想我的诗写到这种程度,也可以满足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到这儿来,我主要是想倾听各位专家权威的意见,当做自己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请大家不吝指教、提出宝贵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谢谢各位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