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蒂,a puma at larg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first time,the last time。”</p><p class="ql-block">这是2017年元旦厦马,博蒂跑过终点后,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大家围过去,只见他大口喘着气,躬身,双手撑在膝头上,摇着头,水也不要、献花也不要。他的黄色运动衣上布满了汗渍,脖颈儿全是盐粒,那样子,似乎随时都要倒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已接近下午2点。从早晨8点开始的比赛,到这个时候,无论是饥渴,还是疲劳,对于一个年近66岁的人,经历了怎样的煎熬,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群身穿“京湘”团服的后援,抱着鲜花、标语、水、面包,把我和博蒂围在中间,七嘴八舌,有人赞叹“牛b”、“厉害”,也有人吃瓜“呵呵”、“嘻嘻”。后援团美女大茉莉铺开一条大毛巾,扶着博蒂,让他坐在地上,帮他按摩放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比博蒂早到一个小时,早已缓过劲来,在众人的赞叹声中,心中颇有几分得意。坐在博蒂旁边喝水,我听到了他和大茉莉的对话。</p><p class="ql-block">大茉莉:“换了我,不要说跑,就是走6个小时,也要累死了。”</p><p class="ql-block">博蒂:“跑比走容易一点。” </p><p class="ql-block">大茉莉:“不是说马拉松伤身吗?你怎么还要跑?” </p><p class="ql-block">博蒂:“看到世界上那么多人在跑,就想试一试。马拉松属于极限运动,伤身是一定的。尤其是对心肺、对关节组织的损伤,应该都是不可逆的。”</p><p class="ql-block">大茉莉:“反正打死我都不会去跑的。” </p><p class="ql-block">博蒂:“我再也不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朝他们瞥了一眼,确定不是在开玩笑。博蒂面朝下趴在地上,大茉莉在给他揉小腿。很奇怪,我跟他完全相反,“下一场比赛,早点来吧。”这是我没说出来的话。此刻,内啡肽作用下,豪气满怀,伤不伤累不累的,跟这感觉相比,怎么都值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蒂中等个头,腰身挺直,平日里衣着时尚整洁,头发永远一丝不苟。虽说是做企业出身,论个性,更像一个球队教练。没有理论功底的教练不是好队员,为了这次厦马,不知道他做了多少功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记得是我们第一次跑了奥森半马后不久,有一天,顺路去他家,在他家地下健身房,我首先看到了挂在墙上的厦马备赛计划表,布满了红勾、蓝点;再看到茶桌上的笔记本, 跑量、目标配速、跑后拉伸、营养方案等等,写了一大堆。壶铃、泡沫滚轴、弹力带散落一地。跟马拉松有关的书堆满了茶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我对一本《跑步圣经》爱不释手,他拿起《跑向波士顿》,说,“这两本都送给你。回去慢慢看。”后者,第一次让我知道了什么叫BQ。我认为,读了这么多书,他一定也研究过,跑马对身体到底好不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万没想到,9个月后,在北京马拉松完赛选手出口,见到博蒂的家属,我才知道他也来参加比赛了。等看到他背着完赛包出来,走路一拐一拐,脸上却是一副自得的表情,我想,厦马后他一定是受了什么刺激,不是说不跑了吗?要不怎么这么快就反悔了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咱也不敢问,也没听他解释。到了2018年3月,他又跑了重马;11月跑了上马。尤其是上马,他在跑圈发的成绩,已到427,比第一次厦马提升了1小时10分钟。这个成绩已经很炸裂,接近年龄段BQ(波马报名资格)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这一年博蒂68,经过一年准备,11月17日,他再一次跑上马。冲过终点后,他哭了(他自己在网文里说的),因为成绩是503,离自己设定的400目标,慢了一个小时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多月后,2020年元旦,在北京朝阳区复元村,我们参加一个民办的迎新年活动,跑半马。事先问他来不来,担心他恢复时间不够,没想他爽快地答应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集结区在体育公园门口,地上有厚厚的积雪。早上9点,气温零下10度,即便穿了三层吸汗运动衣,微风一吹,仍然禁不住瑟瑟发抖。开跑前跟博蒂、张老师一起热身时,大家说话的时候嘴巴都在打颤。</p><p class="ql-block">“太冷了。来,先跳一跳,避免拉伤。”博蒂边说边带头跳起来。</p><p class="ql-block">“ 你这次上马,成绩一般啊。”张老师问他。</p><p class="ql-block">“是啊,我自己也没想到,跑崩了。”博蒂答道。</p><p class="ql-block">“是前面跑快了吗?”</p><p class="ql-block">“也不是,前半程配速都在540多,很稳。可30多公里后,身体突然绷不住,整个人就跟积木一样垮了。”他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不是赛前没有休息好?”我想起之前有一次,跟他跑常德半马,赛前那天晚上,他吃了一袋能量胶,结果一晚上没有睡着。所以也插一嘴问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我准备了大半年,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包括赛前休息,所以特别心有不甘。后来就一直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博蒂刚说完这话,发令枪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把头套拉下来,跟着往前移动,再摁运动表。一起越过起跑线的时候,听得他大声补了一句,“我的根本问题,还是跑量不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为“悦跑圈”好友,我们都可以看到各自的跑步动态。我的印象里,他的月跑量一般就150公里的样子,要跑好全马,确实少了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费尽周折,顶着疫情,博蒂再跑上马。没想遇到高温天气,成绩518。虽然和400目标相比,差的不是半点;虽然赛前几个月,他的跑量已经提到200公里以上,但好像这并没有影响他的信心。“新的问题出现了,核心力量不足。”赛后他这样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疫情接近尾声,全国赛事停跑两年后,北马率先开跑。号称“北京人的马拉松”,只因为限京籍跑者报名。那天气温合适,10度左右,他跑出了409,这是最接近目标的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还有一次404,不过那不是正规赛事,没有证书。2021年11月,疫情高峰,国内无马可跑,京湘跑团自发搞了一场“小北马”拉练。十多位选手,顶着细雨,在冬奥公园跑四个往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跑团赛后分享会,气氛非常热烈,初马体验的几位队员,纷纷站起来,抢着说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轮到大茉莉,她的话几乎是带着哭腔,因为是第一次完成全马,太激动了。“我是如此的幸运,有幸成为京湘跑团的一员;我也是如此的感恩、感激,感恩团队,感恩博蒂。尤其是博蒂,是他指导我训练,给我制定目标,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427,太棒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大茉莉的话,难掩兴奋和喜悦,博蒂豪情满怀地说,“只需要一个高目标,有了目标、有了信心,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跑量、核心力量,都是可以练的。”看他那样子,似乎年龄也不是问题,这一年他70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一句白话来说,就是“只要足够努力,下次一定会pb。”这也是我曾经深信不疑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通输出后,他用尼采的话结束,“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随即是满堂的掌声和笑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想,这是他在给自己吹冲锋号啊。一只脚已经迈进400,冲过去,不就是加一点跑量的事儿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过了一年。秋天,2023年的北马如期而至。赛前大家商量,仿照基普乔格的破2战术,由张老师带头,组成4人破风阵,给博蒂加挂buff,冲400目标。结果,虽然小伙伴的破风阵很给力,30多公里后,又是他自己没有顶得住,比上次差了3分钟,完赛成绩4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北马开跑,73岁的博蒂,带着400的目标,满怀信心,再次上场。跑团两位最靓的仔apple和寒山伢子自告奋勇,充当私兔。</p><p class="ql-block">再一次,441折戟而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在完赛选手出口,看到他被这俩一左一右扶着走出来,脸上写满疲惫,亲友团围过去,纷纷安慰他,“安全第一,成绩不重要”、“完赛就是胜利”。可他的第一句话却是,“又遇到了新问题,今天状态不对,一上来就有疲劳感。破4又要再等一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底是受什么驱动,让博蒂对破4如此执念?4小时完赛,已经远超BQ标准了。虽然很好奇,但我也没敢问。pb了又怎么样?跑进330了又怎么样?常常就有人这样把我问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在为他的勇敢找高大上的理由时,偶然有一天,从他的嘴里,我好像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的东西,也许它才是让博蒂坚持和执拗的根本所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北马后不久,年底,跑团又搞了一个总结会。会上,博蒂说了很多话:“先说为什么这次没有成功。千算万算,疏忽了一点。因为肩周炎,赛前晚上吃了过量的镇痛药,而这种药需要大量的能量代谢,把我的体能提前消耗了,查看当天早晨的bodybattery,50不到。所以,还没有跑到半程,体能就消耗殆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说这几年的跑步心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生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孩童。我们都有作骆驼的经验,负重前行;也作过狮子,叛逆、勇敢,追求自由;而最高的境界,是像孩童那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在跑步中,我感受到了孩童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个自己小时候玩铁环的情景:那是五、六岁的样子,有一天,刚刚学会滚铁环的少年,想把铁环滚过一条独木桥,可是每次滚到桥中间都要掉下去。然后,一次又一次,他跑到桥下枯水的沟渠,捡起再来。少年的小脑瓜里有一个念头:“我就不相信我过不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童心!“我就不相信我不能破4。”他的勇气和执念,我们心目中的优秀品质,原来就来源于单纯的童心。我差一点喊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回到博蒂身上。在大家的注视下,他正站着说话,手拿一张纸条,分析他的配速、心率、分段用时等跑步数据。这是他的习惯,也是他的个性中,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地方,复盘,总结得失,然后改善和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今天,我却突然有了疑惑,这些年来,他不一直在改进吗?或许他早就知道自己跑不进4小时,各种努力,只是习惯性地想要证明自己,“我是不会放弃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想起了多年前,我第一次见他的情景。那天下班后,刚到他家门口,就听到屋里录音机正高声播放英语,那是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课文,“a puma at large.”彼时,他已人到中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情景,对我内心的冲击该有多大!以至于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心怀敬意,记忆犹新。而近年来,在跑步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以后,让我意外发现,坚持作一件事情,有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并不那么重要。对一般人来说,不管是跑步还是其它,喜欢,才是可以忍受伤痛和暴晒,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唯一理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学的时候,我们就熟知这个现象:那些看起来具有超常毅力的人,有可能是真努力,也可能是假刻苦,真相是,他自己喜欢这样,也有人喜欢他这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