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路上铸军魂 ——记军旅作家刘秉荣

白毛女集邮工作室

牛双跃 许多认识军旅作家刘秉荣的人都是从他的叙事作品开始的,而我却是从他的画作开始。一天,在《瞭望中国》群里闲翻,一幅刘秉荣的国画《春江水暖鸭先知》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是写诗出身,搞美术生活,所以无论是对诗还是对画都颇为敏感。但见此画构图大开大合,用现代的语言突破了传统的概念,巧妙的运用线条和墨色表达出丰富的内涵,细腻和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绘画笔触之外生动地表现了主题的质感、季节和境遇,既给人一种宁静的安逸,又不乏视觉的冲击力!于是,我开始关注刘秉荣,进入网上搜索,禁不住连连的惊讶。后来我在整理“时代英模”系列展品的时候又翻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全传》《红四方面军纪实》《西路军魂》《贺龙全传》《彭德怀传奇》《朱声达将军传》等等,竟都是刘秉荣一人所著。说来也是有缘,我当兵的时候竟和他同在北京军区,他当兵的时候竟在我的家乡石家庄,在部队我们都在电影组放过电影、也都画过画,都从过文,只是我远不及人家。于是,不但敬慕之心油然而生,而且还多了几分亲近。 <p class="ql-block">从农家小院走向军营的刘秉荣</p> 第一章:从农家小院走向军营<br> 1945年,刘秉荣诞生在天津宝坻潮白河畔的黄庄大洼,这是一个以水系为脉络,河道纵横交织,稻田连绵成片的村庄,位于九河下梢的黄庄大洼,十年九涝,老百姓生活很苦。也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和贫苦的生活塑造了刘秉荣耿直、坚毅又倔强的性格,并且萌发了长大当兵,报效祖国的愿望。<br> 1964年12月20日,刘秉荣被批准入伍,受其影响,全公社共走了十五个原来只想挣工分吃饭的年轻人,因此带兵的很高兴。刘秉荣在1965年2月9日的日记里写到:“今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从今天起,我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了。我的理想实现了。我要向雷锋同志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当然,部队的生活一定会很艰苦,一定会有很多困难等待着我。但是,我们不是“少爷兵”。晚上,我又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看电影《列兵邓志高》(这部作品的作者马云鹏,后来成为我的老师和好友),影片中主人公的一举一动都使我深受教育。使我认识到个人英雄主义的危害性,一个人事事都要以革命利益为重,要想到世界革命。”<br>  1965年,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刘秉荣做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踏上了军旅之路。他的名字,如同他的人生一样,平凡而又不凡。谁也不曾想到初中只读了一年半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未来的岁月里,书写下5000多万字的壮丽篇章,更未曾料到,其中3800多万字的红色经典著作会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他说:“我是个农民的儿子,是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br>  <br> <p class="ql-block">从普通一兵到入党提干</p> 第二章:从普通一兵到入党提干<br> 1965年的12月9日刘秉荣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让他非常激动,因为他入伍仅10个月就入了党,这是一般人很难企及的。于是他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到:“今天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日子,也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有谁能知道我此刻的心情呢?今天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我是党的队伍中的一员了。<br> 中国共产党在过去领导着全国广劳动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如今又领导着全国全世界劳动人民向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作英勇的斗争。多少英烈为革命作出牺牲,多少革命战士,在党的领导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党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切。<br>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渴望已久的事了,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从此以后,我将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把毕生精力,一点一滴的献给革命事业。”<br>  入了党,刘秉荣的工作热情更高了,恰逢辞旧迎新春节又到了,把他忙的更是不亦乐乎。由于196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广播里经常播放《二月里来》、《在太行山上》等歌曲,还经常播放《洪湖水,浪打浪》、《红梅赞》等这都是他特别喜欢的歌曲,因此他的心情非常愉快。也就在此时他的提干的命令又到了,真是双喜临门,锦上添花。从1965年2月入伍到1969年3月提干,4年多的时间内,虽经历了人生太多的酸甜苦辣,但终究是心愿圆满,未来可期。<br><br> <p class="ql-block">刘秉荣和绘画老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刘秉荣当年画的《永不休战》</p> 第三章:画笔下的荣耀<br> 1967年的一个春天,刘秉荣站在63军炮团俱乐部的门前,望着那片广阔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br> 那时的刘秉荣虽然爱好文学,却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团里请来了文化馆的吴老师画伟大领袖的油画像,他成了老吴的助手。在油画布上,他找到了自己的天地,画笔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幅幅伟大领袖的画像在他的努力下栩栩如生。<br>  他的画作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甚至有人称赞他画得比吴老师画的还好。于是,他开始为各营连和驻地画领袖像,他的画作遍布了石家庄的街头巷尾。那时的他,仿佛是一个小小的画家,用画笔描绘着心中的英雄。他曾在石家庄街心画了十几米高的领袖画像,也给黄庄大队画了一幅,这幅画像直到1989年还在大队办公室挂着,后来不知被谁拿走了。粗算了一下,他前前后后画的领袖像有近百幅。他还组织全团家属绣了一幅6米多高、2米多宽伟大领袖的像,这幅绣像放在礼堂的一个木箱子里,部队于1969年调到内蒙古执行战备任务,又调到太原附近的阳曲县时,这件作品就不知落在了谁的手里了。这里一件文物珍品啊!另外他还用绿豆、黄豆、小豆等粮食制作了一幅毛主席像,参加了北京军区后勤部的展览。<br>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就在他信心十足地学习画画时,团里提他当了新闻干事。他不得不放下画笔,拿起笔杆,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军炮团从组建以来,几乎没有在报上发表过新闻稿件。而他用一年的时间,组织和发动全团的报道骨干写稿子,让炮团的各类新闻稿件发表了3000多篇。<br><br> <p class="ql-block">刘秉荣在《贺龙传》写作组</p> <p class="ql-block">刘秉荣的部分著作</p> 第四章:从文学扬帆到绽放辉煌<br> 1972年,随着国家文艺政策的逐步放宽,全国各文艺期刊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复刊。在这一背景下,刘秉荣的一篇报告文学《学大寨的道路上》在《解放军文艺》复刊号上发表,这篇作品不仅展现了刘秉荣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文学功底,更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 得益于这篇作品的成功,刘秉荣被调到了军文艺宣传队,专职从事文学创作工作。这对于热爱文学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年底,他又幸运地参加了由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举办的文艺创作学习班,这不仅为他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更为他结识了一批文坛前辈提供了契机。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刘秉荣的作品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无论是在构思、布局还是语言表达上,都有了质的飞跃。<br>  学习班结束后,刘秉荣的才华得到了胡可副部长的赏识,被点名调到了军区宣传部文化科,负责全军区的文艺创作工作,并兼任《连队文艺》的编辑。1980年,老作家刘伍到总参政治部负责《贺龙传》的写作工作,经时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杨白冰的批准,刘秉荣有幸加入了《贺龙传》编写组。在编写组的工作中,刘秉荣深入研究了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从此,他踏上了红色创作的辉煌之路,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著作。<br>  刘秉荣的笔触,如同他的人生一样,充满了坚韧和力量。他笔下的英雄人物,不仅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更仿佛是他自己或他心中的那个理想。这些作品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更为他赢得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荣誉,成为他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一座座丰碑。<br><br> <p class="ql-block">第五章:感恩岁月与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回首刘秉荣所走的路,自有路上的风雨兼程,也有遇山开路遇水过河的魄力和坚毅。但是每次问到他,他都会说:“自己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培养”。“我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领导和同志们的培养帮助,离不开解放军这所大学校的培养。”在他看来,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任何名牌大学都不能相比的。</p><p class="ql-block"> 如今,刘秉荣早已是文坛的佼佼者,但他的心中始终怀着对那段军旅岁月的深深眷恋。他知道,是那段岁月塑造了他,是那段岁月让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贺龙元帅夫人及儿女们签名赠予刘秉荣的《贺龙元帅》雕像</p> 1996年贺龙元帅百年诞辰之际,元帅的亲人们把一尊铸有“刘秉荣同志,劳碌尊驾,铭感至深”和亲人们签名的元帅铜像赠给了我,我很感动。这是元帅亲人们对我工作的肯定、鼓励和鞭策,要求我更好地写好贺老总。我手捧铜像,向贺老总再表决心,决心写好贺老总这位开国元勋!我要永远为党唱赞歌!<br>  在前进的道路上,刘秉荣从未停下脚步。他深知,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前行的动力。正是有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培养,他才得以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他时刻铭记这份恩情,将其化作笔下的文字,用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回馈社会、回馈人民。<br> <p class="ql-block">刘秉荣向国家图书馆捐赠自己的著作</p>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如今,刘秉荣的著作已被多家博物馆和纪念馆收藏,仅被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就多达70部。这些作品不仅见证了他的文学成就,更见证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前行,用笔墨书写更多的辉煌篇章,将感恩与前行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p class="ql-block">大笔如椽颂军魂——刘秉荣</p> 刘秉荣的故事告诉我们:感恩是人生的底色,前行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心怀感恩,才能珍惜当下;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创造未来。让我们以刘秉荣为榜样,怀揣感恩之心,坚定前行之志,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br><br> 2025.3.22于龙吟草堂<br> 作者牛双跃简介:<br>笔名:师也非、牛朋、牛歌。<br>网名:河北牛一点儿。<br><br>一、现任职务:<br>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br>全国纸品收藏联盟副主席;<br>全国钱币收藏联盟副主席;<br>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藏会执行会长;<br>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分会常务副会长;<br>河北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br>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br>白毛女艺术陈列馆馆长;<br>白毛女集邮工作室创始人等。<br><br>二、写作并出版:<br>①、诗歌及散文作品1981年开始散见于《解放军报》《战友报》《诗神》《世界华人诗报》等报刊。曾出版诗集《飘逸的风景》《回归自然》、《牌缘悟语》、《路上的沉思》等;出版散文集《从军琐忆》。<br>②、出版文献类著述10部。文章或著作多次获奖。<br>③、曾在《中国集邮报》《燕赵都市报》《藏书报》《燕赵晚报》等报刊独立执笔《收藏与鉴赏》专栏。<br>④、《晋察冀边区货币图鉴》《冀南银行货币图鉴》《白毛女邮票引发的追寻与探索》等著作入藏河北博物院及多家国家级博物院和纪念馆。<br><br>三、社会影响:<br>  事迹曾经登录《人民日报》《金融时报》《人物周报》《中国集邮报》《中国铁道报》《中国工商报》《中国税务报》《中国商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藏书报》《石家庄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北、湖南、吉林、河南等省电视台,《收藏》《中国收藏》以及新华社新闻、中新网、中红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及200余部辞书和年鉴。<br><br>四、所获名誉:<br>1997年荣获:“华夏优秀收藏家”;<br>2003年荣获:“河北省民间收藏家”;<br>2004年荣获:“中国杰出扑克牌收藏家”;<br>2013年《白毛女》主题收藏始创大世界基尼斯之最;<br>2015年荣获 :“中国红色收藏家”;<br>2017年荣获 :“中国铁路文化收藏二十年资深收藏家”<br>2019年荣获 :“河北省首届十大藏书家”。<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