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旅:日光之城拉萨

秋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藏,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总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今年春节前,我和家人一起踏上了这片土地,感受着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等古老建筑诉说着岁月故事。拉萨有着“日光城”的美誉,因其每年平均日照总时长多达3005.3小时,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武汉出发直飞5小时到达拉萨,飞机在蓝天白云中穿行,俯瞰脚下山川河流白雪皑皑气象万千,感慨祖国的博大与壮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藏是我既向往又胆怯的地方,一直没有成行主要原因怕高反,出飞机仓门就有很明显脚步有下沉变重的感觉,高原含氧量是内地的60%不是传说,官方见意70以上或3岁以下的人群不适合进藏。出机场接机司机马上提醒我们少吃点东西行动要减慢以免高反,车程1小时到达拉萨市区酒店,第一天晚上难入睡酒店有供氧。第二天就适应了但是走路要慢行,好在打车比较方便,气温15一23度比较友好,但早晚凉风大,注意增减衣服。</p> <p class="ql-block">达拉宫位于拉萨市的红山之上,海拔约3750米。</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631年的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上曾因战火损毁,于1645年的五世达赖时期重建,后继历代达赖相继扩建,最终形成如今的规模和形式。不仅可以欣赏到其宏伟的建筑、精美的壁画、珍贵的文物,感受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它也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对于全世界藏族人民和藏传佛教信徒来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药王山最佳观景台,山不高。</p> <p class="ql-block">药王山上能拍到50元人民币的取景地,必须带上50元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广场上跳锅庄舞的藏民,锅庄舞是藏族民族舞蹈之一,在拉萨非常盛行,可以从早舞到晚,跟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后山有个宗角禄康公园,湖是建布达拉宫取土形成的,半冰半水的湖面满是斑头雁。</p> <p class="ql-block">成群的斑头雁,如画的美景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对面的一个湖,湖水清澈见底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九曲桥在湖面上连接着南北,忍不住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这里面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分会场,搭建中。</p> <p class="ql-block">我住的酒店顶楼能看到布达拉宫,清晨迎接第一缕阳光,位置相当好,拍到了镜相效果!</p> <p class="ql-block">拉萨街景,与内地无差别,街边很多树用保温模包裹,路灯如花一个30万人民币,幸福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树上大红灯笼高高挂,年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自治区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是1994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的62项援藏工程项目之一,于1999年10月5日正式开馆,2009年7月1日实行免费开放。2017年进行新馆扩建,2022年7月8日重新开馆。博物馆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6.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3层。</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厅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南部,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建于1751年,是在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时期开始建造的。其代表性建筑包括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被誉为西藏的颐和园,绿树成荫宁静舒适。</p> <p class="ql-block">罗布林卡</p> <p class="ql-block">罗布林卡也是僧侣喜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措吉颇章:即湖心亭,是罗布林卡东部宫苑的中心建筑,位于格桑颇章西北,因四周环绕水池得名,建于八世达赖时期。建筑布局独特,“一池三岛”的形式体现了汉藏文化融合。水池中央小岛上是三间歇山顶的汉式建筑殿宇,水池北侧方形小岛上建有方形三间周回廊亭殿,两个岛通过跨水石桥相连。</p> <p class="ql-block">罗布林卡藏民</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位于西藏拉萨老城区中心八廓街内。</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鼎盛时期,由松赞干布建造,最初为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后经多次维修、扩建,如1409年宗喀巴大师举行传昭大法会后改名大昭寺,五世达赖喇嘛等也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扩建。</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融合藏、汉、印三种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为藏式,白色主调,庄重神秘;配殿和佛堂为汉式,红、黄主调,华丽典雅。</p><p class="ql-block"> 主殿:坐东面西,高四层,两侧有配殿,再现佛教曼陀罗坛城宇宙理想模式。</p><p class="ql-block"> 金顶:大昭寺金顶采用汉式金瓦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气势巍峨,极具观赏性和神圣感。</p><p class="ql-block">转经道:内有囊廓、八廓、林廓三条转经道,信徒们会按顺时针方向在这些转经道上转经,表达对佛法的虔诚和敬意。</p><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佛像:最著名的是文成公主从唐朝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寺内保存着大量精美的唐卡和壁画,题材丰富,涵盖佛教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是藏民们每天乐此不疲转经祈福的地方。游览最好选择周日不对藏民开放人少,我们无意约了周日,去了才知道的有点幸运,没有讲解游客看不懂,现场讲解有耳机随身听。</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僧侣</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也是拉萨城的发源地。它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有街巷35个,以其为核心的八廓古城总面积1.33平方千米。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0多个民族的约4万居民。</p><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修建小昭寺和大昭寺,人们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转经绕圈,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小径,周边形成最初的八廓古城。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重修大昭寺,其周围出现众多寺院、扎仓、康村等。清朝雍正六年,第一座驻藏大臣衙门设在八廓街的冲赛康。2009年,八廓街入选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2023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p> <p class="ql-block">八廓古城</p> <p class="ql-block">八廓古城,手工编织作坊。</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转经</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店铺</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转经的藏民</p> <p class="ql-block">多重曝光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佛像组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