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惠州,这座岭南古城,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p><p class="ql-block">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年近六旬的苏东坡因“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开启了他人生的至暗时刻。他曾在《自题金山画像》诗中写道:“问汝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这诗可以说是苏东坡给自己一生的注脚,也是他一贬再贬的人生最低谷,是距庙堂最远,离百姓最近的地方。然而,这位旷世奇才总能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他用他的乐观豁达和满腔热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p><p class="ql-block"> 仲春时节,我再次来到惠州,循着历史的足迹,在这里寻找文学巨匠苏东坡,感受他那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一踏入惠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碧波荡漾的西湖。惠州西湖本不叫西湖,原称丰湖,是苏东坡到来后,常在这个叫“丰湖”的地方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名篇。他在《赠昙秀》诗中,将丰湖称作西湖,是“西湖”这一名称的最早来源,西湖之名在苏东坡诗词的传播下扬名,被人们传了开来,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在西湖边漫步,仿佛能看到苏东坡当年泛舟湖上,与友人把酒言欢的身影;仿佛能感受到苏东坡当年的心境,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 从西湖东门去孤山东坡园,要经过苏东坡资助修建的苏堤和西新桥。据说,惠州西湖当年只有一座简单的木质浮桥,但木料容易腐烂,屡修屡坏,常有群众过桥坠湖,让过湖的民众相当不便。苏东坡听闻此事后,便积极倡议,慷慨捐资,并与当地官员和罗浮道士邓守安、栖禅院僧希固相商,组织群众疏浚西湖、建堤建桥。当工程面临资金短缺时,他还找到弟弟苏辙寻求帮助,苏辙的夫人也慷慨解囊,这才将桥堤建好。</p><p class="ql-block"> 人们为感念苏东坡的善举,将从东门至西山脚下全长300多米的长堤命名为“苏堤”,长堤上的西新桥也被叫做“苏公桥”。</p> <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当年苏东坡为治理西湖而资助修筑的桥和堤坝,如今已成为惠州一道美丽风景线。漫步苏堤,放眼平湖、丰湖,可以欣赏到湖水波光粼粼、岸边垂柳依依的西湖美景,感受到清风佛面的愜意。西新桥以“坚完宏伟,观者咨叹”的气势雄踞惠州西湖六桥之首;“苏堤”堤坝,携带着苏东坡的灵气跻身为惠州西湖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堤玩月”。他的功绩,不仅在于留下了这道水利工程,更在于他为惠州这座城市注入了文化灵魂。</p> <p class="ql-block"> 迎着和煦的阳光,我来到了称为“孤山苏迹”的东坡园。</p><p class="ql-block"> 东坡园绿树成荫,步入园内,便望见苏东坡居士雕像,他手持书卷,目光深邃而平和,似乎在沉思,又仿佛在眺望美丽的西湖和这片他深爱的土地。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温暖的轮廓,让我不禁想象,900多年前的他,是否也是这般风度翩翩,在惠州的山水间吟诗作赋,留下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 怀着崇敬之心,我走进东坡纪念馆。馆内那些泛黄的古籍、逼真的蜡像以及珍贵的文物,如同一扇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全面展现了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尤其是他在惠州的生活与创作。在这里,我看到了他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被贬惠州,却能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把生活过出了诗意。</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我来到王朝云墓前。这座坟墓安静地坐落于这孤山上,周围绿树环绕,仿佛在守护着一段千古佳话。王朝云,这位苏东坡的侍妾,对东坡不离不弃,万里追随,与他朝夕陪伴。她是晚年苏东坡慰藉孤独的红颜知己,却红颜薄命,早早染病离去。他们相识于杭州西湖,却告别于惠州西湖,只留下这座坟墓和苏东坡对她的无尽思念。站在墓前,我不禁为他们之间的深情所动容,也感慨人生命运的无常。</p> <p class="ql-block"> 墓前有一座亭子,名“六如亭”,得名于王朝云去世前念诵《金刚经》的句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p><p class="ql-block"> 六如亭飞檐斗拱,古朴典雅,亭子正面的柱子上,镶嵌着一副石刻楹联:“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这副楹联道尽了苏东坡及其爱妾寓惠时的生活和他们曾经的相知相伴,也写出了苏东坡离开惠州后人去亭空,湖冷月凉,冷到梅花的孤寂凄凉。</p> <p class="ql-block"> 在东坡园中漫步,随处可见东坡寓惠书迹。那些苍劲有力的字迹,或豪放,或飘逸,一笔一划都凝聚着他的智慧与情感。看着这些书迹,我仿佛能看到他伏案挥毫的身影,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网络的时代,他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滴,抒发着内心的喜怒哀乐。这些书迹,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他精神世界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沿着老街古巷,我来到了坐落在白鹤峰的东坡祠景区。这里原是苏东坡在惠州的旧居,是他觉得复出无望,决心安家惠州,于是就在这白鹤峰买地建房,以作终老之所。 哪知新居落成仅住三个月后,便再被贬至海南儋州。后来人们怀念他,就将苏东坡旧居改成了东坡祠。</p> <p class="ql-block"> 东坡祠景区入口处矗立着一尊东坡居士雕像,像上的苏东坡气宇轩昂,满腹诗书,一身正气,目视远方。沿石阶而上,通过东坡祠山门,就是东坡祠遗址。前庑门上方挂有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题写的“惠州苏东坡祠”石刻牌匾。</p> <p class="ql-block"> 东坡祠内古朴的建筑、清幽的庭院,无不透露着岁月的痕迹。祠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苏东坡的故事。走进正厅,苏东坡的画像高悬堂上,目光炯炯,仿佛穿越时空注视着我们。在这里,我看到了他的诗词作品和手迹墨宝,感受到了他的才情与豁达。</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纪念馆中设有两个专题展,分别为《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平陈列》和《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寓惠事迹陈列》。这两个专题展都陈列着众多与苏东坡相关的文物和资料。</p><p class="ql-block"> 我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展品前驻足凝视,试图深入地了解他的平生功业和在惠州的生活情况,感受到他那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他被贬至此,没有丝毫的怨怼,反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融入当地生活,为惠州百姓谋福祉。这种精神,让我深受触动。</p> <p class="ql-block"> 在后院,我见到了东坡井。这井是宋代圆形井,内壁青砖砌成,现保存完好,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东坡在白鹤峰购地筑居时,为解决饮水问题,雇人凿井,据说当年该井除供苏东坡一家饮用外,还为周边民众提供了生活用水。</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来到桥东滨江路外侧,这里有一个“钓矶石”标志牌。据说这里原来有一块奇石,叫“东坡钓矶石”,经过岁月变迁,钓矶石没有了,但钓矶的平台还在。在东坡寓惠生活中,钓矶石是充满野趣欢乐的地方,苏东坡入住白鹤峰后,曾打算在钓矶石建筑钓鱼台,终朝弄水。这充分地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真情向往。</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曾经的东坡钓矶石旁,我望着流淌不息的东江水,想象着900多年前苏东坡曾在此驻足沉思的情景,他那《惠州一绝 ·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的诗句又在耳边回响着……</p> <p class="ql-block"> 循着东江之畔,最后我来到了苏东坡寓惠第一站“合江楼”。</p><p class="ql-block"> 合江楼始建于唐代,如今的合江楼是2006年重建,楼高八层,气势恢宏,虽为重建,但那份历史的厚重感依然扑面而来。宋代的合江楼,原是三司行衙中皇华馆内的一座江楼,是朝廷官员的驿馆。按理苏东坡作为一名贬官,是不能住进合江楼的,但惠州太守詹范对苏东坡非常敬仰,特意安排其入住。苏东坡抵惠后,前后在这里住过二次,他发现这里风景优美,放眼望去,水天茫茫,禁不住连声赞叹,很快就写下了《寓居合江楼》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我拾级而上, 到了合江楼八楼,登高鸟瞰,浩浩的东江与西江在此交汇。江水滔滔,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江风拂面,思绪飘飞,遥想当年,苏东坡或许也曾站在这相同的位置,望着浩渺的江水,心中涌动着家国情怀与人生哲思;仿佛能感受到当年苏东坡在此凭栏远眺时的心境,看到了他那洒脱的身影,挥毫写下了“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的优美诗句。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位伟大的诗人在一起,共同感受着那份超脱与豁达。</p> <p class="ql-block"> 这次在惠州的寻找之旅,让我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荣辱不惊的旷达观,使他在贬谪中见自在,在困厄时有诗情,在逆境里得超然。他的才情、他的豁达、他的爱民之心,都深深地印在了惠州这片土地上。惠州因苏东坡而更加璀璨,苏东坡也因惠州而更加鲜活。我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离开了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但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与明净,将永远留在我心中,成为鼓励我们走完风雨人生的一种精神向导。</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字、图片、编辑:罗光前</p><p class="ql-block"> 音乐:古琴曲《山谷幽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