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聚宜兴

吕玉伦

<p class="ql-block"> 宜兴,仿佛与我有着不解之缘。记忆深处,与朋友和战友多次相聚于此。品茗畅谈,共叙友情,踏青赏景,游山玩水,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倍感愉悦。</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7日至19日,我们五对夫妇在张校长夫妇的精心安排下,再次相聚于宜兴开元精舍酒店,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两夜。宜兴开元精舍酒店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宜南山区——阳羡生态旅游区嵩山生态谷内。这里环境清幽,空气清新,酒店服务热情周到,是休闲、娱乐、聚会、旅游的绝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  中饭过后,我们稍作休息至下午三点,随后驱车前往张公洞景区游玩。景区距离酒店很近,仅需五分钟车程即可到达。</p> <p class="ql-block">  张公洞,又名庚桑洞,位于宜兴城西南约二十二公里的孟峰山麓。此洞大小洞穴多达七十二个,相传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亦曾在此隐居,故称张公洞。因此,一进大门便能见到池塘中张果老倒骑毛驴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景区里的彩球引起了大妈们的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  夕阳映照下,池中喷泉呈现出一条美丽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 或许角度把握得不够理想,为她们拍照时未能捕捉到彩虹。</p> <p class="ql-block">  沿上山进洞的台阶步道蜿蜒而上。</p> <p class="ql-block"> 步道中间镌刻着赵朴初先生所书“道法自然”四个大字。</p> 入洞口处,大家留影纪念。 <p class="ql-block">  进洞口的石壁上刻着十六个字:稀奇古怪,说也不信,真正绝妙,到者方知。可惜未能看清是谁所书。</p> <p class="ql-block">  洞内景色奇妙无比。追朔到上次来张公洞的时间,距今已有40多年了。对张公洞的记忆已经模糊。</p> <p class="ql-block">  海屋大场里陈列着众多窖藏老酒,徜徉其间,酒香扑鼻。</p> <p class="ql-block"> 张公洞洞中有洞,洞内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复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从海王厅经“云梯”、“天桥”而上,由“天洞”出,即达孟峰山顶。山顶出口处有一道观,我们沿道观台阶拾级而下,打道回府。</p> <p class="ql-block"> 3月18日,我们再次游览了窑湖小镇。窑湖小镇位于宜兴张渚镇,其最大特色在于将自然生态与山、水、陶、竹、茶等文化元素巧妙融合,一步一景,令人耳目一新,身心放松愉悦。这地方我已来过两次,皆是在去年盛夏季节的试营业阶段,因天气炎热,加上小镇设施尚未完善,故仅乘坐小火车兜一圈而已,未能尽情游玩。此次重游,确实给了我截然不同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沿湖有些建筑中西合璧,别具一格。</p> 陈总夫妇的背影。 <p class="ql-block">(何总摄)</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个什么建筑?没搞明白,下一次再深究。</p> 何总在认真拍照记录。 三位老师在研究什么? <p class="ql-block"> 湖中建有石桥石堤,宛如杭州西湖断桥,别有一番韵味。</p> <p class="ql-block">  胡局。张校長夫妇和何总夫妇在湖边喝茶休息。</p> <p class="ql-block">(何总摄)</p> <p class="ql-block">(何总摄)</p> <p class="ql-block"> 湖边游泳池清澈卫生,夏日可免费游泳,为游客提供清凉享受。</p> <p class="ql-block">  茗岭街,一条极具特色的街道,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p> <p class="ql-block"> 音乐喷泉壮阔美妙,为小镇增添了无尽的活力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尽情游玩了窑湖小镇,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3月19日,我们又游览了宜兴新景网红打卡点——黄龙山矿址公园和陶二厂。</p><p class="ql-block"> 黄龙山矿址公园,被誉为中国的首个陶土矿露天地质博物馆,于2024年10月19日正式开园。黄龙山是紫砂之源,该矿区的紫泥储量最大,品质最优,目前用于采矿的五个井口均已关闭。2022年,丁蜀镇启动黄龙山矿址公园建设,巧妙利用遗存的矿脉断层、宕口岸线等自然景观进行了系统性的修复与展示,占地面积约23.5公顷。</p> <p class="ql-block">  在矿井遗址,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当年开采紫砂陶土矿的场景,直观地看到表土层、黏土层、红泥层、绿泥、段泥、紫泥等五色土地质风貌。</p> <p class="ql-block">  推推老矿车,感受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在老矿井处小憩片刻,感受岁月的静好。</p> <p class="ql-block">  在老矿井处留影纪念,定格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  矿山上满坡白梅绽放,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诗意与浪漫。</p> 爱美女士与花合影。 <p class="ql-block">  光影交错间,忍不住摁下快门。</p> <p class="ql-block">  边走边聊,分享彼此的心得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  这宕口里的水碧绿碧绿的,被称为龙眼,静静注视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在龙眼畔留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p> 这些建筑线条充满曲线美。 <p class="ql-block"> 结束黄龙山矿址公园的游览后,我们又前往了距离矿山一千米的陶瓷二厂。</p><p class="ql-block"> 陶二厂,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宜兴紫砂工艺二厂。近年来,丁蜀镇将紫砂二厂老厂房原地改造为一个集陶文化、艺术创作、时尚潮流于一体的特色文商旅街区,项目复原高耸的烟囱、老厂房,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其中,陶美术馆更是陶二厂的点睛之笔,其在建筑设计上首次大规模使用陶土作为主要材料,以“陶土元素”为核心意境,经特殊烧制的外立面陶板,在阳光和不同角度下呈现出变幻莫测的“窑变色彩”效果,独特的造型之美让其在网络平台快速出圈。</p> <p class="ql-block">  我找了个自以为比较好的角度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该馆由享誉国际的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担纲设计,由中国杰出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担任“主理人”负责运营。这梦幻般的建筑线条美得令人啧啧称奇。</p> <p class="ql-block">  在奇特的建筑立面前留下倩影。</p> <p class="ql-block">  工厂的烟囱已然变成了一件艺术品,彰显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厂内的陶书局,作为国内最大的陶主题书店,由国内知名建筑设计师俞挺设计。以紫砂壶为建筑设计元素,将工艺匠造与读书育人的故事结合起来。陶书局分为三层,一层是书店,二层是咖啡、文创和休息区,三层以展厅为主。</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第一层。</p> <p class="ql-block">  出口处这个造型,令我心生无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三天时间一晃而过。感谢张校长夫妇的精心组织,感谢朋友们的关心和包容。期待不久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摄影 吕玉伦</p><p class="ql-block">撰文 吕玉伦</p>